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表达了作者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

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表达了作者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44 更新时间:2024/1/9 23:06: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一起来看看吧!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宋代〕

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这首词作于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他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辛弃疾已四十九岁,屈指一算,他渡江归宋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二十七年来,辛弃疾无时不盼望恢复大业成功,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失望了。于是,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这也是辛词善于以比兴之体寄托政治感慨的一个特点。

这首词的开篇通过节日里众人热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说的是当时民间春节风俗。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

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欢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接下来两句:“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欢春天,不热爱生活,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并且,其不爱春天热闹的原因还有更深的意义。

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岁岁苦盼春来花开,可年复一年,春天虽来了,“花”的开落却无凭准,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没有春天一来就高兴的旧态了。显然这里一个“恨”字,已不是简单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接下来,作者从一个“恨”字出发,着重写了自己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作者急切盼望春来,盼望“花”开,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这一年是元日立春,花期似乎可定,从他平时言行读者不难了解,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了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怀疑、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矛盾复杂心情。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缠绵反复、坚凝执着的心理呢?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抗金复国这一项大事业!所谓“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在正月初一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来说,无疑是别有一番滋味,眼看着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

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恢复大业也许是一个转机。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惇“参决国事”,准备效法他老子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享清福了。

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上饶离临安不远,作者想必已听到这一消息。而他在词中所感叹的“花期”无定、“风雨”难料,也是由此而发。通篇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十分自然地表达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复杂的心情。

当时,辛弃疾被劾离官闲居已五年余。是年奏邸忽腾报辛因病挂冠,此迟到的风雨具见京城大老们的荒唐和对稼轩的忌恨。

更多文章

  • 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以拟人化的手法托物寄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吴文英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流传下来的词达340首,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吴文英的《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一起来看看吧!花

  • 晏几道所作的《鹧鸪天》,描绘出知己相逢的快乐和意外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晏几道,北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第七个儿子,二人合称“二宴”。晏几道善于写情爱生活,是婉约派代表诗人。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晏几道所作的《鹧鸪天》吧。《鹧鸪天》(北宋)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

  • 顾况《过山农家》: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顾况,《过山农家》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隐),苏州海盐县(今浙江省海盐县)。唐朝大臣、诗人、画家、鉴赏家。其工于诗,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著有《华阳集》二十卷。善画山水,著有《画评》、《文论》等著作,今已失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顾况的《过山农家》,一起来看看吧!过山农家顾况〔

  • 温庭筠的折柳送别之作:《清平乐·洛阳愁绝》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温庭筠,唐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温庭筠的《清平乐·洛阳愁绝》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平乐·洛阳愁绝(唐)温庭筠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注释1.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

  • 元代文人白朴的代表作:《清平乐·朱颜渐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白朴,元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白朴的《清平乐·朱颜渐老》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平乐·朱颜渐老(元)白朴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注释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

  • 陆游所作的《沈园二首》,写出对唐婉的思念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陆游,南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的尚书右丞陆佃的孙子,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用前半生行走在祖国的苍茫大地上,用后半生完成了一个壮士最悲凉的等待。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陆游所作的《沈园二首》吧。“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 盘点四首白居易所作的早春诗,他的早春别有清新细腻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白居易,唐朝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被后世称为”诗魔“。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合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早春诗吧。立春和岁首都可以看作春天的开始,这两个节日相连紧密,立春是迎接春天的到来,过年则是一

  • 马致远《拨不断·菊花开》:此曲用典较多,但并不显得堆砌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致远,《拨不断·菊花开》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

  • 周密《野步》:抒发了作者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密,《野步》

    周密 (1232年—1298年或1308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末元初词人、文学家、书画鉴赏家。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 著

  • 李白《赠闾丘处士》: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白,《赠闾丘处士》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赠闾丘处士》,一起来看看吧!赠闾丘处士李白〔唐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