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植作为魏晋著名文学家,为何没有如同曹丕那样受重用?

曹植作为魏晋著名文学家,为何没有如同曹丕那样受重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11 更新时间:2023/12/15 12:17:47

曹植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才高八斗,前期深受曹操喜爱。曹植字子建,又称曹子建,因身前做过陈王,所以又称陈思王。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和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并称“三曹”闪烁文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植在和曹丕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是有相当大的优势的,曹操本就是十分喜爱有才华的人,曹植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在建安十五年的时候曹操在邺城的铜雀台召集文人登台作赋,曹植第一个完成《登台赋》,自此曹操便对曹植寄予厚望,时常带曹植出征。曹植的失宠完全是由于曹植过于放纵自己,触碰到了曹操的底线。建安十九年,曹操征讨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并亲自告诫曹植,要有所作为,要发愤图强。而曹植似乎有恃宠而骄的味道,常常任性而为,让曹操很是生气。建安217年,曹操外出的时候,曹植喝了点酒便私自乘着王室的马车并且擅自开司马门,一直游玩到金门,早已忘记曹操曾经说过,司马门只能在帝王举行典礼的才能开启,这然给曹操大为恼火,直接处死了公车令,曹操心中对曹植的不满一并爆发,再也不对曹植心有信任,将喜爱之情转移到一直表现地很憨厚的曹丕,觉得曹丕虽然才气不如曹植,但是为人善良,没有曹植那么任性放荡,很是稳重。日后便立了曹丕为太子,彻底放弃了曹植。

曹植作为魏晋时期建安文学的代表,同时还是和兄长争夺皇位未果的王侯,对于一代才子曹子建的死因,一直备受后人的关注。诸多的史书对于曹植到底是怎么死的,没有确切且详细的记录和解释,都是含糊其辞。

陈寿在其《三国志》中记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后人在史书中记录曹植死因的时候也就大多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记载曹植的确切死因。但是在《太平御览》中的《魏略》中有这样一条记载“陈思王静意著作,食饮损减,得反胃病”,反胃病逝由于饮食之后,食物不消化,肚腹胀闷,将吃的食物吐出来,得这个病的原因大多是饮食不节制,或是大量喝酒,酒毒堆积在肠胃。现在再看曹植的一生,曹植本来就是爱喝酒的人,有事没事来两杯,作诗的时候喝,没事的时候喝,后期曹植不被曹操喜爱,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及曹丕父子对曹植的猜忌,都让曹植郁闷不堪,饮酒量更是与日俱增。并且曹植一生肆意纵酒在《三国志》中也有记载“饮酒不节”所以曹植得胃病是极有可能的。

还有一些史书上记载,曹植是因为晚年厚道曹丕父子的压迫和猜忌,整日抑郁苦闷,染疾上身,郁郁而亡。这种说法比较普遍,在各大历史书籍上有很多都是这样归结曹植的死因,虽然没有确定的证据,但是也不失为一种可能,因为毕竟精神压力导致自身生理疾病的案例在历史上也是有很多的。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国(现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植自小非常聪明,才十岁不到,就可以背出《诗经》《论语》及往代历史各种诗书,诸子百家也曾广泛阅读。他活泼好动,聪明伶俐,和曹操一起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曹植曾经有七步作诗的壮举,更是让人对他连连称赞,也是更加说明了曹植的文学素养。

曹植一生中一直性情坦率,不是那么讲究自己的仪容仪表,不追求那些华丽的外在。

后来逐渐曹操把重心转移到曹植身上。曹植15岁便开始追随父亲东征海贼。17岁随父南征刘表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32岁的曹植被封雍丘王38岁的时候被封东阿。曹植一生非常注重隐士,曾经想把散落在人间的隐士人才重新聚集起来但是最终成效并不是很大。曹植一生中也是创作了许多文学著作,在他的《曹子建集》中录了曹植所有的诗词歌赋。其中收录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比较具有名气的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更是描写了洛川女神的婀娜多姿,是文苑奇葩。曹植的历史评价也是颇高,李白更是说出: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杜甫也是评价颇高:曹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崔琰作为曹植的岳父,他为何支持曹丕来继承魏国大统?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标榜一定要册立曹丕来继承魏国大统,并高调表示自己会以生命来捍卫曹丕。曹植是曹操看好的热门人选,更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违反人情的事情

