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贾政贾宝玉父子关系究竟怎样?贾政是坏父亲吗

贾政贾宝玉父子关系究竟怎样?贾政是坏父亲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65 更新时间:2024/1/14 5:51:21

贾政和贾宝玉父子关系究竟怎样?贾政是坏父亲吗?

从以往的红学研究看,大家一般都倾向于认为贾政对于儿子贾宝玉是很“冷酷”和“铁血”的,也因此,大家对贾政的评价往往不高,认为这不过就是一个“利欲熏心”、“道貌傲然”的家伙。

可是,如果我们认真的抛弃一切先入为主的偏见,去深入的体验贾政的内心世界,会发现,贾政其实是一个“并不算坏的父亲”,他对于贾宝玉,是有父子之情的。

我们了解贾政和贾宝玉的父子关系,必须先要理解贾政这个人物以及豪门望族的一些家规。贾政是一个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肩负着振兴家族的责任,这在豪门望族是必须的。一般来说,在每一代子弟中,每一个豪门望族都会选定一到两个可以振兴门楣继承家族事业的人,而贾政无疑就是文字辈的人选。贾敬已经出家为道,贾赦下流不成器,不是贾政是谁?

那么玉字辈呢?贾珍,显然也是个游手好闲的货色;贾珠很成器,可惜早早死了;贾琏,小说里写了,不好读书,但好机变,因此不可能振兴家业,只能当个“大管家”之类的角色;贾环,年纪太小,而且是庶出,且资质禀赋都不太好;因此,扒拉来扒拉去,不是贾宝玉是谁?论资质禀赋,贾宝玉也算聪明灵秀,若论长相那也是百里挑一,若论出身那也是堂堂正正,父亲是当今贾府的“当家人”,母亲是名门闺秀出身。当然,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今的皇贵妃贾元春,既是贾政的大闺女,又是贾宝玉的亲姐姐,而且极为疼爱贾宝玉。因此,在贾府文字这一辈,贾政是振兴家族的当然人选,而在玉字辈,贾宝玉是第一人选。说句题外话,至于草字辈,就是贾珠的儿子、贾政的孙子、贾宝玉的侄子贾兰了。

如果了解了这样的关系之后,我们再来考察贾政对于贾宝玉的态度,就会发现,那根本不是简单的一个父亲不待见儿子的事情,而是父亲为了家族的兴旺而严格要求儿子的事情,也就是说,贾政对贾宝玉是寄予了厚望的,他要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承担起支撑贾府这片天的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还有,大家别忘了,贾宝玉之所以叫贾宝玉是因为他“衔玉而生”,贾政对他寄予厚望无可厚非。

因此,严酷的事实是,足以堪当大任的,确实只有这样一位贾宝玉。

而就是在这样的期望当中,贾政满心欢喜的迎接贾宝玉的到来。而同样不幸的是,贾宝玉的表现当头给了父亲一记冷棒:

首先,就在抓周的时候贾宝玉已经表现出“不务正业”的倾向。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

抓周是中国用以检验孩子将来志向的一种民俗。刚满周岁的贾宝玉对于脂粉的爱好其实已经给了对这个“衔玉而生”的儿子充满希望的贾政一盆冷水。因此可以这么说,就是从那时候起,贾政对儿子贾宝玉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

因此,接下来的做法是顺理成章的,那就是重点栽培贾宝玉的哥哥贾珠,使得那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然而,这样的“高压政策”并没有使得贾珠成才,反而使得贾珠“一病死了”。这样早夭的结果,无疑使贾政的培养接班人的计划落空。没有办法,他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培养贾宝玉,而培养的办法当然就是:

其次,采取严厉的办法,逼其读书。

可是,贾宝玉偏偏对所谓经世之学毫无兴趣,只是一味的对情诗艳词颇有心得,这当然要遭到贾政的训斥,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不符合将来贾宝玉“当家立业”的要求。

其实如果我们稍微了解一些大家族培养子弟的传统,就应该明白,贾政对贾宝玉如此要求是不算过分的。作为大家族的子弟,他们天生就负有振兴家族传统的使命,这是不容推卸的。

第三,贾政对贾宝玉的才情和品貌还是比较欣赏的,只是恨他不务正业而已。

小说第十七回写贾政为题大观园大牌匾故意试贾宝玉才情一节,就最能体现贾政对贾宝玉的基本态度,那就是承认他的聪明和学识,对他学习的“偏科”不太感冒。请看:

