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诗词鉴赏之:韩愈的《晚春二首·其一》

古诗词鉴赏之:韩愈的《晚春二首·其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701 更新时间:2023/12/8 8:34:46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韩愈的《晚春二首·其一》原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晚春二首·其一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知道。

白话译文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此处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标签: 韩愈唐朝

更多文章

  • 苏舜钦的一首七言绝句:《题花山寺壁》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舜钦,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苏舜钦的《题花山寺壁》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题花山寺壁(宋)苏舜钦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注释花山寺:地址不详。《镇江府志》载有沈括诗《游花山寺》一首,据此,花山寺可能在镇江。繁英:繁花。草纵横:野草丛生。剪伐:指

  • 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素描淡抹,透露出主客惜别之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李颀(690年~751年),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省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省登封市)一带人 ,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主要作品《李颀集》。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 李白《送范山人归泰山》:再现了初唐送别诗三部式结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白,《送范山人归泰山》

    李白 (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送范山人归泰山》,一起来看看吧!送范山人归泰山李白

  • 《江南行》唐代张潮所作,表现了细腻感人的情怀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潮,唐朝

    张潮,生卒年、字号、生平介不详,唐朝时期诗人,《全唐诗》中存诗仅5首。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张潮所作的《江南行》吧。思念是个坏东西,就像风捉摸不定,就像云变幻不停,狠狠地折磨着人的心灵。在这深夜里,不知是你,也不知是我,更不知是他或她,常常面对夜色无端沉吟,内心隐匿多少真诚,不许自己有半分虚情

  •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风格不同,却有一脉相通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690年~751年),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省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省登封市)一带人 ,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主要作品《李颀集》。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 李贺《示弟》:诗中悲愤的情怀愈显得深沉激越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贺,《示弟》

    李贺(790~816) ,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贺的《示弟

  • 《溪居》唐代裴度留守东都时所作,抒发了怎样的心境?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裴度,唐朝

    裴度,字中立,中唐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受人敬重,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交好。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裴度所作的《溪居》吧。唐宪宗时期,由于宰相武元衡坚决支持削藩政策,被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害,当时一同上朝的裴度,也被连刺三剑,幸好身子掉落排水沟中,方才逃得一条性命。正是因为藩镇们

  • 王维《杂诗三首》:以时序递进与物候变化,加深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维,《杂诗三首》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 历史上有哪些描写夏日水畔的诗作?诗人描绘了哪些景色?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夏天

    历史上有不少描写夏日戏水的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火热的夏天,什么地方最令人向往?那一定是有水的地方,无论是江湖,还是小小池塘,泛动的碧波,不仅为夏日风光增添了灵气,更带来了怡人的清凉。无论是看风景,还是乘凉避暑,水畔都是绝佳的去处。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 历史上有哪些描写槐花的诗作?诗人描绘的槐花有多美?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槐花,诗作

    槐花,又名洋槐花,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古代有很多与槐花相关的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国槐花,是开在夏天的花儿。安静的槐花隐在青翠槐叶间,夏天的暑热都似减了几分。槐花不疾不徐地,开了又落了,一个夏天就过去了。国槐古代已有种植,国槐的花儿,也就有了数千年岁月积淀之美。虽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