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辛弃疾的经典作之一:《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的经典作之一:《水调歌头·盟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763 更新时间:2024/1/16 18:10:46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辛弃疾的《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盟鸥

(宋)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

带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北灵山下。

翠奁:翠绿色的镜匣。这里用来形容带湖水面碧绿如镜。

先生:作者自称。杖屦(jù):手持拐杖,脚穿麻鞋。屦,用麻、葛做成的鞋。

“凡我”三句:表示与鸥鹭结盟,要互相信任,不要猜疑。鹭,鹭鸶,一种水鸟。

偕来:一起来。

“破青萍”三句:描写鸥鹭在水中窥鱼欲捕的情态。

痴计:心计痴拙。

“不解”句:不理解我举杯自饮的情怀。

“废沼”三句:意思是过去荒凉的废池荒丘,如今变得景色优美。以带湖今昔的变化,感叹人世沧桑,欢乐和痛苦总是相继变化的。畴昔,以往,过去。

白话译文

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我闲居无事,手扶竹杖,脚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里竟然千百次绕湖徘徊。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疑猜。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

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原来是在偷窥鱼儿,伺机而捕。可笑你只知盯住游鱼多么痴呆,却不懂我此时举杯的情怀。昔日这里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今夜已是月色皎洁,清风徐来。人世间几度欢乐,几度悲哀?河东绿荫尚嫌稀少,还须把杨柳多多来栽。

赏析

此词上阕以首句中“甚爱”二字统摄。次句用“千丈翠奁开”之比喻,盛赞带湖景色之胜,说明“甚爱”原因。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面对如此美景,难怪“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了。这是用夸张写法来说明“甚爱”程度,句格同杜诗“一日上树能千回”:闲居无事,拄杖纳屦,徜徉湖畔,竟一日而千回。下面写因爱湖之“甚”,而及湖中之鸟,欲与这结盟为友——这是用的拟人法。“凡我”三句,是写对眼前鸥鸟之愿:希望既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猜疑了。这里“莫相”之“相”,虽然关系双方,但实际只表词人绝无害鸟之心,望鸥鹭尽情栖游,无须担惊。《左传·僖公九年》有这样记载:“齐盟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词里这几句格式,当为《左传》辞句套用,纯是散文句法。

“白鹤”二句,是写对眼前鸥鸟之嘱:托其试将白鹤也一起邀来。由爱所见之鸥鹭,而兼及未见之白鹤,其“爱”更进一层。以上极写带湖之美及对带湖之爱,固然表露了词人摆脱了官场尔我诈的烦恼和明枪暗箭的惊恐以后心情之宁静,但在这宁静之中又透露出几分孤寂与无聊。试想,一个“壮岁旌旗拥万夫”(作者《鹧鸪天》中语)的沙场将帅,竟然落得终日与鸥鸟为伍,其心境之凄凉,可想而知。妙在词中表面上却与“愁”字无涉,全用轻松之笔,这大概就是词人后来所说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的手法。如此表达,意境更深一层。

过片紧承上阕遐想。作者一片赤诚,欲与鸥鸟结盟为友,然而鸥鸟是“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它们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其意从下句“窥鱼笑汝痴计”中可以看出。原来他们“立苍苔”,“为有求鱼心,不是恋湖水”,与词人“同居而异梦”。专心“窥鱼,伺机而啄在词人看来,只是一种“痴计”,对此,他当然只能付之一“笑”了。这“笑”,既是对鸥鸟“何时忘却营营”的讽笑,也是叹自己竟无与无友。“多情却被无情恼”的苦笑。看来,鸥鸟亦并非词人知已,并不懂得词人离开官场之后此时的情怀,所以他怅然发出了“不解举吾怀”之叹。盟友纵在身旁,孤寂之心依旧,无人能释分毫。可见,词人所举之杯,根本不能为永结盟好作贺,只能浇胸中块垒罢了。虽然人们常说“举杯浇愁愁更愁”,但词人并没有被愁所压倒。“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他从自己新居的今昔变化中,似乎悟出了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人世几欢哀”。词人本是心情郁闷,却故作看破红尘、世态炎良。变得益发旷达开朗,因而对隐居之所带湖也更加喜爱了。“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要作久居长栖之计了。词到此处完篇,对开首恰成回应。

如果说上阕旨意全在不写之中写出,那么下阕则就是在委婉之中抒发了。然而其语愈缓,其愈切,感情愈发强烈,较上阕又进一层。天地之大,知己难寻;孑然一身,情何以堪!虽有带湖美景,但纵是盟鸥,也不解已意,作者心绪可知了。可见,这首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分明是抒被迫隐居、不能用世的落寞之叹,孤愤之慨。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细玩稼轩此作,确有“不言言之”之妙。

标签: 辛弃疾宋朝

更多文章

  • 宋代词人杨炎正的佳作赏析《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炎正,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杨炎正的《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宋)杨炎正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

  • 王禹偁《清明》:全篇语言朴实,议论明快,叙述简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禹偁,《清明》

    王禹偁(chēng)(公元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因行政区域重新划分现今为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

  • 黄庭坚《清明》:这首诗属于诗人的触景生情之作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黄庭坚,《清明》

    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

  • 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这首词抒发了飘泊沦落之悲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南宋末元初著名词人。张俊六世孙。他主张好词要意趣高远、雅正合律、意境清空,并以所作为论词的最高标准,但是他把辛弃疾、刘过的豪放词看做“非雅词”,则反映了他偏重形式的艺术特点。书中所论词的做法,

  • 王禹偁《清明日独酌》:诗题透露出了诗人的谪宦之苦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王禹偁(chēng)(公元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因行政区域重新划分现今为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

  • 辛弃疾的祝寿词:《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辛弃疾,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宋)辛弃疾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情意悠长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起

  • 赵令畤的一首《清平乐》,最后一句千古传诵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令畤,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赵令畤的《清平乐·春风依旧》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平乐·春风依旧(宋)赵令畤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注释著意:著,显露;显著。意,情景。隋堤柳:指隋炀帝时在运河堤岸所植

  • 辛弃疾最具生活气息的一首词:《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辛弃疾,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辛弃疾的《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宋)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释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

  • 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此词情调由紧促转而低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吴文英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流传下来的词达340首,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吴文英的《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一起来看看吧!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