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朝武则天时期历史故事(武则天统治时期历史功绩事迹)

唐朝武则天时期历史故事(武则天统治时期历史功绩事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955 更新时间:2024/1/26 1:25:12

武则天出身大贵族大官僚家庭。她的父亲武士彟,由于参与李唐建国有功,封太原郡公、应国公,任工部尚书,食实封800户,赐田300顷。

武则天14岁入宫,当了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她入感业寺为尼。后来高宗又把她召到宫里。

武则天入宫时,谦虚谨慎,“卑辞屈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美于上”,于是她当了宸妃。

武则天做了宸妃并不满足,还想当皇后。在封建社会,废立皇后是国家大事,必须得到朝臣的支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表示反对,却得到李勣、许敬宗、李义府的支持。永徵六年(655)十一月,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

关于武则天,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她的为人。唐太宗有一匹烈马,名叫狮子骢,性情暴烈,谁也不敢骑它,也没有人能制服它。武则天说:“我能制服它,但须有三件东西。“

太宗说:“要哪、三件东西?“

武则天说:“我要一条铁鞭,一把铁锤,一把匕首。马不听话,我就用铁鞭抽它;再不听话,我就用铁锤锤它;还不听话,就用匕首刺死它。”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武则天的性格。她执政后,就是用驯马精神控制群臣,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显庆五年(660),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唐高宗去世后,她进一步又想夺取皇位。

首先,她利用佛教制造登基的舆论。当时和尚法明等编了一部《大云经疏》,宣扬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应当称帝。为此,她下令全国各州都要建立大云寺,藏一部《大云经》,由高僧向群众宣讲,利用宗教迷信为她夺取皇位制造舆论。

其次,武则天又叫酷吏付游艺纠合数百人“劝进”。后来,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等六万余人也跟着上书,表示拥护改唐为周。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号“圣神皇帝”。

武则天执政以来,继续推行唐初的基本国策:坚持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压抑部分士族,扶助新兴庶族;反对民族压迫,保卫边防安全。

她虽然没有重大建树,但并没有把唐朝引向衰败。

01、徐敬业之乱

武则天取得政权后,因大肆诛杀唐宗室贵戚,曾受到反抗。光宅元年(684)冬天,政治野心家徐敬业利用宗室贵戚的不满,在扬州组织叛乱。

参加叛乱的都是被贬的失意官僚,对朝廷怨恨。这些人纠集起来在扬州组织叛军,以匡复唐室为名,反对以武则天为首的中央政府,企图取而代之。

在徐敬业的煽动和恐吓下,一时参加叛军的有十万之众。叛军设立了匡复府、扬州大都督府,徐敬业自任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

匡复府成立以后,下一步怎样行动,几个头子看法不一致。当时军师魏思温说:“从当前形势看,应先行北上,直奔神都。这样,山东豪杰在我们进军途中可能望风响应,天下垂手可得“。

行军司马薛仲璋却认为:金陵是六朝故都,北有长江天险,南是鱼米之乡。首先应当南渡长江,占领常、润(今江苏镇江),作为称霸的基地,然后北伐中原。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此乃万全之计。

徐敬业同意薛仲璋的主张。于是,他派左史唐之奇守扬州,自己率主力军南渡长江,夺取常、润。又派徐敬猷北上,攻占淮阴。

叛军进攻润州时遭到润州刺史李思文的反抗,曲阿县令尹元贞也领兵来保润州,经过激烈战斗,叛军终于占了润州。

正当叛军头子们得意忘形的时候,武则天临危不惧,当机立断,派遣左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侍御史魏元忠,率讨逆军30万众,日夜兼程开赴江淮前线。

讨叛军总部临时设在泗州(今安徽盱眙对岸)。受叛军迫害的难民纷纷投奔淮北。

徐敬业听说讨逆军前来,急忙从润州带主力部队回到扬州一带,暂屯下阿溪。另一支叛军在徐敬猷指挥下占领淮阴,别将韦超则屯兵都梁山(今盱眙县南)。

战争一开始,叛将韦超星夜逃窜,都梁山方面不战自溃。淮阴方面,徐敬猷节节败退,讨逆军顺利夺取了淮阴等地。

大将军李孝逸乘淮阴大捷之机,率兵沿运河南下。在进攻江都下河溪时,战斗非常激烈。

唐后军总管苏孝祥,乘黑夜率领五千人,乘小舟渡溪打击叛军,遭叛军伏击,讨伐军伤亡很大,苏孝祥当场牺牲,士卒溺死者两三千人。

左豹韬卫果毅成三朗被俘以后,叛军对他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劝他投降。成三朗痛骂叛军,坚贞不屈,终于慷慨就义。

