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有哪些关于除夕的诗作?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除夕的诗作?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7 更新时间:2024/1/17 17:08:09

除夕这天晚上将过节的欢喜,与迎春的期盼推到了高潮。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除夕的诗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除夕,让人倍感温馨和美好的夜晚。这个夜晚,好好坐下来,与家人团聚,共庆佳节。幸福让人无眠,千家万户喜度这一年最后的时光,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唐·李世民《守岁》

傍晚夕阳余晖映衬下的宫殿十分美丽,冬雪消融,寒意渐褪去,风中已有了温煦的气息。阶下绽放着素洁的梅花,远远望去,巨大的红烛就像一簇簇鲜花,无比喜庆。君臣欢宴,举国欢庆,送旧年,迎新春,除夕的夜晚,充满了祥和喜庆。

除夕这一天,不论贫富,家家焕然一新,迎接着即将到来的新年。

扫除茅舍涤尘器,一炷清香拜九宵。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宋·戴复古《除夜》

新年将至,家家户户都忙碌着,打扫清洁,洗涤用具,收拾妥当后,燃起清香敬天地神灵。腊月已是最后一天,一年已到头,过了今夜,便是新的一年了。烤着火,听着爆竹声,守岁开宴,其乐融融。农夫朋友预知明年一定会有好的收成,因为外面的积雪还未全部消融,预兆着又一个好年头,让人满怀希望,心中更喜。

除夕这天夜晚,家人齐聚一堂,饮酒作乐,辞旧迎新,团团圆圆,自然有许多欢乐。

莫嫌寒漏尽,春色来应早。

风开玉砌梅,薰歇金炉草。

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

年华个里催,清镜宁长好。

——宋·梅臣《除夕与家人饮》

寒意渐行渐远,春色已来到人间。风中梅花在阶前轻轻摇曳,香炉飘散着幽香。儿童高兴又长大了一岁,而白发老者感慨年华又少一年。然而无论如何,只要家人团聚,岁月安稳无忧,这便是世间最令人开心的事。时光会流逝,情感最珍贵。

守岁,守住的不仅是时光,更是温情。

欢笑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晚光来。

——南北朝·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

除夕之夜,诗人与妻子一起守岁,一边喝酒一边说笑。挑出酒里浸泡的桃子,在粽子里寻觅杨梅,自有许多乐趣。帘子开了,风吹入帐中来,蜡烛已经燃尽了,炉火已烧成了炭灰,除夕之夜渐渐接近尾声。妻子打扮得很是庄重,但不要觉得头发上的钗饰太重,这是为了等待新春的到来啊!夫妻对饮迎新春,共同憧憬着更美好的明天。一年过去,但不变的夫妻间的恩爱缠绵,令人羡慕。

除夕守岁是传统,肆意玩乐也是佳节的主旋律,但对于心境平淡的人来说,这些也只是外在的形式。

一杯椒醑。惜饮难成醉。

爆竹声中人未睡。共道今宵守岁。

不如且就衾裯。谁能细数更筹。

三百六旬过了,明朝却是年头。

——宋·王炎《清平乐.嘉定壬申除夜》

诗人喝着椒酒,不敢贪杯,也就不会醉。爆竹声中大家都未睡,尽情享受着除夜的美好。诗人却想,不如去休息吧,被窝里更暖和,谁能细细地数着时光。三百六十五天都过去了,明天又是一个开端。

当然,不肯入睡,才是主旋律,不在除夕之夜做点什么,都像对不起这个节日。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清·赵翼《除夕》

红烛未灭,诗人也不愿睡觉,哪怕天气分外寒冷,外面堆着厚厚的雪。诗人不惧寒意,披衣而坐,只是为了听到清晨第一声雄鸡的鸣唱,为了迎接第一缕晨曦。不得不说,这位“老夫”很有仪式感,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除夕之夜,吃好喝好固然重要,准备迎春之物也不能马虎。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宋·陆游《除夜雪》

