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苏轼的一首词,将花蕊夫人夸成仙女

苏轼的一首词,将花蕊夫人夸成仙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20 更新时间:2023/12/6 12:30:02

苏轼的一首词,将花蕊夫人夸成仙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有很多古代文人,有人调查过,女人们最想结婚的是谁。 结果并不是悬念,而是坐在宋词第一把椅子上的苏东坡。

毕竟,对女人们来说,李白很浪漫,但总是减少生活气息; 杜甫有天赋,但似乎总是很难微笑。 只有这位苏大学士浪漫有才,最重要的是人们把东坡肉烤得很好。

其实不仅是现代,古代苏轼也有很多仰慕者。 当时是“受人喜爱,花开”。 但是,这样的苏东坡深受蜀君孟昶贵妃五代后蜀王妃的仰慕。

蜀国下宋后,花蕊夫人被赵匡胤关进后宫,此后她涉嫌与太宗赵光义有染。 苏轼是怎么和这个王妃结合的呢?

苏轼7岁的时候,听说90多岁的老尼读了《洞仙歌令》这个词。 这句话是蜀君孟昶写的,被老尼无意中听到了。 描写了孟昶和蕊夫人充满感情乘凉的场景。

苏轼不忘这句话,38年后只记了两句,终于把它填满了,当时被广为传唱。 一起看看这句话吧。

《洞仙歌冰肌玉骨》北宋.苏轼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殿风来了,满是暗香。 绣帘拉开,一点明月看人,人没睡,诶枕钏横鬓乱。

携手,庭户无言,时见疏星过汉。 晚上怎么样? 夜深了,金波薄,玉带低绕着。 但是,屈指西风几时来,不会在流年暗中顶替。

可以说这句话在全篇中都夸耀着夫人的美丽和高贵的气质。 “冰肌玉骨,自无清凉汗”首句,或许是女性最美的赞誉。

因为它像冰玉一样晶莹清亮,夏天也没有清凉的汗水。 “水殿风来了”,清风徐徐,花香袅袅,令人陶醉。 “刺绣窗帘”拉开了,轻轻地拉开了窗帘,但女人还是很害羞。

因为天上的明月好像还在偷看美女。 这个女人的美丽,可以看到一斑。

歌词的下半部分,睡不着觉,起床和恋人手拉手徘徊在小路很深的庭院里,周围一片寂静。 举目一看,天上星星点点,景色十分优美。

下面的句子,我问了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夜深了。 请掐一下手指。 又来了一年西风了吧? 我感叹最后一句话就像流水的那一年。

每年的秋风都像今天,但年份在偷偷变化。 这是说话的人为女人吝惜时间而着急,物是人非。

措辞清丽,巧妙感人,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当时广为传唱。 但是,把许多和皇帝有关系的王妃,当成仙女一样夸耀,为什么当时谁都不能说三道四呢?

要说为什么,那是因为这个花菖蒲夫人不是平凡的女性。 蕊夫人是当时后蜀有名的才女,《全唐诗》年收录了其中许多作品。

蜀不战而降,花蕊夫人虽未能以女立沙场,心中怒不可遏,创下了载入史册的七绝。

王城立旗,妾在深宫知否? 十四万人到齐解甲,而且一个也不是男人。 这首诗很有霸气。

后宫的王妃,只用28个字骂了14万个男人,堪比李清照的《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这首诗让人们看到蕊夫人内在的气节,也许也是苏轼写赞美她的话的原因。

面对这样的才女,想想宋朝的文人们能说什么?

标签: 古代宋朝

更多文章

  • 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全诗好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应物,唐朝

    还不知道: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全诗好在哪里?此诗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寄全椒山中道士唐代: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译文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

  • 韦应物的《闻雁》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应物,唐朝

    趣历史小编了解到很多朋友想知道韦应物的《闻雁》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闻雁唐代: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译文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

  • 《终南山》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王维

    终南山王维 〔唐代〕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接 一作:到)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译文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住所临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

  • 《独坐敬亭山》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李白

    独坐敬亭山李白 〔唐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唯有)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尽:没有了。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

  • 《题卢处士山居》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温庭筠

    题卢处士山居温庭筠 〔唐代〕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译文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向卢岵山居走去。沿途看到古树的老根缠连着石头,仿佛是天生的,湍急清澈的泉水冲走水面上的浮土、树叶,露出泉底的沙子来,

  • 《条山苍》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韩愈

    条山苍韩愈 〔唐代〕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译文苍翠的中条山啊,浪涛滚滚的黄河水。你的浪涛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流向远方;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挺立在山冈上。注释条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唐朝名山,许多诗人都在此题诗。 苍:深绿色。河水:黄河之水。沄沄(yún ):形容

  • 《望终南山》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唐朝,李世民

    望终南山李世民 〔唐代〕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译文重叠的山峦俯瞰着渭水,青绿色的屏峰直插九天。云霞托红日从岭上升起,苍翠的山岩贮蓄着云烟。层层的松林早晨如夜晚,重重的远山似缺又似全。面对终南我安然消千虑,无须劳烦去寻访那众仙。

  • 《行经华阴》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崔颢

    行经华阴崔颢 〔唐代〕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译文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

  • 《和端午》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张耒

    和端午张耒 〔宋代〕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译文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注释竞渡:赛龙舟。讵(jù):岂,表示反问。殒(yǔn ):死亡。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

  • 《端午即事》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文天祥

    端午即事文天祥 〔宋代〕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译文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