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司马光《客中初夏》:平白如话的小诗,既无险字,也无丽词

司马光《客中初夏》:平白如话的小诗,既无险字,也无丽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43 更新时间:2023/12/12 22:59:59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司马孚之后代。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司马光的《客中初夏》,一起来看看吧!

客中初夏

司马光〔宋代〕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日倾。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本诗语言浅白,色彩明丽清新,犹如摄影师抓拍的一个镜头,"当户转分明""清和雨乍晴",作者调动我们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明和暖的气氛。“乍”“转”“起”“倾”,使这些景物鲜活生动,使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从嗅觉,感觉,视觉各个方位来攻占读者的心.最后两句点明本诗主旨,作者的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近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

一首平白如话的小诗,既无险字,也无丽词,似乎一览无余.初夏时节,一场清雨刚停,对着门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葵花对着太阳在开放.这其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决非如此浅薄;甚至用不着细细咀嚼,便可知其所指,其所托,其所寄寓着的深意.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此诗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而言志。

标签: 司马光《客中初夏》

更多文章

  • 戴复古《初夏游张园》:用欢乐、用幸福感染和陶醉读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后裔有清尚书戴联奎。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

  •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描写闲散生活,委婉抒发归隐之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1037年—1093年),字持正,泉州郡城人,北宋大臣,哲宗朝宰相,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仁宗嘉祐四年科进士,历任邠州司理参军、御史中丞、领司农寺。神宗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协助王安石进行变法改革。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一起来看看吧!夏日登车盖

  • 北宋大臣夏竦的词作:赏析《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竦,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夏竦的《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宋)夏竦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注释镇日:整日,成天。 扫黛眉:画眉,意

  • 盘点十首关于中元节的诗作,表达了诗人的哀思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元节,诗作

    历史上有不少关于中元节的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中元节”,这一天人们纷纷祭祀自己的祖先,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活动,也祈祷祛除疾病和保佑一家平安。古代诗人创作了不少的千古佳作,既体现了中元节传统节日的精神,又表达了自己的哀思,纪念祖先之意

  • 李白《白田马上闻莺》:通俗易懂,但构思上却独具匠心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白,《白田马上闻莺》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白田马上闻莺》,一起来看看吧!白田马上闻莺李白〔唐代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心情的变化是贯串全诗的主线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秘书郎谢瑍之子,母为王羲之的外孙女刘氏。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兼通史学,擅长书法,翻译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有所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

  • 杜牧《山行》:这首诗展现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牧,《山行》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 、大和进士。其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

  •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有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

  • 刘禹锡《秋风引》: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禹锡,《秋风引》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