大将军李孝逸亲自督军上阵,但初战不利。侍御史魏元忠建议:“风顺荻乾,应当以火攻之。"

叛军作战日久,士卒疲惫,纪律废弛。李孝逸因风纵火,大败叛军,斩首7000余人,在溪中溺死者不可胜计。

叛军头子徐敬业带着妻子财帛逃往润州,准备流窜海岛。李孝逸分兵追击。徐敬业逃到海陵(今江苏泰州)一带,被其部将王那相斩首。王那相又杀了徐敬猷、骆宾王,拿着3个叛乱头子的脑袋投降李孝逸。

徐敬业的余党魏思温、唐之奇也相继归案,传首神都。

徐敬业策划的叛乱,历时50余天,即被讨伐军平定。全国重新统一。

02、重视农业发展

武则天执政时期,均田制度还继续实施。当然,农民受田数量已越来越少,均田制的作用已很有限。

武则天很重视农业。她责成北门学士编写《臣轨》,亲自作序,并下令把《臣轨》作为举人考试科目,和九品官员必读之书。

这本书很重视农业,在《利人章》中写道:“然俱王天下者,必国富而粟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劝农之急,必先禁末作。末作禁则无游食;人无游食则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

她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州县官的统治区,如果“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即可升官;反之“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要被降级。

垂拱二年(686),她当了皇帝以后,更加抓农业。她还敕令大臣编一本《兆人本业》,颁发给朝集使,要求地方官搞好农业生产。这些政策对农业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农业生产发展的具体表现,首先是粮食产量提高和储备增加。

我国考古学者于1971年在洛阳发现了唐代的含嘉仓,这个仓包括290个仓窖,每窖藏谷50万斤,仓储总额是5803400余石。含嘉仓还发现登记粮食的铭砖,年代可考者有天授、长寿、万岁通天、圣历等。

长安四年(704),大臣杨齐哲说:“神都帤藏储粟,积年充实,淮海漕运,日夕流行”。可见武则天执政时期粮食储备是相当丰富的。

兴修水利是农业发达的另一标志。例如光宅元年(684),于朗州武陵开永泰渠。垂拱四年(688),在巴西利用旧渠道开广济陂,灌田万余亩。于涟水开新弯渠,通海州、沂州、密州。证圣年间,在宝应开白水塘、羡塘。圣历初年,于湖州安吉建石鼓堰,引天目山水灌田。

03、打压老士族

在政治上,压抑贵戚和部分老士族,提高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

武则天上台不久,便令许敬宗、李义府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规定凡是在唐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这个做法,就是将参与唐朝政权的庶族都提升为士族,以压抑旧士族地位。

武则天继续发展科举制度,广泛罗致人才。隋和唐初举人答卷,没有糊名制度,评卷时容易营私舞弊。武则天上台后,改革科举中试卷管理办法,采用糊名制度,使评卷人不能了解答卷者的姓名,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天授元年(690),她“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

长安三年(703),又创武举,以后“每岁如明经、进士之法,行乡饮酒礼,送于兵部”,进行考试。

在辅佐高宗时,已开“南选”,她称帝以后,“南选”更盛,从而使岭南、福建等边远地区的人才,得到当官的机会。

为了广揽人才,她创立“自荐”和“试官”制度,在各阶层中广泛罗致人才,结果使“天下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

在乾封以前,吏部选人每年不越数千,垂拱以后,每岁常至五万。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要以新官僚代替被罢黜的老官僚,尤其要以官位收买天下人心,寻找自己的支持者。

但是,不可否认,武则天确实发现、提拔一批贤能俊杰之士。如文臣之中富有才干的狄仁杰、姚崇、魏元忠、杜景俭、郝处俊等;

武将中有善于统军御敌足智多谋的娄师德、裴行俭、王孝杰、唐休景等;还有能急言直谏的李昭德、王及善、徐有功等。

由于武则天进行的一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士族势力,使庶族等阶层进一步上升,扩大了政权基础,又注意发展农业并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加之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从而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

全国户口从永徽时的380万户,到她临终时增至610万户。

04、保护西域

对于西域的安全问题,武则天也是比较重视的。从7世纪开始,吐蕃奴隶主贵族逐渐强大起来。咸亨元年(670),薛仁贵军在大非川覆没,西域四镇被吐蕃占领。

长寿元年(692),王孝杰率兵大破吐蕃军,夺回了四镇,然后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屯兵镇守。

