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了铸剑的传说,剑文化的起源是什么?

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了铸剑的传说,剑文化的起源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03 更新时间:2024/1/25 12:45:31

剑是中国古代的兵器,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了铸剑的传说。中国古代的剑文化就像玉文化一样久远厚重,从贵族佩剑到平民佩剑,从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到品质和道德的象征,剑逐渐跳脱出冰冷武器的范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意义。那么剑文化的起源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国早期的剑

剑的起源,古人认为是“圣人作剑”。《管子》记载:“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所以古人认为是蚩尤发明了剑。当然根据考古发掘,最早的剑是石器。早期人类将石头磨制成尖锋双刃器。大概到了西周时,用青铜铸剑的技术成熟,出现了金属剑。

先民使用剑来打猎或同其他部落作战,而使用者一般是成年男子,所以佩剑是孔武有力的象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佩剑变成了一种身份、地位以及权力的象征,出现了“各国王侯以佩名剑为荣”的现象。中国最出名的铸剑地区当是吴越地区,上世纪以来,这里曾出土了吴王夫差剑,上面刻有“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的字样,君主也用剑象征其权力。

先秦时期,中国另一个剑文化流行区是楚地。与吴越地区相比,楚地用剑更加平民化。按照周代的礼法,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般人是不允许随便佩剑的。

《太平御览》引《贾子》说:“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不带剑。” 然而在楚地,这个规矩却很早就被打破了。

楚地一直被中原各国视作蛮夷,春秋时期楚王就索性无视周天子,自立为王,对其礼法更是不屑一顾。所以春秋时期,楚地平民佩剑的习俗就很普遍了。《老子》就记载楚人“服文采,带利剑”。

二、用剑范围的扩大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社会阶层的打破,各国平民用剑都已经十分普遍。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那就是游侠。

游侠一般是各国权贵的门客,帮助主人完成一些暴力或公关任务。游侠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技击,即高超的剑术。当时侠士向主人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方式就是舞剑。

这时的剑,含义变得十分丰富。庄子用“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比喻君王、诸侯、百姓。天子剑象征的是武力征服四方,即权力。诸侯剑是诸侯要选贤举能,同时为百姓做出表率。百姓剑则是不懂规矩,只知道杀人。这何尝不是当时剑文化的一个缩影。

在楚地,人们一般会以剑喻德,太史公称“良剑如淑女,君子好逑之”。在当时把赠剑当做是一种美德。春秋时,吴王余祭派弟弟季札出使各国。当季札途经徐国时,徐君十分喜欢他的佩剑,但是不好意思说。

而季札内心知道这件事,但因佩剑有象征身份的特殊意义,所以不便赠人。当他完成使命在归途中再次路过徐国时,徐君已经去世了,于是季札解下佩剑,挂在了徐君墓边的树上。

随从问他,徐君已经去世了,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他回答说:“当初我心中已经将此剑默许徐君,怎会因为他去世而改变呢?”季札挂剑于是成为历史美谈。

传说伍子胥遭到楚王的迫害,想要逃往吴国。跑到长江边上时,有个老渔翁帮他渡江。渡江之后,伍子胥解下佩戴的七星剑,表示此剑价值百金,以报答渔翁。渔翁看到七星剑,便知道他是伍子胥,因为仰慕他而坚决不受。

伍子胥便告诫渔翁,让他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他渡江的事。渔翁为了表明自己的道义,直接投水而死。此事可见剑在楚文化中的特殊文化意义,渔夫不接受伍子胥赠剑,并且以死来证明自己的赤子之心。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三国交州之战的背景是什么?交州之战的结果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交州之战,战史风云

    晋吴交趾之战,是263年至271年魏(后为西晋)与吴国之间争夺交趾等三郡的战争。263年,交趾发生吕兴之乱,吕兴投靠刚平定蜀汉的魏国。西晋建立后,以蜀汉降将及南中大姓积极经营交趾等郡,多次击退吴军进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71年,吴国薛珝、陶璜率兵10万攻交趾(今越南天德

