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其他婉约词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其他婉约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34 更新时间:2024/1/16 22:48: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起来看看吧!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宋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元宵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雕”、“凤”、“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更多文章

  •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为作者感伤时乱,怀念故国所作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1232年-1297年),字会孟,别号须溪。又自号须溪居士、须溪农、小耐,门生后人称须溪先生。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爱国词人。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

  • 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与一般婉约词、豪放词均有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阜底村)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他能文工诗擅词:文章气势畅达、浑然天成;其诗平淡朴素,又不乏绮丽圆美,其词婉媚含蓄,颇具花间遗风。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传世。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赵鼎的《

  • 唐代王适所作的《江滨梅》,以人拟物刻画出寒梅独特的风姿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适,唐代

    唐代诗人王适所作的《江滨梅》,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江滨梅》[唐]王适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王适的这首咏梅诗,流传虽然不广,但在历代诗话中获得的评价比较好。如胡应麟在《诗薮》中言道:“古今梅诗,五言惟何逊,七言惟老杜,绝句惟王适,外此无足论者

  • 关于曳尾涂中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典故,曳尾涂中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曳尾涂中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出处

  • 清代词人项鸿祚的经典之作:《清平乐·池上纳凉》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项鸿祚,清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项鸿祚的《清平乐·池上纳凉》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平乐·池上纳凉(清)项鸿祚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注释清平乐(yuè):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个乐调命

  • 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元宵佳节却以“哀角”作结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元初诗人、词人、宫廷琴师。汪元量诗多记录国亡前后事,当时的人将他比作杜甫,他的诗有“诗史”的称号。汪元量著有《水云集》《湖山类稿》,词集《水云词》。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汪元量的《传言玉

  • 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表达了作者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蝶恋花·戊申元日

  • 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以拟人化的手法托物寄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吴文英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流传下来的词达340首,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吴文英的《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一起来看看吧!花

  • 晏几道所作的《鹧鸪天》,描绘出知己相逢的快乐和意外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晏几道,北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第七个儿子,二人合称“二宴”。晏几道善于写情爱生活,是婉约派代表诗人。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晏几道所作的《鹧鸪天》吧。《鹧鸪天》(北宋)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

  • 顾况《过山农家》: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顾况,《过山农家》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隐),苏州海盐县(今浙江省海盐县)。唐朝大臣、诗人、画家、鉴赏家。其工于诗,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著有《华阳集》二十卷。善画山水,著有《画评》、《文论》等著作,今已失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顾况的《过山农家》,一起来看看吧!过山农家顾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