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何说保安族的“腰刀”是一种工艺美术

为何说保安族的“腰刀”是一种工艺美术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531 更新时间:2024/1/2 1:30:16

保安族腰刀响誉海内外。保安族有着悠久的制刀历史,保安腰刀选材精细、外型美观、锋利耐用、制作技术高超,在甘肃、青海各民族中享有盛名。据说,保安族的制刀手工业初创于19世纪50~60年代,时为清咸丰同治年间,一些保安族工匠途经青海循化地区时,外来汉、回、蒙古等族修制土枪的工匠学会了打刀技术。

当时制作的腰刀质量粗劣,式样笨拙。后来经过百年来制刀经验的积累,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保安腰刀无论从锻造技术上,还是工艺水平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受到各族人民的一致赞誉。

保安刀的种类很多,其中腰刀中以“双刀”“双垒刀”为最着名。其造型的美观主要表现在刀鞘和刀柄上面,保安腰刀的刀鞘和刀柄的装饰瑰丽奇巧。而制刀材料多选用光泽细腻的黑、白色牛角,并镶以黄铜或红铜,配以白铁做底的柄箍,制作精美绝伦。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还采用各种透明硬质塑料做刀柄,镶上色调明快的各种图案。刀面上刻有双龙戏珠、丹凤起舞、火轮球等图案,栩栩如生,玲珑剔透,悦人心目。

现在着名腰刀的名称,有“什样景”、“波日季”、“雅五七”、“一刀线”、“双落”、“满把”、“扁鞘”,等等,其中以“什样景”为最上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保安地区一家一户的制刀工业,逐步实行了乡办、村办、联户办、家庭办等多种形式,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保安族人民引以自豪的保安腰刀的生产走上了一条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广阔道路。

更多文章

  • 保安族节日 保安族节日大揭秘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保安族,保安族民俗节日

    尔德节。又称尔开斋节、肉孜节。“尔德”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是回归及欢乐节日的意思,来源于宗教,是伊斯兰教徒封斋一月期满的标志。尔德节是保安族群众最欢乐、愉快的节日,节日里保安族男女老少都穿上最好看的衣服,按照自己的传统习惯欢度佳节。他们家家户户炸“油香”、“馓子”、“果果”,男人们沐浴之后还到清真集聚

  • 保安族饮食 保安族最喜欢什么食物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保安族,保安族饮食

    保安人的主食偏重于面制品,经常食用馒头、花卷、煎饼、包子、汤面条、臊子面、馓子、凉面、浆水面、炒肉面、捏面筋、搅团等。小麦面做的面条多种多样,有面片、拽面、凉面等。其中“指甲面片”特色鲜明、色味俱全。土豆作为主食的吃法主要有盐水煮土豆、土豆泥煎成土豆饼,有时也用土豆泥加洋葱作成包子馅,口味清香、细腻

  • 京族饮食 京族传统饮食大揭秘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京族,京族饮食

    一、糯米糖粥京族人普遍喜欢甜食,特别喜欢糯米糖粥。其煮法很简单:将糯米淘净水煮,至将熟时,加糖再熬,至米烂水有胶质即成。若煮得好,那糖粥亮晶晶、甜润润、香喷喷,很是诱人。逢年过节,京族人都要吃糯米糖粥;祭神祀祖最不可少的祭品也是糯米糖粥;平时家中来客,主人免不了要捧出糯米糖粥来招待,要是一时拿不出,

  • 京族文化 近代京族民间文学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京族,京族文化艺术

    京族民间文学的演进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京族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种矛盾的冲突日益加深。《渔工苦歌》、《十难歌》、《杜光辉的传说》和以计叔为中心的一系列机智人物故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纷繁复杂的近现代京族社会现实。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京族民间涌现出不少颇具才华的民间歌

  • 京族特有的独玄琴是怎样走向世界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京族,京族文化艺术,独玄琴

    京族独弦琴,属弹拨类弦鸣乐器,因独有一根弦而被世人习称为独弦琴。事实上,独弦琴在京族民间称匏琴,或称独弦匏琴,京族语即直呼旦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乐器。那么,独弦琴是怎么来的呢?京族民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或传说由海龙王的“如意琴”演变而来,那一根弦就是龙王七公主的头发变的;或认为是京族的先

  • 京族的春节是怎样过的?京族习俗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京族,京族民俗节日,春节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

  • 京族乐器简介 京族乐器有何独特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京族,京族文化艺术

    京族人民使用的乐器,既有本民族固有的独弦琴,又有汉族地区传入的二胡、秦琴、笛子、鼓、锣、竹梆子、小竹板等。独弦琴是京族独有的乐器,又叫“一线琴”,由于它装有一个匏瓜状的扩音器,所以又叫“匏琴”。又由于它的音律主要表现出悲凉婉转,因此又叫“悲凉琴”。一琴多名,反映了京族人对独弦琴这种祖传乐器的珍爱。独

  • 六一 | 细说那些古代孩子们怎样过儿童节?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六一,儿童节,古代

    在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儿童节,但是在某些节日里,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活动内容,儿童们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过节形式,或者某些节日的活动内容更偏重于少年儿童,只不过这些节日他们和成年人共享,这就像如今搞一项大型活动,当中会分成很多单元,其中有一个版块就是为儿童专门所有。因此,这些节日可以看做是古代的“儿童节”

  • 走进广西壮族 揭秘吃立节的来历和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广西,壮族,习俗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吃立节是个历史并不是很悠久的节日,因为只是开始一百多年,最早是因为要对抗侵略者而不能及时过春节才开始这个节日的,到后来就成约定俗成的节日了。在中国虽然是以汉族为主体,但是各个少数民族之间在和汉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依旧能保留自己民族的特性,这里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同民族

  • 德昂族建筑 德昂族民居有何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德昂族,德昂族建筑

    和南方许多民族一样,德昂族喜居干栏式竹楼。这种竹楼多用木料做框架,其它部分,如椽子、楼板、晒台、围壁、门、楼梯等均用竹子为原料,房顶则覆盖茅草而成。德昂族的竹楼多依山而建,坐西向东。主要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形制。比较典型而普遍的是以德宏地区为代表的一户一院式的正方形竹楼。这种竹楼分主楼和附房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