  • 王阳明为什么只做到了南京兵部尚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王阳明为什么只做到了南京兵部尚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根本原因是王阳明的功绩威胁到了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政治利益。直到王阳明去世,他的功绩都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尽管这些他并不在乎。杨廷和很早就看王阳明不顺眼了。正德十一年,时任南京兵部主事的王阳明被兵部尚书王琼看中,举荐他为左佥都御史,巡抚

  • 千古女帝的母亲,荣国夫人为何44岁才生下武则天?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荣国夫人,唐朝,野史秘闻

    当今社会,有许多大龄剩女,她们不想谈恋爱结婚。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要求太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或者是没有遇到令自己心动喜欢的人,不想将就。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是社会的常态。但是,在古代,女子十三四岁就是适婚的年龄,一旦过了二十岁还未嫁人,就会被贴上老姑娘的标签。在古代有一位大龄剩女,她44岁才嫁人

  • 刘肥作为刘邦的长子 吕后为什么没有对他下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吕后和刘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后为什么没杀刘邦长子刘肥?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有四个都惨遭吕后毒手,其余四子中,除了当了皇帝的汉文帝刘恒,就只有刘邦长子刘肥的结局要好点。刘肥并不是吕后的儿子,而且被封为齐王的刘肥,拥有七十三城,是汉初第一大封国。这个诸侯国疆

  • 朱棣在靖难成功之后,他有学建文帝一般继续削藩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朱允文在朱元璋面前是装孝顺,初登大宝就对他的各个叔叔痛下杀手,流放的,死的,自焚的,朱棣就两个儿子,都拉进南京当人质,兵权也交出去了,还能怎么造反,但是朱允文不肯啊,“勿使朕背负杀叔罪名”意思是不要活捉回南京,不然我不好处置,阵前格杀是最好的。再者,黄子澄,方孝孺,齐泰这些人就只会夸夸其谈,最后也只

  • 蜀汉北伐和东吴北伐相比 东吴北伐为何默默无闻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吴,北伐,战史风云

    很多人都不了解东吴北伐,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演义中魏蜀战争被描写的精彩至极,司马懿,诸葛亮,曹真,姜维,邓艾,钟会可谓是家喻户晓。这时候人们会有些疑问,哎,都说是三国了,吴国干啥去了,存在感怎么这么低?面对这个疑问其实可以回顾一下魏蜀战斗中基本没有什么国土的大跨越,基本在边界相持不下,这个状

  • 刘季孙与苏轼之间有什么故事?苏轼赠其一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季孙,北宋,历史解密

    刘季孙是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到杭州当太守,这是他第二次在杭州任职。十六年前,苏轼因为朝廷的争斗,被贬谪出汴京,曾经担任过杭州通判一职。那时,西湖在苏轼的眼里,景色是那般旖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 朱元璋发明了一种刑罚,一张纸便能取人性命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刑罚是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惩戒坏人,起到警示世人、维稳朝政的作用。根据罪犯罪行轻重的不同会施以不同的刑罚,情节较轻的,就打板子、揪耳朵,受刑者挨完板子后,还要感激官员对自己的惩戒;情节较严重的,就夹棍、夹手指,使踝骨碎裂,手指骨折,或者限制犯人的人身自由;情节更加恶劣的,就斩首、五马分尸

  • 因谋反被杀的钟会与邓艾,他们的妻儿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263年,钟会和邓艾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小路,迫使刘禅投降,邓艾拿下成都,立下大功,没想到却被杀了。钟会率军十余万,收编了诸葛绪的部队,接受了姜维投降之后,兵力大增,他诬告邓艾谋反,致使邓艾被抓,押往洛阳

  • 魏晋时期为什么这么流行玄学?魏晋玄学兴起的原因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魏晋时期为什么这么流行玄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魏晋玄学兴起的原因,给大家一个参考。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玄学”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