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朝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唐朝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13 更新时间:2023/12/20 20:32:10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唐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注释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杨柳:指的是《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赏析

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 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本首诗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 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727年(开元十五年)至741年(二十九年)。

标签: 王之涣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朝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原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李泌 〔唐代〕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注释1、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秦汉传

  • 唐朝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贾岛,唐朝

    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贾岛 〔唐代〕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译文及注释译文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注释寻:

  • 唐代文学家罗隐《蜂》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罗隐,唐朝

    罗隐《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蜂罗隐 〔唐代〕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译文及注释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注释山尖:山峰。无限风光:极其美

  • 唐代文学家罗隐《自遣》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罗隐,唐朝

    罗隐《自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自遣罗隐 〔唐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译文及注释译文得到的时候就放声高歌没有就由他去吧,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今天有酒就痛快畅饮喝他个酩酊大醉,明日的忧虑就等明天再烦愁。注释得:指得到高歌机会。失:

  • 曹操《蒿里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魏,曹操

    曹操《蒿里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蒿里行曹操 〔两汉〕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译文及注释译文关东的诸州郡将领

  • 曹操《苦寒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魏,曹操

    曹操《苦寒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苦寒行曹操 〔两汉〕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

  • 王安石的一首诗,短短4句却蕴含哲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安石,北宋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史,不难发现宋代以前一直强调的是“诗言志”或者“诗言情”,直到宋代才出现了大量优美且富有理趣的哲理诗。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可谓数不胜数。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飞来峰》,便是宋代

  • 曹操《短歌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曹魏

    曹操《短歌行》,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短歌行曹操 〔两汉〕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 韩愈的一首《晚春》,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愈,唐朝

    虽说解诗见仁见智,但我国古代诗学解释学却倾向于一种“升华的理解”,即解读者往往比作者本人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更好的理解,比字面意思的旨意有着更全面的诠释,从而促使读者在反复诵读中渐入或顿悟出更为深刻的意义,包括讽刺意味,哲理意味等等。除此之外,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也会有不同的领悟。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唐代著

  • 苏轼写给弟弟的一首词,读完令人感慨万千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苏轼,北宋

    虽然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随着我们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恐怕绝大部分人,现在对古诗词的印象,只停留在了当年的默写并背诵全文上。不过曾经那些让我们头疼的古诗词,如果现在的你还愿意去看的话,相信你会和我一样,觉得它们原来那么亲切,那么有同感,甚至能够从中找到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