写桃符是宋朝的流行,除夕之夜写好,正月初一挂在门上,更被视为吉利。四更时下起了雪,这是瑞雪兆丰年啊。诗人顾不得喝那半盏屠苏酒暖身子,他专心地在灯前用草书写着桃符,沉浸在欢喜平和的氛围里。

除夜与家人同聚不失为一种幸福,而春意的来临同样让人心情愉悦。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一年很快结束了,明天就又是新的一年。这一夜带走了冬日寒冷,也迎来了春意的萌动。空气里已透出春的气息,到底是不同了。人们还未觉得有多少变化,那就看后园里的梅花,它的绽放,宛如春光乍泄。

除夕之夜象征着团聚,迎新,是传统中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总有一些人,因为种种缘故,未赶得回家中与亲人相聚,正逢佳节,更添苍凉无力之感。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

诗人在除夕之夜,滞留旅馆,一个人不胜冷清,连灯都觉得是那样寒冷,更加感伤。故乡在千里之外,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亲人,加上对于自身际遇的感伤,对于时光流逝,年华苍老的无奈,让诗人在这个除夕的夜晚,哀愁的心情难以言表。

不能与家人一起守岁,只有让思念肆无忌惮。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唐·白居易《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在异乡守岁,没有酒,也没有欢乐,只有思乡的眼泪沾满了帕子。如今才懂得出门在外的艰难,还不如在家过着平淡的日子。怕衰老对于时节的更换更加敏感,恐忧伤连春天也不期盼了。家乡的夜里,亲人们此时也应说着我这个没有赶回去的游子吧!

然而,春天总会来的,家乡也总能回去的,不必太伤感。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明·于谦《除夜太原寒甚》

诗人对朋友说,不要因为漂泊在天涯海角,也不要因为寒意未尽,就伤心难过。其实,春风已经不远了,就在房屋的东边。春天也不远了,很快就会春暖花开。其实,只要心里有春天,又怎会畏惧寒冬呢?越是相隔遥远,越要珍重自身,以期来日。

在除夕之夜,共同举杯,被浓浓的喜气包围。无论这一年是好,还是坏,希望总会有的,春天总会来的,相守的人过得幸福而知足,而分离的人总会再聚。

标签: 除夕诗作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腊月的诗作?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诗作,腊月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腊月的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一进入腊月,全国各地流传着大同小异的腊月歌,大家也都在进行着近乎相同的工作——大扫除、

  • 《立春》杜甫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甫,唐朝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世誉为“诗圣”,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甫所作的《立春》吧。《立春》【唐】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

  • 文徵明的词作赏析:《满江红·拂拭残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徵明,明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文征明的《满江红·拂拭残碑》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满江红·拂拭残碑(明)文征明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

  •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此诗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起来看看吧!与史郎中钦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其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

  •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

  • 杜牧《旅宿》: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牧,《旅宿》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 、大和进士。其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

  • 陆游所作的两首关于仲夏的诗,代表着人生不同阶段的游历和心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陆游,南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的尚书右丞陆佃的孙子,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用前半生行走在祖国的苍茫大地上,用后半生完成了一个壮士最悲凉的等待。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陆游所作的《怡斋》和《仲夏风雨不已》吧。“东湖仲夏草树荒,屋古无人亭午凉。萱房微呀不见日,笋箨自解时吹香。野藤蟠屈入窗罅,

  • 历朝历代有哪些描写夏季木槿花的诗作?诗人是如何描述木槿花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木槿花,诗作

    盛夏时节,太阳大,百草死,木槿花却抽出柔韧秀美的枝条、嫩青色的叶子,别有一种蓁蓁气息。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木槿花的诗作。随着绿叶繁茂,木槿花在早上开放。木槿虽然有粉白紫三色,但是以紫色居多。都说红绿是最俗气的颜色,但是青绿配着淡淡紫,铺展在阳光里,那种小仙意,仿佛是忽然看到邻家女孩最光彩

  • 宋代词人陈亮的词作:《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亮,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宋)陈亮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