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年画的起源及发展史, 木版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艺

年画的起源及发展史, 木版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764 更新时间:2024/1/16 20:35:57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画古称门神画其早名称叫门画据《风俗通义》记述先秦两汉节宗教信仰祀门习俗故神荼、郁垒我早司门神晋代宗懔《荆楚岁记》道:月给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1、起源: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当时,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日渐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丰富的民间庆贺新年活动等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汴京(今河南开封)和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岁末市场上开始印卖木刻年画,题材上也大为扩展,如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等年画题材开始出现。南宋时期的木版年画更加丰富。明中叶以后,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的成熟,木版年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诸如天津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著名的年画产地。

1949年以后,新年画继承了旧年画的许多优良传统,摒弃了旧年画中的一些迷信、落后的内容。许多专业画家加入了年画的创作队伍,他们打破了旧年画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

另一说:始于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2、年画的四大产地:朱仙镇,杨家埠,桃花坞,杨柳青。

河南开封的朱仙镇、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最为悠久,可谓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和发祥地。

3、年画的内容

年画的内容,一般都是健康、吉祥、歌颂升平的。像“鲤鱼跳龙门”、“年年有(鱼)”、“招财进宝”、“喜得贵子”、“岁寒三友”等等。

年画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演变的。近年来,过去,财神、福禄寿三星、仙女、大胖小子、戏曲人物是年画的主要内容,如今,开国领袖人物也成为年画的主角,过去年画中的金元宝、珠宝,近年来也改变成为人民币甚至美元,从一定程度上,年画也反映了社会心态与民情。

4、年画的特点: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祗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

5、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

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6、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柳青年画产品行销北方及东北、内蒙、新疆各地。对河北武强年画、东丰台年画、及山东潍县、高密及陕西凤翔等地年画都有一定影响。

7、制作方法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其制作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色彩素雅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西藏风情:芒康弦子舞的传承, 什么是弦子舞?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弦子,又称“谐”“叶”“巴叶”,是藏族特有的一种胡琴,一般由男子演奏。弦子舞也常称为“弦子”,是在乐器弦子的伴奏下,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藏族歌舞艺术。 弦子是流行于康、藏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由于歌舞时在队前多由男子用牛角胡或二胡领舞伴奏,故称弦子。弦子以结构简练、曲调优美、极富歌唱性、曲目丰

  • 中国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差别, 中华饮食三字经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总的来说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江南人喜清淡、甜咸、爽口,讲究营养,乐于质高量小;西北人爱吃带有酸口、经济实惠和牛羊肉品种的菜肴;东北人爱吃肥而不腻、脂肪多的鱼肉菜品,一般吃用量大,习惯吃饱吃好.东北人主食多吃杂粮,除大米、

  • 美丽“羌绣”绣出美好生活, 羌绣的由来和传承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羌绣是在继承古羌人挑花刺绣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主要分布在汶川县的两镇四乡(绵虒镇、威州镇、龙溪乡、克枯乡、雁门乡、草坡乡)刺绣的针法除多采用挑花外,尚有纳花、纤花、链子扣和平绣等几种。羌族挑绣图案的题材,大都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如植物中的花草、瓜果,动物中的鹿、狮、免、虫、鱼、飞禽,以及

  • 白族歌文化:白族对歌有着怎样的形式?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那白族人对歌有着怎样的形式?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白族歌文化的先关内容。 白族对歌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白族青年男女也长于用对歌的方式互相表达真挚的情感。但对歌的意义远不止于表达爱情

  • 藏餐文化史:四大藏餐风味介绍及藏式烹调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藏餐是西藏菜的统称,用料广泛,独具特色。藏餐的主要原料有糌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茶叶和不同品种的奶制品。那四大藏餐风味分别是什么呢?1、四大藏餐风味介绍: 藏餐菜品不多,不分菜系、菜派,但不同地方的菜点风格各异。细细研究藏餐,大致可分为四大风味:以阿里、那曲为代表的羌菜;以拉萨、日喀则、山南

  • 西藏服装用什么材料做的?藏戏服饰的特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西藏服装用什么材料做的?西藏服装所用原材料,以绸、缎、绉、呢和氆氇等丝织品、藏族毛纺织物为主。那藏戏服饰有着怎样的特点呢?今天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1、西藏服装用什么材料做的? 西藏服装所用原材料,以绸、缎、绉、呢和氆氇等丝织品、藏族毛纺织物为主。还讲究用真的金银丝缎和各种花色锦缎作衣服面料和镶配

  • 保安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吗?他们的待客之道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保安族是从遥远的青藏高原迁徙而来,保安令”、“脚户令”、“六六三”等曲调,即兴编词入唱,优美动听。舞蹈吸收了藏族舞的某些特点,动作节奏鲜明、欢快豪放。男子喜欢奏丝竹乐。造型艺术较丰富,妇女擅长剪纸,家庭木制用具、器皿及保安刀把上刻有十分别致的花纹或绘有色彩绚丽的图画。1、保安族的民族风情: 除严格

  • 傈僳族的文化史:傈僳族的舞蹈文化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是青藏高原南下氐人、羌人融合形成的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那这个民族有着怎样的艺术文化历史呢?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傈僳族的文化史吧!1、傈僳族的文化: 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在17-19世纪

  • 佤族的婚俗文化史:佤族男人在结婚前要为女方家做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佤族人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当先,认为无酒不成礼。那么如此好客的一个民族是如何结婚呢?佤族的婚俗文化又是怎样的呢?相信很多朋友都与小编一样,那今天不妨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佤族相关的婚俗文化吧!1、佤族男人在结婚前要为女方家做什么? 佤族青年男女结婚前,男子要为女方家干一段时间的活,少则几个月,多则一

  •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不同地域的高山族服饰文化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据说,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这是真的吗?不同地域的服饰文化也截然不同,下面小编为您带来高山族的服饰文化介绍!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的统称,指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上汉族及其他大陆民族以外的“中华民族”人口。1、高山族的服饰文化介绍: 高山族传统衣饰绚丽多彩,衣饰式样因族群而异。高山族男子的衣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