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不同地域的高山族服饰文化介绍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不同地域的高山族服饰文化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516 更新时间:2023/12/23 20:36:52

据说,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这是真的吗?不同地域的服饰化也截然不同,下面小编为您带来高山族的服饰文化介绍!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的统称,指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上汉族及其他大陆民族以外的“中华民族”人口。

1、高山族的服饰文化介绍:

高山族传统衣饰绚丽多彩,衣饰式样因族群而异。高山族男子的衣饰式样,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以泰雅人、赛北部美人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征是用两幅麻布拼缝成无袖筒外褂;二是以曹人和布农人为代表的中部型。其特征是以鹿皮为衣料,上衣为带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三是以排湾人、卑南人、鲁凯人和南部阿美人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征是对襟长袖上衣,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条宽腰带而垂其两端作为前裙;四是兰屿岛上雅美人的雅美型。仅系一条用宽约三四寸的厚布做成丁字带遮挡下身。

高山族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泰雅人、赛夏人、曹人和阿美人的短衣长裙式;二是布农、鲁凯人和排湾人的窄袖长衣式;三是雅美人的半裸露式。上身常只穿一件背心,下体仅横围一块腰布。冬季则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于左肩上打结。

高山族各族群男女皆重装饰。饰物种类很多,主要有贝珠、贝片、琉璃珠、猪牙、熊牙、羽毛、兽皮、花卉、银铜首饰以及钱币、纽扣、竹管等。他们用这些饰物把浑身上下装饰得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尤其是男子,盛装时几乎从头到脚都有装饰,有些男子尤其是头领的头冠甚至比女子头冠更为复杂和多姿多彩。

2、按地域分:

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

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纹装饰。

高山族的服饰图案、日用品、工艺品多选用蛇纹图案,这与他们的居住环境和图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高山族生活在蛇类出没的亚热带地区,对蛇的属性、特点有较多的了解,他们把"百步蛇"当作神灵的化身,认为是祖宗的灵魂附在上面,因而不能杀害,并把它作为神灵加以崇拜。

高山族还有黥面、文身、凿齿、涅齿、穿耳、除毛、束腹等身体装饰习俗、身体装饰一般出于成年、美观、联姻、纪功、尊贵等目的。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身体装饰习俗逐渐趋于衰退,但其残影响还在。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党项族是什么民族?有着怎么样的历史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据载,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 最早的汉文文献记载党项为汉朝西羌的后裔。自远古以来,羌人就占据着青海湖周围的草原和青海湖以南,黄河、大通河、湟水源头附近的山地。在这一片地区的边缘地带,就是位于吐蕃

  • 白族是否有“臭水节”的习俗?白族人为什么要在立夏后喝臭水?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据说白族人有在立夏前后喝“臭水”的习俗,这是真的吗?白族人为什么这样做? 每年立夏前后的玉龙县石头乡兰香村都很热闹,立夏前后喝“臭水”的习俗,在这个宁静的小山村里存在已久,今天,丽江市首届白族调

  • 八仙桌的来历:中国八仙桌有哪些传说故事?方桌为什么叫八仙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我国民间,每逢喜事节日宴宾会客.最是讲究用八仙桌.而八仙桌的由来,传说与蓬莱八仙有关. 相传八仙过海时无意惹怒龙王,东海龙王便与之交战起来.因两边实力相当而久战难胜,劳累疲惫,退踞海滩稍憩,颇觉腹中空空,饥饿难忍,便分头寻食充饥,哪知一眼望去的海滩薄地,荒无人烟.除曹国舅一人未回,其余个个扫兴而

  • 赫哲族的服饰文化:鱼皮服饰被收藏于艺术宝库博物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赫哲族起源于东海女真赫哲部落。那这个民族服饰的特点是什么呢?男女服饰都有着怎样的特色?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赫哲族的服饰文化吧!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流肃慎文化时期,在先秦时称肃慎、汉魏

  •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才是民间第一大祭日?清明节算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夏历冬至后的第105日,也是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

  • 立夏节习俗:立夏不单是个节气还有过节习俗你知道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立夏日。对今人来说,立夏不过是一个节气,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而已。可是,我们的先人却把立夏当作一个重要的日子来对待。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到明代民间始有尝新风俗,清代更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俗。江浙一带至

  • 春龙节: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

  • 布依族的婚俗文化史, 布依族青年男女是怎么约会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的,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那这个民族的婚俗文化是怎样的?布依族的青年男女是如何约会的呢?今天不妨随小编一起来看看。1、布依族的婚俗文化: 布依族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

  • 正月十二是“点丁”日吗?它是客家民俗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正月十二是“点丁”日?它是客家民俗吗?正月十二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的民俗活动有搭灯棚、烤火节、过老鼠节、包饺子、“点丁”日等。1、十二漏屎 人们自除夕开始,一直到这一天,每天都是吃一些油腻的东西,吃坏了肚子。2、十二搭灯棚 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

  • 最早的乞巧方式是什么?有哪些乞巧方式?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