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描写,贾政对于贾宝玉的态度是很和蔼的,所谓“笑命”,而贾宝玉竟然当着众门客的面和父亲对着干,指出父亲的题也不妥。但是贾政并没有生气,而是“拈髯点头不语”,进而“点头微笑”。这说明什么?说明只要贾宝玉说的对,即便当面顶撞他,这位父亲也是不会生气的,只是高兴,这说明贾政那里是什么古板的父亲,分明是一位颇为欣赏儿子才情的父亲。

只是,由于贾宝玉“得了便宜便卖乖”,不知好歹,看见父亲赞赏,就开始不知天高地厚的处处要显得自己“有能耐”起来,才引来了贾政的呵斥的。要知道,贾宝玉这种性格在官场上是极为“轻薄无知”的,这时候才招徕了贾政的指责。所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所谓“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所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这些批评,在我看来,都是一个站在父亲的立场应该做出的。

这是对贾宝玉的才情,而对于贾宝玉的长相,贾政也是很欣赏的:“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这已经说明贾政是很喜欢贾宝玉俊秀的长相的。而凡此种种,都说明贾政对于贾宝玉并不是全盘否定。

第四,贾政之所以一气之下要打死贾宝玉是因为贾宝玉创下了大祸,而且贾政还听信了贾宝玉强奸未遂导致金钏头井而死的谣言。

大家知道,忠顺亲王府不仅地位比贾府高,而且就是贾府的敌人。要不是因为贾府还出了个皇贵妃,恐怕忠顺亲王府早就对贾府下手了。贾宝玉因为一个戏子而与忠顺亲王府结怨,不仅进一步加剧了两家关系的紧张,而且极有可能被忠顺亲王府认为是“挑衅行为”并由此惹怒忠顺亲王。且看,贾政得知贾宝玉与忠顺亲王府结下梁子时的反应:

贾政便问:“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

这段话其实已经表明贾政对于刑事的判断是很清楚的,他知道贾府无论如何不是忠顺亲王府的对手,而这种公然的挑衅是有可能为贾府带来灾祸的,所谓“祸及于我”不过是祸及贾府的一种说法而已,试想贾政都倒了,贾府焉能不倒!?

而且,贾政之所以要痛打宝玉,其实是因为贾政认为是贾宝玉为贾府带来了有可能的灭顶之灾,而这样的责任不光是贾宝玉就是贾政自己也无法承担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负罪感”,贾政才要一气之下“打死”贾宝玉作为向“祖宗”的交代。且看小说的描写:

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说来说去的“失态”,还是因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而一个金钏之死,也引起了贾政的深深的忧虑:

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

也就是说,贾府家族的兴衰时时刻刻都装在贾政的心里,贾政看待任何事情几乎都要和家族的兴衰联系起来,也正是由此,我们看到了贾政高度的忧患意识。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忧患意识并非“空穴来风”。

第五,随着贾政对于官场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建功立业的心愿的衰退,他对儿子贾宝玉的态度逐步缓和。

小说第七十八回写贾宝玉口占诗句咏林四娘诗句,贾政写,已经体现出一片拳拳爱子之心了,而其缘由,只在于:

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

这一段文字对于理解贾政对贾宝玉感情的转变十分关键。一是原来贾政年少时也是一个“诗酒放诞之人”,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原来父子二人天性相通,不过是迫于振兴家族的压力,贾政频频对贾宝玉施压而已;二是贾政这个正人君子,一生不搞歪门邪道,只靠自己勤奋工作,始终在仕途上没有取得大成就,渐渐的对官场已经看透,丧失了兴趣,也因此,开始对儿子贾宝玉的才情欣赏起来;三是整个子占父写场景,已经全然消除了当初贾政要打死贾宝玉的恐怖气氛,换来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场景,记住,当时还有贾政的孙子贾兰在场;四是说明当初的父子冲突全因振兴家族的压力所致,并非父子之间有什么根本冲突。

综合上述种种,我们当可以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贾政和贾宝玉的父子关系,也就是说即便在严厉的外表之下,贾政也是爱自己的儿子贾宝玉的,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而当贾政功名之心大减,“认命”之后,他对于儿子贾宝玉的喜爱之情就自然而然的从心底流露了出来,原来,现在的贾宝玉就是少年时代的贾政,原来,贾政是很喜爱这个超凡脱俗的儿子贾宝玉的。而这,才是贾政和贾宝玉真正的真实的父子关系。我们通观《红楼梦》,其实很难发现对于贾政的一丁点讽刺和嘲笑,反而是有一种敬畏和尊重在里面,这恐怕才是曹雪芹对贾政的真实感情吧,尤其是在晚年经历过世事沧桑之后。

