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泰山是什么的思想的寄托之地

泰山是什么的思想的寄托之地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9 更新时间:2024/1/21 5:06:04

“天人合一”。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扩展资料:天人合一,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观念,在世界很多高级宗教中都有这类观念,并且有详细系统的修行方法。儒、道、释三家均有阐述。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据说最早在春秋战国的孔子已有提出,汉朝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之说,程朱理学引申为天理之说。也有认为最早是道家思想家庄子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当代的解释是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能够领会所有生命的语言,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能够取得对方生命的信任并和谐共存,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物质、物质与物质极度巧妙完美的结合。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泰山

老子的思想“自然无为”的意思

你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运用其规律,顺其自然看似没在做什么,实则是在往自己所有的方面引导举个例子:食物链大自然不用在这之中做什么,但他却控制住了事态的发展。无为是种智慧,宇宙的智慧,无言的智慧不用控制什么,大家都是自由的,所以他就控制住了

简述道家文论思想

道家的思想除个别时代,始终也是作为非官方的思想而出现的。道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先秦道家虽然对文学艺术不感兴趣,但老子的“美恶相依”、“无之以为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特别是庄子的关于“心斋”和“虚静”,关于“游”,关于“齐物”,关于“与天地万物相往来”,关于“天乐、人乐、至乐”,关于“天籁、地籁、人籁”,关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关于“以天合天”的思想,关于“道与技”,关于“言与意”等思想,后来被转化为文论思想,更成为历代诗人与作家创作的内在根据。那么道家文论的价值根据是什么呢?这就是道家思想中的“道”。道是什么?《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意思是说,“道”是真的,可以验信的,它自身无所作为也无形迹,不可以口授,但可心得,不可以目见,它自为本自为根,在没有天地之前,自古就存在,鬼神天地都出自它,它在太极之上不为高,在六极之下不为低,先天地存在不为久,长于上古不为老。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这种“莫见其形”、“莫见其功”的“物之初”不是太神秘了吗?实际上“道”并不神秘,只要人们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并深入自然,就可从自然之性中以体道、悟道,原来这是事物运行的自然之道,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规律”。我们从庄子的“庖丁解牛”、“梓庆削木为”、“偻者承蜩”等寓言故事中就可以发现,原来任何事物都有“道”,只要集中高度注意力,废寝忘食,决心去追求,不断去实践,最终是可以悟道和体道的,就像庖丁、梓庆和偻者那样,熟悉了对象,也练就了自己的高超的技艺,悟了道。他们体道、悟道中的所谓“以天和天”,就是以“我”之自然去合“物”之自然,使人的自然与物的自然相契合,人就可以与自然万物相往来。对于文学艺术创作来说,诗人、艺术家要保持童心和本真状态,进入虚静状态(人的自然),去回应生活的本真状态(物的自然),这样主客合一,进入“丧我”状态,也就能到达真正的创作的境界。从这里我们不是可以理解到,道家文论的价值根据不正是在人的自然与物的自然合一的境界中吗?人与自然的合一,天人合一,这是一种“自然精神”。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人怎么保护环境?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已经具有环保思想,他们很早就认识到,要想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生物资源,必须要注意保护,合理开发,反对过度利用,特别是破坏性的开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籍论述了关于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思想。中国俗称礼仪之邦,自古重视礼仪文化建设。孔子是中国礼仪文化的奠基人

  • 先秦文化的知识有那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1、歌谣神话远古时期民族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神话是远古时代的先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

  • 哲学分为几大类?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分为形而上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以及美学5种:1、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不同,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指哲学中探究宇宙万物根本原理的那一部分。而另一个则是黑格尔开始使用,马克思也沿用的术语,它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2、狭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推理的科

  • 古希腊时期在中国是什么年代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时期在中国是周朝秦朝汉朝初期。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146年,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而此时的中国的周朝到汉朝初期这一段时间。1、周朝,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共传30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2、秦朝,公

  • 儒道释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书《国画家》2004年第一期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于奴隶社会,形成并发展在封建社会,从周秦时期到明清时期,在近两千年的时间跨度内,使中国形成了自身的哲学、美学体系。儒道释三家在华夏大地上建立起哲学思想,以及美学体系,都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成为中国艺术的三大精神支柱.这种影响可以理

  • 如何评价高中生读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一个高中学的文科的学生,到现在已经大学毕业,非常感谢高中学了哲学,让我面对很多事淡定也坚定了很多,后来因为兴趣看了很多哲学书,但知识的积累却不如高中那么系统性,记忆力也强,最后常用之与生活的还是大部分是高中学过的哲学思想。所以认为非常好,如果学的理科,不是系统性的学哲学,也不需要背,思考,与考试

  • 黑格尔法哲学对中国教育有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在1818年任柏林大学教授时写的。该书于1821年正式出版,系统地反映了黑格尔的法律观、道德观、伦理观和国家观,也是人们研究黑格尔晚年政治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法哲学原理》从哲学的角度解析法,用辩证的思维探悉法、道德与伦理之间的奥秘,从而迈向自由的意志。黑格尔的法哲学属于其哲学

  • 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特点:1、中国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2、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4、成就上具有首创性、历史连续性、全面多样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有四大特征:1、皇

  • 儒家思想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从开始到现在,利弊占比大概多少?而利弊体现出来的各前三种情况分别是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占着统冶地位,而且长达二千多年,它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其阶级局限性,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①儒家思想倡导的中庸之观点,愚忠观点,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恭俭让,为社会的和谐、安宁、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看问题,儒家思想是神,

  • 古代的私塾教育是有利于学生发展还是不利于学生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就的质到新的质的不断的变化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