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蔡确《夏日登车盖亭》:描写闲散生活,委婉抒发归隐之志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描写闲散生活,委婉抒发归隐之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81 更新时间:2023/12/24 4:58:41

蔡确(1037年—1093年),字持正,泉州郡城人,北宋大臣,哲宗朝宰相,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仁宗嘉祐四年科进士,历任邠州司理参军、御史中丞、领司农寺。神宗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协助王安石进行变法改革。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一起来看看吧!

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宋代〕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这首诗,着意刻画了作者贬官后的闲散之态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这两句说:游亭之后,便躺在纸屏遮挡的石枕、竹方床上,看了一会儿陶渊明的诗(“卧展柴桑处士诗”),感到有些倦怠,便随手抛书,美美地睡了一觉。诗人是“夏日登车盖亭”的,因而,读了“纸屏、石枕、方竹床”,写得气清意爽;读了“手倦抛书、午梦长”,表现了诗人闲散之态;并且从“午梦长”中,还透出一点半隐半露的消息,这要联系下文来理解。

“睡觉莞然成独笑”,梦醒之后,诗人“莞然独笑”,是在“午梦长”中有所妙悟,从而领略到人生如梦,富贵如云烟。。诗人所读的书,是“柴桑处士诗”;诗人所作的梦,也是耕樵处士之梦;梦中是处士,醒来是谪官,他想想昔为布衣平民(“持正年二十许岁时,家苦贫,衣服稍敝。”事见《懒真子》),鸿运一来,金榜题名,仕途廿载,官至丞相,后来天翻地覆,谪居此地,如同大梦一场。由此,他想到了归隐;想到归隐,马上便有隐者的呼唤——“数声渔笛在沧浪”。而听到了“数声渔笛”,他的归隐之情就表现得更加强烈了。

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一首《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首诗一方面明示作者“万事不关心”,一方面又描摹了他聆听“渔歌入浦深”的情状,所以归隐的题旨比较明显。而蔡确这首诗,却仅以“莞然独笑”、“数声渔笛”揭示主旨,这就比王维之诗更形委婉;更具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楚辞章句》注:“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描写闲散生活,委婉抒发归隐之志,便是这首诗的主旨。

更多文章

  • 北宋大臣夏竦的词作:赏析《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竦,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夏竦的《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宋)夏竦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注释镇日:整日,成天。 扫黛眉:画眉,意

  • 盘点十首关于中元节的诗作,表达了诗人的哀思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元节,诗作

    历史上有不少关于中元节的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中元节”,这一天人们纷纷祭祀自己的祖先,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活动,也祈祷祛除疾病和保佑一家平安。古代诗人创作了不少的千古佳作,既体现了中元节传统节日的精神,又表达了自己的哀思,纪念祖先之意

  • 李白《白田马上闻莺》:通俗易懂,但构思上却独具匠心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白,《白田马上闻莺》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白田马上闻莺》,一起来看看吧!白田马上闻莺李白〔唐代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心情的变化是贯串全诗的主线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秘书郎谢瑍之子,母为王羲之的外孙女刘氏。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兼通史学,擅长书法,翻译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有所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

  • 杜牧《山行》:这首诗展现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牧,《山行》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 、大和进士。其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

  •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有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

  • 刘禹锡《秋风引》: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禹锡,《秋风引》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

  • 姜夔的《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姜夔,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姜夔的《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南宋)姜夔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

  • 李清照的冷门词作:《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清照,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宋)李清照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注释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原为象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