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杜牧《旅宿》原文是什么?《旅宿》全文赏析

杜牧《旅宿》原文是什么?《旅宿》全文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502 更新时间:2024/1/14 4:18:1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杜牧《旅宿》原译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旅宿

唐代: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韵译

住在旅馆中没有好朋友相伴,心情忧郁,独自凝神沉思。

看着昏的灯火回忆起往日旧事,孤雁的哀鸣令人愁思难眠。

相距遥远,梦魂要接近拂晓才能到家,家信更要隔年方可送达。

烟笼月照的碧江多么美丽,邻家门前就系着钓鱼归船。

赏析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诗抒写旅况的索寞凄凉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联破题,点明情境,首联言旅中独宿,黯然神伤,满是羁旅思乡之情。颔联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的鸣叫使羁旅之人深愁难眠。颈联极言乡关的迢远,表现满怀的幽愁暗恨,语经千锤百炼。尾联用清丽明快的色调绘出家乡的美好风光,似乎从乡愁中跳出,实则描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内含的忧愁深长。全诗写得感情至深,含蓄蕴藉,真切动人。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起,直接破题,点明情境,羁旅思乡之情如怒涛排壑,劈空而来。可以想见,离家久远,独在异乡,没有知音,家书也要隔年才到,此时孤客对寒灯,浓厚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必会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凝情自悄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态度的最好写照:静对寒灯,专注幽独,黯然伤神,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写到极致。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承,是首联“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诗人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思”字和“警”字极富炼字功夫。灯不能思,却要寒夜愁思陈年旧事,物尤如此,人以堪。由灯及人,显然用意在人不在物。“警”字也极富情味。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嫠妇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转,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而这一切又都由于“家书到隔年”的实际情况。作为诗歌由写景抒情的过渡,转句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的特点读来回肠荡气。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合,收拢有力,却并非直抒胸意,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面对这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美景幽思、怨恨乡愁、委实凄绝。除却个中人,任何人也难以深味个中情。不过,“烟月”在此实际上是借代,并非一定就是“烟”,就是“月”。正所谓,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维,此处一个“烟月”可以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标签: 杜牧《旅宿》

更多文章

  • 《早发白帝城》的内容是什么?李白《早发白帝城》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白,《早发白帝城》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早发白帝城唐代: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译文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译文二

  • 李清照作品中的各种花都有哪些象征呢?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李清照

    李清照善于咏物, 尤其善于写花。被李清照采集入词的往往是那些格调高远的花, 例如红梅、黄菊、荷花、梨花、桂花等, 都具有清新淡雅的香气。花草之所以被作家采集笔下而寓以象征意义, 是因为它们不仅具有美好纯洁的内质, 而且它们必然随着时间的消磨、季节的更替和大自然的风吹雨打而走向枯萎凋零。因此, 李清照

  • 苏轼临终前赠予儿子的诗,《庐山烟雨》蕴含了怎样的人生真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轼,庐山烟雨

    说到苏轼,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在古时候,吟诗作对的文人,一般出自两种人,一就是整天闲来无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家大少爷,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在仕途上走不通的有志之士。为什么基本上是这两种人呢?一是因为在中国的古代社会,老百姓们都是以务农为生,一个人从出生的那

  • 晚唐时期诗人、词人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其一》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歌子词二首·其一唐代:温庭筠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译文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会蒙尘泛黄,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不如新的东西讨人喜欢。你我虽有两心相合的约定

  • 晚唐时期诗人、词人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更漏子·玉炉香唐代: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译文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

  • 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清代:纳兰性德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译文残雪凝聚的余晖照射在绘有山水画的屏风上,透着阵阵寒意。已到三更时分,远处

  • 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清代:纳兰性德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译文当年在曲折的回廊深处,我再一次与你相逢。

  • 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新婚别》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杜甫,《新婚别》

    《新婚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结婚第二天丈夫就要赶赴战场,新娘虽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样认识到,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的,要实现幸福的爱情理想,必须作出牺牲。下面趣历

  • 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无家别》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杜甫,《无家别》

    《无家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叙写了一个邺城败后还乡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军人,通过他的遭遇反映出当时农村的凋敝荒芜以及战区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全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全诗情感虽沉痛凄婉,批驳虽强烈深刻,却不是一味直陈显言,而是借景

  •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在汴京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描写初春之景和作者的闲适生活,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上片写春晨,借景抒情;下片写春夜,直抒胸臆。全词写景如画,意境淡远,将热烈真挚的情感抒发得直率深切,表现出易安词追求自然、不假雕饰的一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