  • 清朝的异姓功臣大多被封为公爵,而公爵又共分为哪几等?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公爵,文史百科

    公爵,是清朝异姓功臣爵位中级别最高的,当然在清朝历史上也有异姓功臣被封为王的,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三藩”(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乾隆年间的傅恒、福康安父子(两人都在去世后被追封为郡王),但是这些毕竟只是少数,绝大部分的异姓功臣爵位最高就是公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李隆基能实现开元盛世,与他在执政前期的哪两个优点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当之无愧的顶峰;但这并不是由于唐玄宗有多么的卓越。如果就个人综合能力而言,他可能比不上很多帝王,与曾祖父李世民相比更是差得远。开元盛世的实现,一方面得益于李世民至武则天前期打下的基础,另一方面,与李隆基在执政

  • 唐肃宗的张皇后非常讨人喜爱,但为何却会谋害皇家子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肃宗,张皇后,文史百科

    当每个人都还是孩童的时候,世上没有过多的对与错,世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随着年龄的渐长,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有灰色地带,开始经历生活的风风雨雨,有的人能够坚持自我不忘初心;有的人却在名利场中迷失自我,不知归途。古代的皇家是一个非常大的染缸,里面有令人垂涎的权势与最诡谲的计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 对于一个国家的皇帝来说,他们下达的圣旨能随意更改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重信守诺的传统。俗话说,“君子之言,马不停蹄”,“言必信,行必果”。对读者来说,守信甚至高于生命。对于一个国家的君主来说,更是如此。古代帝王从小接受儒家教育,以德治天下。他们应该以身作则,让世界信服。古代诏书是封建社会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演说,是古代皇帝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圣旨一旦下达

  • 黄盖作为东吴的老臣,他在赤壁之战时就做过些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盖,东吴,文史百科

    说到黄盖,想必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就是“周瑜打黄盖”。这件事情发生在《三国演义》中,是著名的赤壁之战的一个环节,而且非常重要,不仅重要还很精彩。只不过,这只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一个故事,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那么,黄盖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做过些什么?除了这件事情,黄盖还有些什么样的经历呢?下面小编

  • 武则天十四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又是怎么让她进宫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李世民,文史百科

    《风起霓裳》中武则天是几岁进宫的?以及如何自立为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则天十四岁时,进入后宫。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十四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她仪容举止美,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

  • 武则天明明杀掉了上官仪,上官婉儿为何还对她如此忠心?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武则天对于上官婉儿来说,那就是仇人,她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后之位,诬陷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最终上官仪被下狱处死,而上官婉儿当时还在襁褓之中,就被罚入掖庭。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上官婉儿对于自己家的遭遇其实是一清二楚的,可为什么后来还是尽心尽力辅佐武则天,而且深受武则天的信任呢?武则天明明杀掉了上官仪,上

  • 李善长有可以免死两次的金牌,为何么还是被朱元璋所杀?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善长,朱元璋,文史百科

    一个朝代能建立光靠开国皇帝一个人是不够的,身边有很多能文能武的人辅佐才能做到,我们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一文一武都有一位最有名的人物,武将非徐达莫属,而这位文将就是今天要说的李善长。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这些开国功臣待遇是最好的,李善长为丞相,并赐予可以免死两次的令牌,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对这些开国功臣的

  • 根据科学资料的印证,商朝的生态环境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朝,生态环境,文史百科

    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中国生态环境变迁史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也是从对商代历史的研究开始的。那么商朝的生态环境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殷代河南实为产象之区早在1914年,罗振玉即在《殷墟书契考释》中指出:“象为南越大兽,此后世事。古代则黄河南北亦有之。为字从手牵象,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