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记载宋太祖是被迫坐上皇位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历史上记载宋太祖是被迫坐上皇位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62 更新时间:2024/2/4 4:53:27

陈桥兵变事发,后周政权垮台,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朝,可是,在历史上记载宋太祖是被迫坐上皇位的?而且这次改换朝代,没有死伤太多人,只杀害了一人?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赵匡胤出身于将门,出生在洛阳夹马营,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立志长大做一帆事业。赵匡胤从少年时期就开始走南闯北,见过很多世面,后来投靠在郭威的帐下,做一名普通的士兵,经过他的努力受到郭威养子柴荣的欣赏,时间一长,赵匡胤就升职为殿前都指挥使。随后显德六年,又升职为殿前都点检。

在此中间的时间,赵匡胤还结交了十个能改变他一生的九个兄弟,算上赵匡胤号称“义社十兄弟"赵匡胤是个大人物,他结交的兄弟更是大人物,在朝廷里手中都掌握者后周的实权,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禁军的高级将领。并且赵匡胤还不断结交了其他重要职位的朋友,其中最值得说的就是他的智囊赵普,也是他的铁哥们。他不停的收买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集团,排除异己。比如张永德被罢免,就是赵匡胤用木牌做的手脚,世宗北伐期间,他故意让世宗看见木牌(木牌上写着“点检做天子"那时候张永德是殿前都点检。)就是借世宗的手来除掉他眼前的绊脚石。

说来奇怪,历史这个玩意儿,它一直在遵循着一个规律,就是当皇帝的基本上都活不长,不知为何?这不,周世宗爆发疾病,又英年早逝了,由他的七岁儿子继位。七岁小孩儿,什么都不懂,如何治理朝政?世宗不放心,临去世前他做了一个预知未来的安排,为了防止自己去世后各位手握大权的大臣叛变,他公布一道圣旨:下令军务由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史、同平章事韩通裁决,因为世宗最信任的就是韩通,其他人世宗都不相信。历史证明世宗的判断是对的,可是他低估了赵匡胤的政治能力。赵匡胤看世宗驾鹤西去了,知道自己等待已久的时机已经来临了,是该好好地谋划夺取皇位的事情了……

公元960年十一月,契丹和北汉联合攻打后周,宰相范质不识忠奸,急忙派赵匡胤带领大军去增援。赵匡胤领命,军队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人密谋筹划发动兵变,并让赵匡胤黄袍加身,赵匡胤还装作被迫无奈的表情,他的意思是我很冤枉啊,我并没有想做皇帝,是士兵们硬逼着我去做的,我太难了!为了不让大家为难,为了大家能得到荣华富贵,为了成全你们,我赵匡胤还是委屈一下吧!哎,上天弄人啊,我又为之奈何?于是赵匡胤振臂高呼,是你们逼着我做了皇帝,你们要听我的话,不然的话我宁愿不做这个皇帝!大家们赶紧纷纷都应允。赵匡胤公布了一个条约:不准杀害一人,不准骚扰百姓,不准奸淫妇女抢劫.从这里看赵匡胤不得不说是个有见识的政治文化人。

只历史有时候会遮盖住我们后人的双眼,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地寻找问题,设出赵匡胤陈桥兵变,顺利进入京城建立了大宋王朝。(在赵匡胤入京城前,后周名将得知消息,韩通欲率领禁军抵抗,没想到王彦昇速度很快得到消息,直接把他全家老小屠杀殆尽。后来赵匡胤知道后,很生气王彦昇的做法,直接把王彦昇杀了,因为赵匡胤进城前和众将士们有约定,不准杀害一人,偏偏这个楞头青往枪口上撞,这可怪不得我赵匡胤了。

那么说到这里,一个问题就来了,赵匡胤黄袍加身是不是被迫的?不是的话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呢?我总结了四点如下:

第一,赵匡胤登基做了皇上之后,本来跃跃欲试的契丹和北汉要攻打后周边境的大军,他们自己突然就不吭不响的退兵了。是什么力量,能让本来要大打一次的仗,突然就撤兵了呢?难道是赵匡胤的人格魅力太大吗?我看不至于这么简单吧。

第二,赵匡胤的黄袍加身的黄袍和禅位诏从哪里来的,我们只要从事情的客观角度去考虑,就能知道龙袍是提前做好的,要是赵匡胤没有登基的这一事项,他们敢做足以杀头灭+的黄袍和禅位诏吗?

第三,赵匡胤北伐契丹和北汉前都有谣传"点检做天子"朝廷内乱,搞的整个京城人心惶惶,纷纷纷外逃。赵匡胤秘密告知姐姐,现在外面非常危险,你会不会跟着一块儿去逃跑。他姐姐很生气,从厨房拿来一个擀面条用的擀面杖,要揍赵匡胤说,你小子是个男子汉大丈夫面临大事(赵匡胤他姐姐指的这个“大事"不是一般的大事)应当有自己的主张,你可倒好,偏偏像个女人似的,回到家里吓唬我们女人干什么?

