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帝内经》里讲的,适合当今社会的医疗理论吗?

《黄帝内经》里讲的,适合当今社会的医疗理论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774 更新时间:2024/2/20 7:37:24

当今医理只是黄帝内经的百分之几而已,如果说黄帝内经是宇宙,那当今医理只是个地球及其有限的宇宙空间,如果说黄帝内经是地球,那当今医理只是地表地幔的一小部分。要正确看待理解黄帝内经就必须用发展的辩证的宇宙的观点看,如果把目光局限于医学很难理解其中内涵和正确应用于医疗。

应该是当今符合古法,年青人未经历过的求经验丰富的老人。不能本未颠倒。过去叫先生看病,现在是仪器诊病,化验单不出,不敢确诊。过去看完病就对症开方。

中医是先有一些治疗经验,然后用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加以解释吗?

请不要用我们的无知去度量古人的智慧。

自己没搞明白中医的基本理论请不要说中医是经验医学。

砒霜是中药,吃了就死,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你给我经验一下,吃死你了哪来的经验?

癞蛤蟆的分泌物蟾酥是中药,现代人看癞蛤蟆恶心,古人就不恶心吗?古人怎么知道的蟾酥可以治病,你也总结一下农药能否治病?

都别不懂装懂了,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继承吧。

医学都是先有发现;而后有经验;再后总结经验形成初始理论;再后重建理论形成新的理论模型,再在实跟中:验证丶充实丶补充丶修正,并继续探索丶发现丶实践以致无穷…。

人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一是,会自然生老病死,这是自然状态下。二是,在生产活动中会铁打损伤这是运动丶生产丶生活带来的伤害或病痛。

当我们生活中某身体部位疼痛,无意间碰到某处,或按到某处结果减轻了原有某处的疼痛,这就是发现,获取初始经验。这就是按摩丶针灸的起源;

当我们在捕猎中受伤血流不止,通过按压丶缠丶堵等方法止血,从而发现止血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当我们生病丶痛苦,无意识间吃了某些东西,发现止吐丶止泻丶止痛,慢慢发展为有意识试吃,这就是“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古人生病痛苦丶面对生老衰亡丶亲人离去也痛苦,除了以上方法,也敬神丶拜神,呃过些时间病痛又消失了,所以又有了“跳大神”的经验,于是“巫”也产生了,并出现“巫”的职业,将以上经验收集整理,最早的”医”产生了,故而繁体的”医”字是“”,所以又有”巫医”之说。

后出现“易学”,“易”是古人早期对自然界的朴素认知,而自然界又是运动变化的,如“日月交替”丶风雨雷电丶植物生长丶奔跑的动物丶生老病死的变化,古人把它总结出来这就是《易经》。”医”的发现和”易”的发现道理不是相同的么?两者也联系不就是”医易相通”么。

“阴阳”的理论和“五行”的理论都是古人对自然的不同阶段认知,”五行”理论晚于“阴阳理论”,于春秋战国时,阴阳理论与五行理论相联系这就形成了影响中国二千多年的“阴阳五行理论”。

以上点点滴滴的发现丶总结丶再发现再总结就成为医学。如果没有西方的“现代临床医学”传入,现在也不存在所谓“中医”,而是“汉医”,非汉族区则是“藏医”丶“苗医”丶“蒙医”。

医学是在发现中产生丶在实践中成熟和发展,中国医学不应该止于“阴阳五行”理论吧?中国的认识观也不应该止于“阴阳五行”理论吧?中国百年耻辱,被称“东亚病夫”,割地赔款任人宰割欺辱。

是中国新兴阶级从“洋务运动”起历经百年浴血奋战丶科学救国,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泽东思想为指导才建立起的新中国,不仅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包括中国现代临床医学和现代制药工业,建立起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使中国无论在经济上已列居世界第二,科技实力也仅次于“美俄”及欧洲少数几个发达先进国家,而进入现代化强国,连美帝都不得不把我们视为主要对手,要全方位遏制封锁打压。

这一切翻天覆地巨大变化是什么带来的?不是现代科学“哲学”观念、现代科学化事业带来的,难不成是“阴阳五行”观改变的?不知道你们整天去争啥?很多人啥都不懂也跟着起哄瞎胡闹,这道底是为了啥?

任何医学都是在发现中产生丶在实践中发展,任何国家、民族都不例外。任何国家的传统医学都是经验性的,都是经验总结,而且很多经验是经不得检验的,是主观臆断的,难道不该纠正,就要一直错下去?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唯一不同的是,获得经验和构建理论的方法产生了质的飞跃和改变。传统医学只是经验的产物,而现代医学则是发现(如发现“青霉素”),在实验室建立实验模型,在实验室研究获得可靠性经验,再用动物作试验,作更深研究的全方位研究,获得更可靠数据,再后才进入人体试验。这为有效性和安全可靠性提供了质的保障,减少生命的无畏牺牲。

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医学也是人类共同事业,离不开相互学习。人类将继续探索和发现,在发现中研究丶在研究中发展。

“传统中医”要想独树一帜,就要有新发现和新发展,有足够的证据去推翻你们所畏的“头痛医头”的西医理论,否则就只能是笑话。今天现代医学被全世界所有国家所接受和认可,就你们不服,不服就拿出真本事来,不要成为历史的“笑谈”。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关于张仲景有哪些医学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东汉末年,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当他从史书上读到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他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从此,他特别酷爱医学。当时由于天下大乱,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加上疫病流

  • 道教与医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中医学,气功学、预测学、风水学、星相学都原于易经。易经是什么?易经包涵天地日月和所处空间环境的一切生物。道家的思想宗旨,讲究的是时空观念,以养生调解自身的阴阳平衡,我个人认为,道家应是中医的始祖。道教五术,山医命相卜。这个医就是医术。而道门对这片土地的发展贡献那是很大很大的。可能说到道教,很多人脑海

  • 中国古代五大医学著作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1、《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相传为黄帝所作。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

  • 中国古代有中医为广大老百姓治病。那么,欧洲的古代用什么治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史载华盛顿先生因多次放血疗法而不治古代欧洲确实是比较流行也不算久二百年前左右也用草药,矿物,动物提取物,还有放血,灌肠,催吐,和中国差不多,不过没有中医那么繁杂的理论。关于草药和毒药的应用,看看大仲马的小说就知道,和中国武侠小说风格很像,神乎其神)原始社会:已显现自我牺牲精神伏曦尝百药神农尝百草2)

  • 古人尊卑思想与男左女右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日神就是伏羲;月神即是女娲,均是传说中的上古之神。另外,“男左女右”的习俗还和古代人的哲学观关系非常紧密。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中通贯事物和人事的两个对立面就是阴阳。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长短、上下、左右等等。

  • 四书五经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

  • 《黄帝内经》是谁的著作?是什么时候写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黄帝的概念,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它代表着古代一群优秀的人的统称。书当然不是一个人写的,是很多医家假借黄帝的名号,不为自己出名,把自己的做好的经验著作统一编辑,为后代医学作为经验。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

  • 黄帝内经是一本什么意义的书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三部奇书;【无字易经;伏羲一二=日月,男女。】【有字易经=自然时空;一阴一阳为之道】【德道经=时空有无;无万物之始,有万物之始】【黄帝内经素问=生命//健康//预防//治疗;同阳光,空气,水,人类须臾不能离开。】==========================================

  •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是在远古时期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战国~~~《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应该指出,《黄帝内经》的价值不仅是在历史上对祖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许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它的组成内容、关于探讨《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问题

  • "素问"为何意?(古中医上的吧)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9卷,,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