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晏几道所作的《鹧鸪天》,描绘出知己相逢的快乐和意外

晏几道所作的《鹧鸪天》,描绘出知己相逢的快乐和意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229 更新时间:2024/1/9 23:01:29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第七个儿子,二人合称“二宴”。晏几道善于写情爱生活,是婉约派代表诗人。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晏几道所作的《鹧鸪天》吧。

《鹧鸪天》

(北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是我最喜欢的晏几道的一首词。因为有着青春女孩的奔放,有着知己的相逢的快乐和意外,有着满满感动。有人说这是一首情诗,是恋爱中的男女的重逢和快乐,但是我想说,这可能比恋爱更为纯洁天然又高尚,因为男女之情为辅,知己那种才华情绪共振是主要的,而且超脱了一般男女那种情感中的悱恻,直接升华成知己的快意与欢喜。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晏几道是何等风流人物?至少他比贾宝玉更真实。他的父亲是北宋丞相晏殊。晏殊是名相,刚正却含蓄。中年以后有了最小的儿子晏几道,这个时候,家境优渥,且晏几道几个哥哥都有仕途官职,从小没有压力的晏几道直接遗传了父亲晏殊的聪慧才华,且又享受了比贾宝玉更为尊贵恣意的贵族生活。

他比贾宝玉有才,因为十四岁就考中了进士。那种春风得意,备受宠爱,只怕比宝玉来得更酣畅。至少晏几道没有一个成天对他板着脸的父亲。且晏几道真率自然的天性发育得更加蓬勃。

晏几道为什么总和歌女有交集?

宋朝有几种对官员的规定,就是做官的人不可以和歌女有密切来往,因为这个中间有很多歌女是有身份的,比如乐籍,是被允许作为应酬歌舞存在的,可以在大型祭祀庆典,官方庆祝活动中使用。但不允许有工作关系外的来往,否则就是道德不检点,轻则罢官,重则坐牢。

但是官员可以根据自己财力蓄养歌舞人员。比如苏轼的朝云就是歌姬,但是这种人员的存在如同红楼梦中的梨园班子。

晏殊所打交道的就是这些极有才华的歌舞女子。她们有自己的专业,且也会因为才艺出众崭露头角。

晏殊本身多才多艺,而且他家境富庶,也常常涉猎这些场所,因为诗词和音乐密不可分,尤其好的诗词会通过音乐歌唱做进一步表达。这些都是在正常的场合下开展的。

也会闹气氛,有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但是这和后世的妓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高档场所还是非常注重对方的人格。

就有这样一个歌舞少女,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是出现在某一年的元宵会上,用生动欢快的歌舞助兴,而且因为和晏几道有音乐舞蹈或者词曲上的合作,所以那一天分外有着和节拍的共振。

这酒或者是兴致高潮时,女孩子为了晏几道的面子刻意饮下,然后载歌载舞,也许是晏几道心疼这个女孩,特地替她挡酒。但这样互相体贴的瞬间,被两个人深深记忆了。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这个女孩是豁出去的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或者也是说当天的气氛到达狂欢的高潮。为什么说这是上元节的歌舞娱乐呢?因为杨柳桃花,春风明月正好应对的是上元节花好月圆。而且只有那个时候,满城狂欢,有着富贵背景的晏几道,才有可能遇见同样歌舞奔放的女孩,这种极致的狂欢,通常也是重大节日才看得到,不被人诟病,且尽情沉醉。

这两句诗虽然有如同不过的杨柳桃花,但是在这样热烈的氛围里,杨柳桃花也仿佛有了最浪漫的灵魂,杨柳如同腰肢,腰肢如同杨柳,在摇摆歌舞中,明月息沉,桃花开在庭院里,桃花飘落到舞扇底,那快乐的歌舞如同春风,飘落点点桃花,春气蓬勃灵动奔放。

而且舞低歌尽是有知己倾力尽欢那种倾情,说明这个女子愿意为晏几道尽最大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艺。

这是我看到的最美最尽情又最动人的诗词里的歌舞。

这之后,两个人就分开了。这很正常,一个歌舞女子,一个富家公子,他们萍水相逢,歌舞尽兴。生活和命运是另一种轨道。仿佛无需有更深的交道,被世人诟病。

但是又总有不同。有人说是恋情,但显然,这是恋情未满。但这一次狂欢和邂逅深深击中了对方的心情。比如晏几道会想,这世上竟有如此有才华的女子,且如此豪爽尽力,如同我的知己,比如那个女子会想,这位公子是真正懂得音乐和歌舞,也很体贴的客人。

这种感觉会持续多久呢?

这首词,有淡淡伏笔,“当年”。这就让人要想了又想。当年是多少年?

