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温酒斩华雄的主人公是谁(温酒斩华雄的是孙坚还是关羽)

温酒斩华雄的主人公是谁(温酒斩华雄的是孙坚还是关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25 更新时间:2024/1/23 17:20:50

当今社会,若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问:“是谁杀的华雄?”,我想90%的人都会说是关羽

“关羽温酒斩华雄”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然而真的是如此吗?未必。

“关羽温酒斩华雄”出自《三国演义》

我们熟知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写的小说《三国演义》

此桥段出自于第五章: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话说董卓进京,欺压皇帝,残害忠良,惑乱朝纲。对此以袁绍袁术曹操等为首的十八路诸侯联军共讨董卓。

董卓大惊,不知如何是好。见此,吕布上前说道:“父亲勿虑。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

这是华雄登场了,华雄道:“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华雄也确实厉害,先杀鲍忠,再杀祖茂,又杀俞涉,后杀潘凤杀的十八路诸侯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应战。

这时关羽上前道:“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曹操见其身长九尺,生的威武,有一股英雄气,便上前欲敬其一杯热酒为其壮行。

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关羽上马出阵,手起刀落,华雄人头落地,待关羽归来,酒还是温的,这便是“关羽温酒斩华雄”。

这一桥段,主要是烘托关羽的武艺高强。

华雄之死:真正的凶手是孙坚

以上出自于小说,并不是历史实情,那么华雄究竟是被谁杀死的呢?答案是孙坚。

据《三国志》记载,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出任前锋,前去讨伐董卓,不幸被董卓部将徐荣击败,孙坚一路后撤,退至太谷阳人,寻机再战。

董卓知晓后,派部胡轸率军五千前去攻打孙坚。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还有很多小都督,华雄就是其中一个小都督。

胡珍军围孙坚于阳人城,但是由于胡珍、吕布等人相互争功,人心不齐,很快便不战自乱。孙坚找准机会,趁乱出击,大败胡珍军,斩杀敌都华雄于账前。

可见,华雄只是董卓军中一个小都督,并不是什么成名人物。并且,华雄死的也很简单,自己军中大乱,敌军趁机进军,便把华雄给杀了。

甚至华雄都是很可能只是死在孙坚军队中的一个小兵手里,都不是被孙坚亲手斩杀的。

结语

其实,华雄究竟死于谁的手中都不重要,是关羽也好,是孙坚也罢。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前因后果。

这样,再当别人问起,“华雄是被谁所杀”?

我们便可以答道:“你说的是演义里的,还是真实历史上的华雄”?

“若是演义便是关羽,若是真实历史,那便是孙坚”。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陆游哪个朝代的诗人(爱国诗人陆游的人物生平和主要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杂谈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的绝笔之作,表达出了陆游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陆游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因此,他从小便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影响,便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重建国家的情怀,他一直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重振宋朝河山。陆

  • 1942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大事(真实河南大饥荒的爆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1942年夏天至1943年春天,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东等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大饥荒事件。由于河南地区最为严重,因此也被称为“1942河南大饥荒”,整个事件造成1200多万人受灾,死亡人数保守估计在300万左右。由于当时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畅,再加上地方上瞒报,并且很多人死在逃亡的路上,准确数字根本无

  • 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和作者(负荆请罪故事的主人公)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在当今社会,“负荆请罪”一词多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然而,在古代能做到负荆请罪的人却寥寥无几,毕竟,这不仅仅是放下尊严和面子,更是考验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技巧。所谓的负荆请罪,字面意思就是:背着荆条去给人赔罪。那么,我们就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荆条?荆条是古代的一种刑具,是一根上面长满刺的棍子,每鞭打一次就会让

  • 76号是什么特务组织(简述四大特务机构之汪伪76号)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杂谈

    说到汉奸,在我国抗战的那段时间可是没少出现,要知道在后来的数据统计中,我国的伪军数量,竟然超过了当时在中国的日本人数量!这真是令人心痛。当然这些汉奸伪军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战斗力一般,毕竟他们是墙头草,遇上点困难就要退缩,就算是投降了日本人,也不会真的卖命。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可以说是汉奸中的极品,7

  • 宋氏三姐妹哪个长得最漂亮(民国宋氏三姐妹谁更美更好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杂谈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而人们也常说,美貌和智慧不可兼得,聪明的女子必然不漂亮,而美丽的女子脑袋也必定是空空如也,对于人们来说,到底美貌和智慧哪一个才是熊掌呢?01从历史角度来看,美貌与智慧并重的人并非不是没有,在民国时期,就有上流

  • 1929年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件(详细讲解29年的历史局势)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杂谈

    1月1日国民政府为整编全国军队,在南京召开国民革命军编遣会议。蒋、冯、阎、李矛盾加剧。1929年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全国编遣会议,整编全国军队。蒋介石藉此消弱地方实力派,独揽军事大权。图为参加会议的全体委员。1月21日比利时同意中国政府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1月14日湘赣军阀“会剿”井冈山。毛泽东

  • 刘邦手下大将排名(刘邦手下有哪些大将军谁最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杂谈

    汉高祖刘邦及部将影视形象(鸿门宴传奇)排行榜第五位:大将英布(黥布)秦末汉初名将,起初随项梁、项羽起义征战,后受到汉朝游说,叛楚归汉,为楚将龙且所败。后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韩彭被杀后,心生畏惧,起兵反叛,兵败被杀。虽被列为汉初三大名将之一,但因先叛项

  • 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原因(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提到鲁迅先生,你有没有被"背诵全文"支配的恐惧感。鲁迅二字就像一个顺口溜的开头,接下来便是"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作……"真的是如噩梦一般久久不能忘怀,我觉得这段话必将伴随我的终生。我至今也无法理解背诵全文的意义,我能理解背诗、背词、背《出师表》,背元素周期表

  • 朝鲜三八线是什么意思(朝鲜战争中三八线是怎么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杂谈

    这几天有朋友问好,当初如果没有“三八线”,会不会有朝鲜战争,中国会不会出兵朝鲜?其实这些都是假设,“三作线”是美国弄的,战后即使没有这条分界线,半岛也被大国控制?严格来说,“三八线”实际上是二战的产物,是美国与苏联平分势力范围的一条线。那时冷战还没开始,但应该算冷战美苏博弈的第一块地区。那么“三八线

  • 历史上三国都是哪个三国(三国鼎立指的是哪三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在东汉末与两晋之间,曾有魏、蜀、吴三国鼎立,这是妇孺皆知的历史。而有趣的是,后世还广泛流传“天下三分,魏占其七”的说法。都“三国鼎立”了,还怎么能如此不均衡的“魏占其七”呢?一、“三国鼎立”的合理性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作者罗贯中写出了这样一个章节标题“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其中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