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有存在证据吗)

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有存在证据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532 更新时间:2024/1/26 1:12:57

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来过中国?有没有见过忽必烈

目前看来,没有证据证明马可波罗做过这些事。

原因如下:

第一,元代所有历史记载中,从没有提到马可波罗。

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后,就不再是游牧民族,开始系统记载历史。

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说他曾经多次拜访元朝大汗忽必烈。

1275年的夏天,23岁的马可波罗第一次拜见了忽必烈,同行的还有父亲叔叔。

根据马可波罗的描述,大汗非赏识年轻聪明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携他们同返大都,后来还留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

接着,马可波罗在元朝停留了17年,期间又见过忽必烈几次。

根据他的说法,马可波罗还做了很多贡献,比如打襄阳的火炮就是他献给忽必烈。

可见,马可波罗在元朝也算一个人物,至少不是无名小卒。

然而这么多年来,中外学者研究了元代所有记录,甚至包括野史,均没有马可波罗的一点记载。

马可波罗曾明确说自己在几个地方,包括扬州做官3年,而所有历史记录,包括扬州比较完善的历史资料,均没有相应的记载。

要知道,元朝色目官员虽多,但来自意大利还是绝无仅有,应该是会记载的。

第二,马可波罗的故事有很多常识性错误。

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了一些中国的东西,却有着很多重大的漏洞和谬误。

他从没有提及过中国人喝茶、女人缠脚、吃饭用筷子、中医治疗(针灸)、万里长城等中国常见的东西。

对于四大发明,马可波罗也完全不知道。

他的一些描述,今天看来是荒谬的。

马可波罗自称目睹了蒙古人两次攻打日本,对于舰队遇到台风的描述同历史完全不符合。

他是这么描述第二次进攻失败:“远征军从剌桐和京师两个港口出发,横渡大海,安全到达日本岛。但是,这两位统帅却相互猜忌,看不起对方的军事策略,而坚持要执行自己的方案

因此,除了攻克一座城市外,其它地方都因日本兵士的顽强抵抗而一无所获。不久,这里刮起了猛烈的北风,使靠近海岛沿岸的鞑靼兵舰被吹得相互碰撞挤成一团。

于是军官们在船上商议,决定离开该岛。军队上船后,舰队就立刻海洋进发。但由于北风愈刮愈烈,所以还是倾覆了许多船只。”

而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第二次远征的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当时舰队刚刚在日本近海停靠,还没有来得及大规模作战,就遭遇了台风。

即便如此,第二次远征的描述还有一些符合历史,第一次远征描述就完全是瞎说。

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的丹尼尔·彼得雷拉认为:“马可波罗混淆了两次远征日本的细节,在对1274年第一次远征的记述中,他描述元军舰队离开朝鲜、抵达日本海岸前遭到台风打击。

但那发生在1281年的第二次。如果他真的是一名所谓的见证者,他会混淆时间跨度长达7年的两场战役吗?”

显然,这些只是马可波罗道听途说而来。

还有,他自称用投石机帮助蒙古人攻打襄阳。今天大家也知道这事无稽之谈,回回炮同马可波罗没有任关系。马可波罗是1275年到了元朝,而襄阳战役在1273年就结束了。

类似荒谬的东西还有很多。

第三,马可波罗的纪念品。

马可波罗去世以后,留下了大量的纪念品。正常来说,如果在中国生活了17年,怎么也会有一些纪念品,哪怕一根筷子也好。

然而,这些纪念品中没有一件和中国有关系。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就算今天的普通游客,走马观花的花费几天旅游一下,也会多少带点东西回去。

更别说马可波罗在中国住了十多年,怎么可能没有纪念品呢?

有意思的是,马可波罗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的描述很详细,也是比较准确的。对于中国社会很多风土人情,尤其是商贸情况,马可波罗似乎颇为了解。

不过,对于中国社会的很多基本常识,马可波罗的描述都是根本性错误。

这让学者有个推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至少没有来过中国核心地区。他只是听取了去过中国的商人们的大量介绍,成为游记的素材。而这些商人制度和生意有关的东西感兴趣,所以马可波罗只听到了这些。

就像中国的《山海经》,是记录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但今天看《山海经》,其中有一些东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地理特征)描述是准确的,或者大体准确。