第四,赵匡胤兵变成功,有人报告他母亲,他母亲听后大悦,并说我儿素有大志,今天果然。赵匡胤的心事一定向他最亲的讲过,不然的话他母亲怎么会有如此感慨呢?

历史有时候会遮盖住我们后人的双眼,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地寻找问题所在,设出疑问?就能找出其中的蛛丝马迹,历史的真相就会被一层一层地揭开,露出他本来的面目。

总得来说,不管陈桥兵变是不是赵匡胤夺权,已不在话下,后人只知道是他建立了大宋朝,为大众人民带来了利益,虽然说赵匡胤谋夺皇位,违背了儒家的宗旨,但是大宋朝在他的领导下,国家达到了统一,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赵匡胤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皇帝,由他建立的大宋朝延续了三百年的历史,是他一生不朽的功绩,为后人所赞扬!

标签: 宋太祖皇位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我们如何评价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626年7月2日,唐朝皇宫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改变唐朝历史走向的重大政变!秦王李世民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世民登上皇位,成为了唐太宗,并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大唐贞观之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那么,在玄武门之变发生13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

  • 苏轼在文学上成就极高,却为何在政治面前连连败下阵来?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苏轼,政治,文史百科

    哈喽,大家好,今天就来聊一聊苏轼的被贬历程,话不多说,Let’s Go!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名气非常大的一位文人了,只论名气的话,只有李白和杜甫能和他齐名了。苏轼并不是浪得虚名,他有着与名气匹配的才华。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 章草作为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曹植在这一方面有何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据《书断》记载,“曹植亦工书。”《宣和书谱》上亦记载曹植少年聪慧,记忆力惊人,万言不忘,其胸中磊落之气发于笔墨闲。曹植以章草书写的《鹞雀赋》乃书法中一极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鹞雀赋》是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一篇赋。此赋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全赋采用

  • 在朱祁镇被俘虏后,他就与朱祁钰有何错综的政治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故事就从朱瞻基开始讲,朱瞻基虽然是一代明君,但可惜早亡,不过留下的大明基业倒是稳定清明。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没有悬念,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即位了,当时的朱祁镇才9岁。这个时候“三杨”和张太后理所应当的承担起辅佐大明小皇帝的重担,依然一副君臣和美,天下大安的景象。好景不长,随着朱祁镇越来越大,正统

  • 皇帝在自己即位之初,为什么重用舅舅而不是叔叔?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在古代,皇帝身边的智囊团多有自己的亲人在其中,而且以自己的舅舅居多。若是皇帝是个圣贤的明君,其舅舅会给予他多方面的帮助,但若是皇帝不能很好的处理政务,其舅舅就会成为掌握朝堂的外戚。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皇帝在自己即位之初,为什么重用舅舅而不是叔叔?相对于舅舅而言,皇帝的叔叔可是有皇位继承权的,一旦

  • 因为官印的重要性,清朝对官印的材料进行了哪些限制?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御宝大印使用的材料,绝大多数是玉石。乾隆皇帝一生共用了25块御宝大印,其中玉石大印有23块,分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不同品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俗话说:“私凭文书,官凭印。”民间发生经济纠纷,必须以文契字据为根据;官场中的公事交往,则均以官印为根据。所以,有时候人们把

  • 刘奭作为汉宣帝的儿子,他又是什么时候继承皇位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刘询原名刘病已,是汉朝第十位皇帝,他死后他的儿子刘奭继位了成为了汉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刘奭(前74年——前33年),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奭出生几个月后,汉宣帝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霍光死后,地

  • 虽说每个王朝都“重农抑商”,朱元璋为何却这么仇视商人?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商人,文史百科

    虽说“重农抑商”是每一个古代王朝的基本国策,但是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却是打击商人最严重的,那为什么朱元璋打心底里仇视商人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原因:朱元璋是“穷人”老朱是最底层的穷人,穷得平时上不起学,闹饥荒时只能乞讨,而仇富心理是根深蒂固在每一个穷苦人民的心中的。

  • 姜维在蜀汉后期掌权后,他继承诸葛亮的遗愿北伐了几次?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惊走生仲达”。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

  • 唐朝住房分三六九等吗?详解唐朝住房的阶级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古往今来买房都不容易,那么唐朝住房分三六九等吗?实际上是有的,而且区别非常大,对于大臣贵族来说根本不需要为住房担忧,一般百姓就限制的很严格。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唐朝住房有阶级之分吗?唐朝实行均田制,按“良口三人以下给一亩,三口加一亩;贱口五人给一亩,五口加一亩”的原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