当时,朝廷内部对保卫四镇问题有两种看法,宰相狄仁杰认为西域地处边塞,得到这块土地不能耕织,得其人不能增税。而且国家连年出师,所费甚广。

另一方面,由于人民负担繁重,如果大乱爆发,国家前途不堪设想。为此,他主张放弃安西四镇,用全力维护中原。

右史崔融主张维护西域,他说:“高宗时主管官员玩忽职守,未能坚守四镇,吐蕃因而强大,从焉耆而长驱东来,经高昌、车师、常乐,过莫贺延碛,就兵临敦煌。

现在王孝杰一战收复四镇,怎能弃而不要?如果四镇失守,吐蕃一定占领西域,住在西域南部的群羌,势必投降吐蕃,吐蕃如果与群羌结合,河西四郡必受威胁。

而莫贺延碛宽2000里,没有水草,如果吐蕃控制了沙碛,我军便无法通行。这样一来,伊州、西州、北庭、安西将全部失守。“

武则天接受了崔融的意见。武则天的决策对保卫西域、促进中外贸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万岁通天元年(696),吐蕃乘武则天反击契丹的时机,以和亲为名,企图诱使武则天放弃安西四镇,并要求分给突厥十姓的土地。武则天派颇有远见的郭元振出使吐蕃,郭元振回到神都以后,向武则天建议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

武则天采纳郭元振的正确意见,吐蕃奴隶主贵族的阴谋未能得逞。后来虽然失掉碎叶,其他三镇一直掌握在唐政府手中。

因此,武则天在处理西域问题上,是具有一定功绩的。

05、用人不端

以上是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此外,在她执政时期,还有一些弊政。首先,武则天用人较滥,主要是重用武氏家族,如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武攸绪、武攸宁、武攸暨等。

这些人不学无术、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却长期担任宰相、尚书、总管等要职,影响极坏。

武则天的面首也是她依靠的力量之一,如大流氓薛怀义,从得到武则天的宠爱以后,立刻飞黄腾达。他曾四次担任行军大总管,掌握数十万武装,多次战败,却被武则天重用10年之久。

其次,武则天晚年穷奢极欲。她迷信佛教,建筑兴泰宫等,“功费甚广,百姓苦之。”作明堂,“凡役数万人”;又作天堂,“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内,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又作天枢,“买铜铁不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第三,武则天称帝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当时阶级斗争最普通的形式是逃亡。一种是逃赋役,即所谓“偷避徭役”;一种是逃兵役,即所谓“违背军镇”;另一种是逃荒,即所谓“因缘逐粮"。

为此武则天采取了相应措施,农民广泛开展逃亡斗争,使统治集团非常忧虑和恐惧。宰相韦嗣立说:“今天下户口,逃亡过半。

租调既减,国用不足,理人之急,尤切千兹"。因此武则天立即派遣使臣"括天下亡户",规定:“其有诸州人,或先缘饥岁,流宅忘归”者,“并限百日内首尽,任于神都及畿内、怀、汴、许、汝等州附贯"。为了招诱逃户归业,还规定免除一二年租赋。

逃亡者越来越多,必然发展成武装暴动。狄仁杰指出:“方今关东饥谨,蜀汉逃亡,江淮以南,征求不息,人不复业,则相率为盗。"

弘道元年(683),绥州白铁余起义,攻陷绥德大斌县。在剑南道,出现三万逃户暴动,他们活动于果、蓬、遂、渠四州之地,“结为光火大贼,依凭林险,巢穴其中。若以甲兵捕之,则鸟散山谷,如州县怠慢,则劫杀公行。”“攻城劫县,徒众日多"。

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矛盾虽然有所发展,但是,从总的情况看来,还不是斗争的高潮。

06、神龙之变

长安四年(705)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文武大臣率兵进宫,杀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张易之,拥唐中宗复位,取消武周国号。这就是著名的“神龙之变”。

冬天,武则天病死。唐中宗李显即位。但中宗庸懦无能,专信韦皇后。当时以武三思为司空,安乐公主、太平公主都参与朝政。兵部尚书宗楚客、太府卿纪处讷、将作大匠宗晋卿等,都是武三思的党羽,武氏势力东山再起。

景龙元年(707),皇太子李重俊约集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将军李思冲等,矫诏杀武三思集团十余人,随后太子也被韦后杀害。