这是因为,《山海经》的内容不完全是凭空编造的,其中一些内容是真实存在的。《山海经》作者虽没有亲自看过这些东西,却听过别人描述他,就原样记录下来。

虽然描述中有很多夸大甚至编造内容,但《山海经》仍然有部分内容是相对准确的。

有意思的是,马可波罗的描述中,大部分中国的地名和其他名称,都是波斯语,而不是中文音译。

例如他把蒙古人的用于船只防水的叫做“chunam”,但“chunam”其实是波斯语的“沥青”,汉语和蒙古语中并无此词。

学者推论,马可波罗最远只到了波斯,并没有去过中国。

当年从意大利到波斯,其实并不算很困难。当时地中海航线非常成熟,意大利商人乘船达到地中海的拉伯人控制港口。到了陆地以后,他们可以通过陆地穿越阿拉伯地区,到达波斯。

路上距离并不算特别远,大概八九百公里。关键是,这条路线很成熟,也非常安全,阿拉伯商人已经走了几百年。

但是,到了波斯以后想要去中国,难度就比较大。存在青藏高原的阻拦,马可波罗从波斯出发,要么是从陆路绕过中亚走一个大圈子,进入新疆,再进入中国内地。

然而,从伊朗到新疆的直线距离就有3000多公里,从新疆到元朝首都北京,又有差不多3000公里。

两者相加,就是6000公里。古代商队走完这6000公里,至少要花费一二年时间。

要么就是走水路,从伊朗出发先是坐船到印度,然后去东南亚,接着北上到中国。

这条水路距离更远,而且在马可波罗时代还没有开通。当时意大利商人最远就是到波斯或者印度,东南亚都是禁区。

这么看来,马可波罗很可能只是去过波斯。

波斯是蒙古人统治的伊尔汗国领土,伊尔汗国和中国元朝关系非常亲密,双方商贸很密切。

马可波罗父子应该是在波斯经商多年,听取了当地商人大量关于中国的描述,回来就写成了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更像是一本小说,对中国进行了大量他所知道的描述。

不可否认《马可波罗游记》引起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巨大兴趣,但马可波罗并没有来过中国。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新加坡语言是什么语种(新加坡的四种官方语言和文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杂谈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关于抗疫的演讲,喝一次水换一次语言,一场讲话下来,用了三种新加坡官方语言,被网友戏称也想拥有喝口水就有换种语言的能力。新加坡作为华人占比75%以上的国家,许多人以为它的官方语言是中文,作为移民国家和多民族国家,其实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分别为:英语、中文、马来语、泰米尔语,其中英

  • 古代的桃符是什么意思(我国春节挂桃符有什么风俗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杂谈

    桃木剑、桃木如意、桃木挂件、寿桃酒、桃花茶……走进桃乡肥城的中国桃文化博物馆,琳琅满目的桃文化展品充分诠释了何为“居不可无桃”。中国桃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春节自然也少不了和桃有关的习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七绝《元日》

  • 传统节日清明节吃什么东西(中国清明节6种传统特色食物)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今年也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清明假期你都怎么过呢?有空多回家陪陪家人和父母。清明节的到来天气也一天天变热,夏天的脚步也不远了,过清明你们当地都有哪些习俗和饮食习惯呢。清明节有一些清明美食是不可错过的,除了大家都比较常见的青团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清明美食也是不可错过的。清明节,这6种

  • 唐僧的原名叫什么(西游记唐僧原型的真名以及身世)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杂谈

    关于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故事,很多小伙伴都是从小看到大的,对很多情节几乎都能如数家珍。86版的《西游记》更是被不少观众奉为经典神作,无可超越。后续有不少影视剧故事都是根据《西游记》的故事原型改编而来,有人超越经典,也有人创新出新的故事,当然,更多的还是一部有一部的扑街被人遗忘的故事。但是在一次又一次

  • 张良博浪沙刺秦是什么时候(博浪沙刺秦是谁的谋划)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杂谈

    秦始皇统一六国,造成了很多小国家的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以很多人都恨秦始皇,他们为了能报国仇家恨,此时就涌现了一些刺杀秦始皇的勇士。比如历史上最有名的荆轲刺秦王,其实刺杀秦始皇的人物不止荆轲一人,还有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博浪沙刺秦皇。”张良,字子房,韩国贵族世家,家族身份

  • 马踏飞燕的典故发生在哪里(马踏飞燕的内容来历及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马踏飞燕,是甘肃武威雷公台出土的文物珍品,造型独特,气魄非凡。交织起奔腾的四蹄,在天上踏住了轻盈的燕子,人间的大胆奇想。出土的岂仅是一匹天马?古代的武威地处河西走廊,汉初名为凉州。霍去病率汉军在这里击败匈奴后,朝廷将此地改为现名,以表彰其武功军威,并设郡治,与敦煌、酒泉、张掖并称“河西四郡”。很久以

  • 搜神记干宝是哪个朝代的(干宝所著的代表作书籍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杂谈

    《搜神记》诞生于晋朝,它的作者是干宝。干宝字令升,出生于西晋太康5年(公元284年),逝世于东晋57年(公元351年),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干宝从少年开始勤学博览,晋元帝时,经王导推荐被诏为佐著作郎,奉命领修国史,后著成《晋纪》二十卷,被后人称为良史。后来,干宝参与镇

  •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简介(抗美援朝战斗英雄资料及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杂谈

    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1、李家发李家发(1934年-1953年7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34年生,安徽省南陵县人。是明朝著名开国将领李文忠的22世孙,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第67军第199师第595团第1连战士。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一次敌机空

  • 烛之武的生平及人物形象(烛之武退秦师讲了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杂谈

    提到烛之武,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特别是读过《左传》的人,都会对左丘明笔下的这个老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烛之武退秦师》中,他描写了一个老者如何凭借自己个人非凡的智慧,挽救了郑国的危亡。当时郑国面临什么处境呢?他面临春秋时的两大诸侯国:晋国和秦国的围攻。晋国、秦国都是“春秋五霸”,可见郑国的形式有多么危

  • 冯谖是个怎样的人(冯谖客孟尝君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杂谈

    孟尝君养门客三千,各色人才汇聚门下,为孟尝君所服务。由于人数太多,其中不乏混饭吃的人物。冯谖最初加入孟尝君,主要是因为贫困。孟尝君收纳门客的标准比较低,往往只要有个会的事情,就能在他门下讨得一口饭。这个冯谖在初见孟尝君时,却自曝什么也不会,也没有什么爱好,连这样的人也被孟尝君收编。那些稍有一技之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