17岁的晏几道死了父亲,他的无忧无虑春风得意的公子岁月结束了。然后境况直转而下,甚至36岁时还被人诬陷下了大牢。

他究竟是什么时候再见到这位歌女的,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晏几道终生不能放弃的就是写词,而且经常会和朋友家的歌女探讨音乐诗词,沉醉在音乐和诗词所能表达的情绪里。

或者他回忆起从前,岁月如流水,他分明记得那女子的豪爽与真挚,又或者在落魄岁月里,那梦中依旧是自己春风极盛的快意,那个女子出现在梦里,和他共着那真实如梦的歌舞快乐,晏几道动了寻找她的念头。无论如何,她也是故人,不知道过得还好吗?

相逢场景已经无从考察。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这是女子的心声。那最美的上元夜同样刻在她心底,只是她歌舞生涯,看起来风光无限,再也没有遇见这样的知音和客人。

她少女的情怀不动心是不可能的。她也曾梦见过他,只是他是豪门公子,她不过是个艺人。

但是显然这首词的后阙已经有了浓浓岁月之感。也许他们已经分别了很多年。

两个人直接越过了恋情那种旖旎,因为谈的都是家常话。多年的岁月,直接跳过了恋人这一环,而上升到亲人和故人。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似梦中。”

其实这里表达的意思非常曲折。拿着灯去照,证明晏几道容颜已经改变,似曾相识又不能确定。这是晏几道的落魄生活和岁月导致。

那么这个女子主动去近看晏几道,这也证明她是真正成熟了,而且对待晏几道如同亲人故人,是你吗?是你吗?

当得到确定的答案,一定是悲欣交集,你梦见过我,我也梦见过你呀,虽然大家都老了,可是我真怀疑这样的相逢又是一场梦呀!

晏几道这首词,很多人以为是恋人之间的情感,但其间的厚意深情,却是岁月的厚度,需要慢慢体会。这是比恋人更升华的故人和知己。

年轻时共过绝美奔放的青春,老了有共同的回忆,互相见证岁月与情感的力量,让人笑泪欣然。

而且晏几道是少有的,在宋朝中尊重女性的诗人和词人,这或者是他优越的少年时代有着率真的审美和情感的淳朴,也得力于落魄岁月磨练出的人心的慈悲和柔软。

他和歌女是平等的,始于才华和青春,终于善良和人品,才有这样唯美而纯粹的诗词。

标签: 晏几道北宋

更多文章

  • 顾况《过山农家》: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顾况,《过山农家》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隐),苏州海盐县(今浙江省海盐县)。唐朝大臣、诗人、画家、鉴赏家。其工于诗,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著有《华阳集》二十卷。善画山水,著有《画评》、《文论》等著作,今已失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顾况的《过山农家》,一起来看看吧!过山农家顾况〔

  • 温庭筠的折柳送别之作:《清平乐·洛阳愁绝》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温庭筠,唐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温庭筠的《清平乐·洛阳愁绝》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平乐·洛阳愁绝(唐)温庭筠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注释1.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

  • 元代文人白朴的代表作:《清平乐·朱颜渐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白朴,元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白朴的《清平乐·朱颜渐老》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平乐·朱颜渐老(元)白朴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注释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

  • 陆游所作的《沈园二首》,写出对唐婉的思念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陆游,南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的尚书右丞陆佃的孙子,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用前半生行走在祖国的苍茫大地上,用后半生完成了一个壮士最悲凉的等待。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陆游所作的《沈园二首》吧。“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 盘点四首白居易所作的早春诗,他的早春别有清新细腻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白居易,唐朝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被后世称为”诗魔“。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合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早春诗吧。立春和岁首都可以看作春天的开始,这两个节日相连紧密,立春是迎接春天的到来,过年则是一

  • 马致远《拨不断·菊花开》:此曲用典较多,但并不显得堆砌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致远,《拨不断·菊花开》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

  • 周密《野步》:抒发了作者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密,《野步》

    周密 (1232年—1298年或1308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末元初词人、文学家、书画鉴赏家。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 著

  • 李白《赠闾丘处士》: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白,《赠闾丘处士》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赠闾丘处士》,一起来看看吧!赠闾丘处士李白〔唐代〕贤

  • 古人常常围炉叙谈,有哪些关于围炉的诗作?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诗作,围炉

    历朝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喜欢围炉,他们为此写下不少优美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最喜围炉,他写冬天的诗里,表达围炉向火之情的俯首拾来。诗人记挂着青毡房里那红红炉火的温暖,赋诗一首:《别毡帐火炉》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毡帐,

  • 关于画龙点睛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画龙点睛,历史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画龙点睛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