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过哪些婉约词?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过哪些婉约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00 更新时间:2024/2/19 19:13:41

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白所作的婉约词吧。

李白——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于是,李白就成了浪漫派的代表。因此,记忆中的李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与豁达;“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重情重义。却未曾有过年年柳色,霸陵伤别的凄清与冥色入高楼,楼上有人愁的忧愁。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写惯浪漫作品的李白突然想写婉约词,写下的作品虽然是跨界的,却也成了经典,让你不得不佩服。

首先是《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说,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眼见秦家楼外一轮清冷明月。清冷的明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又是一年重阳佳节,登上乐游原,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的陵阙。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词人落笔就写一个京城女子“秦娥”,在一个月照高楼的夜晚,被凄凉呜咽的箫声惊醒了好梦。“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秦娥从梦中惊醒,眼前只有照着楼台的月色;借着月色楼下看,只见杨柳依旧青青,一如既往,不禁勾起往年在灞桥折柳,送别爱人那种悲伤情景的回忆。“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两句紧承“伤别”,描写秦娥登原望信而不得的景象。“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进一步强调从乐游原上远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景象,和秦娥哀婉凄切的心境,而引出秦娥眼前之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凉图景。

此词句句自然,而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真作金石声。而抑扬顿挫,法度森然,无字荒率空泛,无一处逞才使气。意境博大开阔,风格宏妙浑厚。其风格诚在五代花间未见,亦非歌席诸曲之所能拟望,已开宋代词之格调。

关于这首词的作者是否就是李白,有过争议,因为翻阅唐代文献,并未发现李白的这首作品,所以就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忆秦娥》乃后人假借李白之名创作。但是,北宋末年的文学家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中明确提出,这就是李白的作品,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将此词归于李白名下。至此再无争议。笔者觉得,虽然宋词久负盛名,甚至让人误认为词起源于宋代,但以李白的才华和思想境界,写出《忆秦娥》并不奇怪。

李白写起闺怨类的诗词,丝毫不亚于那些知名的婉约派。《忆秦娥》词牌的顶真叠咏非常有特色,而这个词牌就是源于李白的这首《忆秦娥箫声咽》。对于这首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 这首词中的气象,与人们常所说的唐玄宗开元时代的“盛唐气象”已有很大不同,但它又确实是盛唐气象之一种。它博大深厚、意境开阔、气韵沉雄,又带有悲凉之气。

李白的跨界作品除了《忆秦娥箫声咽》,还有《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说,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翠绿苍碧的山色深到极致。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短短的一首词中,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极为娴熟,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尤其是尾句的“长亭连短亭”,堪称全词的点睛之笔,臻于绝妙。人这一生,都在寻觅一个归宿,然而归宿在哪?跟行程上的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一样,都只是驿站而已,引发读者无限思索。

本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据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说:“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这首词通过描写平林、寒山的深秋景色,和想象家人盼归的形象,抒发了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此词层次清晰,跌宕有序。移情于景,情景相生。既有鲜明的形象描写,又有细致的心理刻画。句子简约而不晦涩,文字质朴而不平板,可为唐代文人词中上乘之作。

盛唐时期,词刚刚兴起。李白这两首词词风之玲珑圆熟,音律之和谐圆满,艺术成就之高,堪为后世楷模。宋人黄升说:“《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可见后人对这两首词评价之高,从而也说明了李白的文学造诣之高。

标签: 李白唐朝

更多文章

  • 秦观的一首《鹊桥仙·纤云弄巧》,惊艳了千年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秦观,字少游,世称淮海先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秦观的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经典名篇,其中一些作品更是脍炙人口,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作为那个时代著名的才子,秦观的词自有一种独特的才情,往往可能只是那么寥寥数语,却是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的意境,使得人们读来自然而然能够

  • 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蒹葭》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蒹葭,杜甫

    杜甫的《蒹葭》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杜甫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蒹葭,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蒹葭”的解释:“蒹,雚之未秀者。葭,苇之未秀者。”,“雚”指“荻子”,“苇”指芦苇。“未秀”就是刚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到底有多美?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若虚,唐朝

    在唐诗中有一首关于描写明月的诗,可以说是艳压全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首诗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首只是听名字就能看到一幅画的诗。再加上作者名字的虚无,更是为这首诗添上了朦胧缥缈的美。《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周邦彦耐人寻味的一首词:《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邦彦,北宋

    周邦彦的《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虞美人 · 廉纤小雨池塘遍宋代:周邦彦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简介】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

  • 《竹石》清代郑燮所作,写出了竹子的坚韧顽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郑燮,清朝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是清朝时期书画家、文学家,他的文学方面的成就颇高,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郑燮所作的《竹石》吧。望着春天盛开的鲜花是那么美丽,但萧瑟的冬天使它们发愁,寒风使它们颤抖,它们决定独自出发,向世界寻找春天的脚步;法

  • 《村居》清代高鼎所作,写出了孩提们的纯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鼎,清朝

    高鼎,字象一,一字拙吾,清朝时期诗人,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高鼎所作的《村居》吧。闲来无事,便翻看起了儿时的相册,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曾经无数次在心中回味那段独属于我们儿时的纯真,那个时候没有现如今这般浮躁,也没有现在这般功利的心态,更缺少了些许贪婪和自私。那时我相信,社会

  • 《王昭君(三首)》东方虬所作,是对过往历史的反省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方虬,唐朝

    东方虬,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武则天时期曾担任左使。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东方虬所作的《王昭君(三首)》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并不是一句敞亮的口号,而必须当作民族生存的真理。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保障个人的相关权益,一个失去了国家的人只能仿佛风中蓬草,水里浮萍,毫无存在的根基,徒然令人耻笑

  • 《春歌》郭震所作,蕴含着无法期许的深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郭震,唐朝

    郭元振,本名郭震,字元振,以字行,唐朝时期宰相也是位将领。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郭元振所作的《春歌》吧。人间正道为何物?在乎真情。没有情意的人生,是大道有缺的。须知,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就在于人具有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面对感情的时候,不论是饱读读书之人,抑或是贫苦白丁之流,即便是铁血将军,草

  • 《晓发》贺知章所作,表达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贺知章,唐朝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唐代官员、诗人,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他的一生顺分顺水,高官长寿,文学水平也丝毫不差。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贺知章所作的《晓发》吧。故乡,是游子在外时候的牵挂,离开的时间越长,这种真实感却显得愈加生疏起来。等到某天归来,所有的风景都看透,曾经的

  • 《北邙山》唐代沈佺期所作,显露着几分残酷与几分迷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沈佺期,唐朝

    沈佺期,字云卿,唐朝时期诗人,擅长七言之作,诗名与宋之问齐名,二人合称“沈宋”。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沈佺期所作的《北邙山》吧。人间值得。哪怕充满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即使遍布着坎坷荆棘,刀山火海。我们仍然可以笑看风云,红尘作伴,擦干眼泪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我们的人生不需要躺平,顶风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