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魏晋文学家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二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魏晋文学家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二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412 更新时间:2024/2/3 22:42:28

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二首·其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赴洛道中作诗二首·其一

陆机 〔魏晋〕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

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

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余,林薄杳阡眠。

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及注释

译文

策马提缰赴征途,哽咽不语别至亲。

若问将要何处去?官事繁杂缠我身。

放声长叹沿北渚,离思郁结在南津。

不停前进行已远,野途荒漠空无人。

山泽众多且弯曲,草木丛生极茂繁。

猛虎咆啸深谷底,山鸡呜叫在树巅。

凄风呼叫彻夜刮,离群野兽跑我前。

触景感物生悲绪,深深思念更缠绵。

久久伫立望故乡,顾影自怜多忧烦。

注释

洛:洛阳。

辔(pèi):驭马的缰绳。总辔:控制缰绳。

之:往,至。

世网:尘俗社会的一切,喻指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婴:纠缠,羁绊。此句意指作者离开家乡远赴洛阳是不得已而为之。

永叹:长久叹息。遵:顺着,沿着。北渚:北面的水涯。

遗思:犹怀念。结:郁结,形容忧愁、气愤积聚不得发泄。津:指渡口。此句意指与亲人在南津的离别,是那么令人郁结满怀。

纡:屈曲,曲折。纡余:迂回曲折的样子。

林薄:交错丛生的草木。杳:幽暗。阡眠:草木茂密貌。

哀风:凄厉的寒风。中夜:半夜。以上八句指作者旅途中的所见。

创作背景

在吴国灭亡后,诗人于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即二十九岁时,与弟弟陆云离开家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阳。《赴洛道中作》二首作于他赴洛阳途中。本首诗组诗中的第二首。

赏析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写诗人悲伤地辞别亲人,离开故乡,骑马上路了。诗人没有说他要去哪里,只是说:世间的事缠绕着我,使我无法脱身。前两句写辞别上路,是紧扣“赴洛”题意。辞别而至于低声哭泣,这固然是由于古人往往把离别看做一件大事,正如齐梁诗人江淹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巳矣。”(《别赋》)也是由于诗人前途莫测而感到悲哀。后两句一问一答,而答非所问,似有难言之痛。据《晋书·武帝纪》载,太康九年(288年),晋武帝“令内外群官举清能,拔寒素。”而《晋书·陆机传》说:“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这样的人才,又出身名门,当然不乏官员推荐。迫于官府之命,赴洛阳似非他心中所愿意的,故以“世网”缠身喻之。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写旅途中的忧思。诗人沿着向北的小洲往前走,思念纠结在故乡——南边的渡口。走啊走啊,越走越远,荒野的小道空旷不见人的踪影。一路上,他充满叹息和忧愁。这里记述的主要是行程,沿着“北渚”向前走,路越走越远,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终于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方。他的心上满载着忧愁。

“野途”句引起下文,诗人开始着力描写沿途的自然山川景物:“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意思是说: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山林川泽逶迤曲折向前延伸,草木丛生,茂盛稠密。深深的山谷不时传来虎啸声,高高的树巅有金鸡啼叫。半夜里悲风袭人,孤零零的野兽从我跟前走过。这里所描写的景物,除了山川、草木之外,还有“虎啸”、“鸡鸣”、“哀风”、“孤兽”。处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不能不使人感到胆战心惊。这样的自然景色的描写,令人想起粲的《登楼赋》。这篇抒情小赋写道:“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这里写寒风四起,天空暗淡无光,野兽慌慌张张寻找它们的同伴,鸟儿相对悲鸣,展翅高飞。原野上一片寂静,只有征夫在赶路。王粲描写的凄凉景象,对环境起了渲染作用,对诗人内心的悲愤苦闷起了烘托作用。如此说来,陆机笔下所描写的令人感到恐怖的景物,不仅渲染了环境的险恶,而且从侧面衬托出诗人在赴洛阳途中心境之不宁。这是因为诗人在赴洛阳之后的前途实在是吉凶难卜。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自然景色触动了诗人,从而产生了悲哀的感情。深沉的忧思纠缠郁结,绵绵无尽。诗人伫立山上,眺望故乡,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的身影,只有自己怜悯自已了。诗人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和生离死别的悲哀步上赴洛阳的道路,面对沿途险恶的自然环境,激起他无限的愁思。孤独、失意、怀乡、自怜的感情油然而生。前途茫茫,他感到惆怅迷惘,

陆机的诗注意词句的华美,讲究排偶。这种特点在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例如:“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等都是华美的排偶句子。

标签: 陆机魏晋

更多文章

  • 唐朝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王之涣,唐朝

    王之涣《登鹳雀楼》,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登鹳雀楼王之涣 〔唐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及注释译文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注释鹳(guàn)雀(què)楼:

  • 唐朝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王之涣,唐朝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 〔唐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及注释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

  • 唐朝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原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李泌 〔唐代〕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注释1、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秦汉传

  • 唐朝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贾岛,唐朝

    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贾岛 〔唐代〕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译文及注释译文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注释寻:

  • 唐代文学家罗隐《蜂》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罗隐,唐朝

    罗隐《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蜂罗隐 〔唐代〕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译文及注释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注释山尖:山峰。无限风光:极其美

  • 唐代文学家罗隐《自遣》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罗隐,唐朝

    罗隐《自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自遣罗隐 〔唐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译文及注释译文得到的时候就放声高歌没有就由他去吧,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今天有酒就痛快畅饮喝他个酩酊大醉,明日的忧虑就等明天再烦愁。注释得:指得到高歌机会。失:

  • 曹操《蒿里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魏,曹操

    曹操《蒿里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蒿里行曹操 〔两汉〕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译文及注释译文关东的诸州郡将领

  • 曹操《苦寒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魏,曹操

    曹操《苦寒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苦寒行曹操 〔两汉〕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

  • 王安石的一首诗,短短4句却蕴含哲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安石,北宋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史,不难发现宋代以前一直强调的是“诗言志”或者“诗言情”,直到宋代才出现了大量优美且富有理趣的哲理诗。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可谓数不胜数。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飞来峰》,便是宋代

  • 曹操《短歌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曹魏

    曹操《短歌行》,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短歌行曹操 〔两汉〕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