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占着统冶地位,而且长达二千多年,它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其阶级局限性,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
①儒家思想倡导的中庸之观点,愚忠观点,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恭俭让,为社会的和谐、安宁、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看问题,儒家思想是神,是正统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
②儒家思想提出的愚民的落后思想:宁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襟固着劳动人民的思,压抑着人民群众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导致国家科技落后,国力下降,人民生活困苦,没有抵抗外国侵略的力量,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残杀与掠夺。
③所以说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功小过大,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统治,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题主是给答者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你这个开始只能从汉武帝独尊儒术起算,到现在就是到今天为止。利是多少?弊又是多少?还要划个线线,计算个比例,而且还要分个一二三出来。这个非常难,不只一点点难。因为从来没有人弄明白过这个问题,如果能准确地弄明白这个问题,不要说是宇宙第一牛人,也可以说华夏现代第一牛人了。
存在即合理,以及儒家本身的变化德国黑格尔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用来解释为什么中国在自汉武帝以一直到晚清大至是独尊儒术的原因。可能更有说服力一点。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
儒家的政治理想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但是历史上所谓统治阶级,不可能建立这个大同世界的。一说到儒家思想:可能有些人最不许欢的就是所谓的三纲五常,但这个三纲五常最早出自于西汉《春秋繁露》一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董仲舒,但董仲舒并没有把三纲五常连在一起。
到南宋时期,朱熹发展了天理说,他把三纲五常与天理联结在一起,提出了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他认为三纲、五常是天理在人间的展开,是永恒不变的协调社会关系的至理,在明清两代影响至深的是朱熹的理学。
所以题主的问题,很难解释:首先儒学本身从先秦的一种思想流派,先被董仲舒加入了阴阳天命论,又加入了三纲五常的东西,儒学早就没有了先秦时的理想主义色彩了,后来又被朱熹与天理链接了起来。经过这些人的修正以后,儒学就被后代说成的统治阶级的工具了。
第二,作为社会,不管如何发展,总是存在管理者的问题,社会要和谐就需要有社会秩序,总不能一群乱糟糟的就是好社会。
对于现代社会,儒家思想难道没有意义吗?在新的时代,忠、孝、仁、义,大家尊礼,重信重智有什么不好。三纲之中的君为臣纲在新时代改为国为民纲不为过吧,如果一个公民国也不要爱了,社会最基本的道德都不用遵守,地球上有这样的国家吗?
我是万方,您的阅读,点赞,评论和关注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请关注我,时刻提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