从此,韦后更加肆无忌惮,韦后女儿安乐公主公开出卖官爵。这种官当时称“斜封官”,计数千人。

景云元年(710),安乐公主为了让韦皇后临朝称制,自己当皇太女,便同韦后合谋杀了她父亲唐中宗。

韦氏党徒分别统兵五万余人,准备拥韦后登基。李旦之子李隆基发动羽林军,打进宫里,杀掉韦皇后、安乐公主、武延秀,铲除武韦集团。

随后,李隆基的姑母太平公主出面,恢复唐睿宗李旦的帝位。睿宗即位以后,立其子李隆基为太子。

712年,睿宗让位给李隆基,即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七月,玄宗杀太平公主门下的宰相窦怀贞、肖至忠、岑羲等,太平公主被赐死家中,从此唐玄宗才彻底掌握了政权,开始了著名的“开元盛世”。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康熙三子胤祉什么下场(康熙的三皇子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杂谈

    康熙有一个儿子不管是文治武功还是毛笔字上,都被康熙引以为傲,15岁在骑射比赛中夺了个头魁,是个文武双全的人,也是康熙非常宠爱的儿子。他就是康熙的三皇子胤祉,他除了做学问,还得到康熙一番悉心栽培,教骑射本领,要说康熙的骑射能力,在当时也算顶呱呱的了,所以康熙为了考量他的技艺,打算跟这个儿子较一高低,结

  • 西施嫁给谁了的故事(四大美女之西施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末年越国苧萝人,其父以卖柴为生,其母以浣纱度日。西施不仅是绝代美人,而且是越国兴邦复国、报仇雪耻史上的重要人物。越国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国勘察美女,他在苎萝村遇到了郑旦和西施一对姊妹花。范蠡爱郑旦,更爱西施,一次假面舞会的误会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爱上了这位范郎。然而文

  • 笈多王朝是印度哪个时期(笈多王朝被称为印度的黄金时代)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杂谈

    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在贵霜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历史上的第七个王朝——笈多王朝(笈多帝国)。笈多帝国在建立之初就基本统一了恒河中下游流域。337年,笈多帝国第二任君主海护王征服了恒河上游流域,彻底统一了北印度两大平原之一的恒河平原,并与当时统治另一大平原印度河平原及北印度中部的萨珊帝国属

  • 后世尊称孙思邈是药王吗(孙思邈为什么会被古代人称为药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杂谈

    “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铅烧汞炼点丹药一七回春”。镌刻在陕西耀县药王山药王庙大殿前铁旗杆上的这幅对联,盛情讴歌了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一生的伟大业绩。由此放眼望去,群峰突兀,古柏参天,风景优美。步入庙门,但见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碑石林立、翠树掩映、好不古朴幽雅。迎面一尊孙思邈泥塑彩像、温和端庄、栩栩

  • 拜占庭艺术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拜占庭艺术特点及代表作)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艺术史总是抬高文艺复兴,贬低中世纪,造成中世纪的艺术常常被一笔带过。中世纪的艺术,以表现宗教主题为主,程式化、平面化、没有依据透视法和解剖法。但是中世纪艺术也平淡天真、虔诚璀璨。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培养了多样化和奢华的艺术,跨越古代与中世纪之间的时间,拜占庭艺术包含了一系列区域风格和影响,并开

  • 古罗马角斗士是什么年代(历史上的角斗士是干什么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20年前,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影片《角斗士》(Gladiator)不仅在当时获得了4.57亿美元的高票房,还在2001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赢得11个提名,收获5座小金人。在这部讲述将军成为奴隶,奴隶化身角斗士,角斗士反抗皇帝的影片中,令人回味无穷的不仅是导演雷爷炉火纯青的叙事手法与投资巨甚的

  • 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拜占庭帝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杂谈

    在世界历史上,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它源出罗马帝国,却扎根于古希腊;它本是罗马正统,基督教正统(东正教),最终却在灭亡之后一分为三:地盘归异教徒的奥斯曼帝国,东正教被东欧斯拉夫人的俄罗斯帝国继承,而自身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却被西欧的日耳曼人所标榜。所以,拜占庭帝国究竟属于哪国的历史呢?或许

  • 北京明孝陵墓葬的是谁(日本人不挖南京明孝陵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下的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园。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算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该陵墓耗时25年建造完成,这期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建筑宏伟,气势庞大。陵园内青松翠柏,郁郁葱葱,精致亭阁交相辉映,这样的设计风格,非常符合朱元璋的性

  • 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多少年时间(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在哪一年)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杂谈

    日本实际占领东北全境时间为14年,部分地区为40年。1905年,日军占领旅顺和奉天(今沈阳),并与俄为争夺中国领土在我东北进行大规模厮杀。年底,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获得在我国东北南部之特权。1906年6月,日本成立了掠夺我国东北资源的大本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07年

  • 清明节是什么季节(清明节的时间以及传统节日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杂谈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清明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驽;三候,虹始见一候,桐始华;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二候,田鼠化为鹌;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