标签: 贾政贾宝玉红楼梦

更多文章

  • 探春和弟弟贾环的感情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探春,贾环,红楼梦

    探春是贾府三春中,最有才华,也是最为能干的一个。曹雪芹形容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窈窕淑女的形象。就是这样一位美人儿,竟是粗俗的赵姨娘的亲生女儿,“小冻猫子”贾环的亲姐姐。可以说她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按理说,探春也是赵姨娘所

  • 关于抗日英烈:你所不知道的数据统计一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抗日,英雄,数字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为隆重纪念,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发出公告,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那么,其中共产党与国民党各占多少人?女性有几人?外籍英烈都是谁?全国哪一个省的抗日英烈最多?用数字说话,让你一目了然。抗日英雄籍贯分布图143:87在

  • 贾珍贾蓉父子俩怎样为了秦可卿而互相憎恨?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贾珍,贾蓉,秦可卿,红楼梦

    贾珍贾蓉父子怎样为了秦可卿而互相憎恨?有恨,就要发泄。这是人之常情。同样的,贾蓉作为儿子,对于父亲霸占自己妻子秦可卿的恨,是怎样发泄出来的呢?前面说过,贾蓉很怕贾珍,几乎不敢发泄,但不敢发泄并不等于就没发泄。人的情绪,即便是在怯懦者那里,也会以某种微妙曲折的方式发泄出来的,只是不易觉察而已。其实细细

  • 贾珍怎样毁了秦可卿之后又毁了儿子贾蓉?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贾珍,秦可卿,贾蓉,红楼梦

    毫无疑问,秦可卿的美好人生是被贾珍毁掉的,不仅如此,还毁掉了她的生命。而秦可卿的丈夫贾蓉,贾珍的儿子,紧接着,也被贾珍给毁掉了,只不过是没有毁灭肉体而已。前面我们说过,贾珍是隐约感觉到了儿子贾蓉对自己的抗拒的。以他的老奸巨猾,他应该是感觉到他和秦可卿的事情被贾蓉知道了。这不奇怪,宁国府后来知道这事的

  • 新神雕小龙女发式饱受吐槽:宋代该是什么发式?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神雕侠侣,陈妍希,发式

    最近热播的于正版神雕侠侣中陈妍希的牛角包发式颇为人所吐槽,那么真正的宋代女子该是什么样的发式呢?发式虽然宋代也流行过梳大髻、插大梳的盛妆,然就整体而言,还是不像唐朝那般华丽盛大;面部的妆扮虽也有不少变化,但也不像唐朝那么浓艳鲜丽。总而言之,宋代妇女的整体造型给人一种清雅、自然的感觉。宋代妇女很喜欢

  • 孝端文皇后简介 皇太极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生平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孝端文皇后,哲哲,皇太极,清朝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年—1649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皇后,系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生于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清太宗时

  • 古人为何把居丧守制称为“丁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居丧,守制,丁忧

    很多人都知道,“丁忧”是古代官员为父母居丧守制的代名词,是古代官场、公文上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丁忧”一词由谁首创,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作为一个词汇,“丁忧”最早见于《宋史·礼志》:“咸平元年,诏任三司、馆阁职事者丁忧,并令持服。”那么,古人为什么把居丧守制称为“丁忧”呢?究竟什么是“丁”?什么又是“

  • 同治孝哲毅皇后简介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生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孝哲毅皇后,同治,清朝皇后

    孝哲毅皇后(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修撰、翰林院侍讲、封三等承恩公、累部官户尚书崇绮之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册为皇后。孝哲幼承父教。亦工书,能左手作大字。光绪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崩,时距穆宗崩才七十余日,五月上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

  • 唐太宗李世民妃嫔徐惠的墓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徐惠,墓

    唐太宗李世民妃嫔徐惠的墓在哪?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长城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末年,唐太宗频起征伐、广修宫殿。徐惠上疏极谏,剖析常年征伐、大兴土木之害。唐太宗认可了她的看

  • 康熙的九妃连珠与八嫔临御 康熙的妃嫔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九妃连珠,八嫔临御,清朝妃子

    因为康熙共九位妃子,且都颇具盛名,所以称为九妃连珠:慧妃,良妃,荣妃,宣妃,顺懿密妃,成妃,纯裕勤妃,惠妃。另有说法为康熙的皇后嫔妃之多令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康熙临幸后宫的嫔妃历史上就有“九妃连珠”和“八嫔临御”的说法,意为康熙一晚上可以连续要九个妃子级的女人侍寝,或者八个嫔级的女人侍寝。九妃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