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马鸣菩萨与事师五十法颂

马鸣菩萨与事师五十法颂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55 更新时间:2024/1/18 13:40:55

约二千一百年前,古印度有一位著名外道论师,他拥有超凡智慧,辩才无量,知识广博,堪称当代大智者。他曾经与其他外道进行很多激烈辩论,每一次他都得到胜利。最后没有任外道,敢接受他的挑战。为对真理的一份执著,最后他还是当时盛极一时的佛法作最后一战。心想一旦连佛法也击破,当世之中便无人能敌。有了这股推动力,他毅然前往佛法最盛之基地——那欗陀学院,向佛法作出正面挑战。

他来到论法战场那欗陀学院之时,气焰逼人,更跨下海口:“若我今天论法失败,便投恒河自尽。”负责镇守学院四门的大师,对于这位来人的声势,可说是司空见惯,因为类似的状况,是经出现学院门前,而今天所来的人,的确是实力雄厚。经过连番激战,结果这位论师惨败于佛法前。且输得口服心服。他是一个守承诺的人,故此毅然走向恒河自尽。

这时候四门护法大师,见他虽然论败,但智慧超凡,根基深厚。不忍见他如此就牺牲,于是极力把他制服,并将他关在学院的藏经阁中。这可算是几位大师的一番苦心,希望他能在藏经阁内,得到佛法的点化。论师被牢牢地关在阁中,百无聊赖,便翻阅典籍,谁知打从第一本经书开始,便日以继夜地阅读典籍,直至一典一籍尽读完毕,连他自己也想不起读了多少时日。

他终于心悦诚服地明白,自己为什么惨败在佛法之下。令他更为惊叹的,就是典籍中,伟大的佛陀已将他来挑战佛法的预言,早在几百年前已预先知道,最后他终于成为佛陀的忠诚弟子,终身修持显密佛法,他就是著名的“马鸣菩萨”。

出家后的马鸣,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处弘法化众,极受国器重。此外,他也感化了月氏国王迦腻色迦,带领臣民皈依向佛。迦腻色迦王为了使大众能了解马鸣的辩才与智慧,更为引导大众体悟佛理,就召集所有沙门外道,礼请马鸣升座说法,会中同时有七匹已经饿了六天的马随众闻法。马鸣说法后,大众皆闻法悟道,连这些马都感动地嘶鸣,于是臣民心生感佩,景仰马鸣的高德懿行。由于群马受到感化的奇迹异象,因此世人就尊称他为“马鸣菩萨”。

而马鸣菩萨在密教中,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其编撰的《事师五十法颂》。中充分反映出他对佛法,与及佛陀这伟大导师之拜服。另一方面,更深彻地导出金刚乘修持的关键,唯有依止传承根本上师,才能体证果乘法门的要义。

以下把节录自“佛教大藏经”第五十八册,四百三十九页、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七百七十五页─由马鸣菩萨所结集之《事师五十法颂》原文,供大家参悟,可于字里行间,寻找出学佛与修行所依之处。

事师五十法颂

马鸣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宣梵大师日称等奉诏译

依诸经律秘密教,略出承事师仪轨。

闻已爱乐发净心,当获如来金刚智。

一、若于灌顶师,三时伸礼奉,则为己供养,十方诸如来。

二、起最上恭敬,合掌以持花,散彼曼拏罗,头面接足礼。

三、彼师或在家,及新受具戒,置经像于前,则息诸疑谤。

四、若出家弟子,常净心承事,已坐当起迎,唯除于敬礼。

五、彼师及弟子,当互审其器;若不先观察,同得越法罪。

六、若忿恚无慈,贪爱多散乱,傲易恃种族,以慧当拣择。

七、具戒忍悲智,尊重无谄曲,了秘密仪范,博闲诸论议。

八、善达真言相,曼拏罗事业,契证十真如,诸根悉清净。

九、若彼求法者,于师生轻毁,则谤诸如来,常得诸苦恼。

十、由增上愚痴,而获于现报,为恶曜执持,重病相缠缚。

十一、王法所逼切,及毒蛇伤螫,冤贼水火难,非人得其便。

十二、彼频那夜迦,常作诸障碍,从此而命终,即堕于恶趣。

十三、勿令阿阇黎,少分生烦恼;无智相违背,定入阿鼻狱。

十四、受种种极苦,说之深可怖,由谤阿阇黎,于中常止住。

十五、彼阿阇黎者,弘持正法藏,是故当一心,辄莫生轻毁。

十六、常于阿阇黎,承事而供养,发生尊重心,则蠲除障恼。

十七、又复于师所,乐行于喜舍,不吝于己身,何况于财物。

十八、于无量亿劫,勇猛勤修习,今始证菩提,斯极为希有。

十九、善护其深誓,供养诸如来,恭敬阿阇黎,等同一切佛。

二十、若于己所有,最上诸珍玩,永无尽菩提,诚心而奉献。

廿一、施佛阿阇黎,念念常增长,是最胜福田,速得菩提果。

廿二、如是求法者,具戒忍功德,不虚诳于师,当获金刚智。

廿三、若足踏师影,获罪如破塔,于床坐资具,骑蓦罪过足。

廿四、若师所教诲,欢喜当受听;自己或不能,则善言启白。

廿五、由依止师故,所作皆成就,现乐及生天,何敢违其命?

廿六、守护师财物,犹若己身命,于彼执侍人,如亲常敬奉。

廿七、不应于师前,覆顶及乘御,翘足手叉腰,安然而坐卧。

廿八、或事缘令坐,勿舒于双足,常具诸威仪,师起速当起。

廿九、若于经行处,不应随举步,端谨立于傍,无弃于涕唾。

三十、亦勿于师前,私窃而言说,及邻近语笑,歌舞作唱等。

三一、或令坐或起,各安礼敬,或于险路中,自己作前导。

三二、又不应于前,身现疲劳相,屈指节作声,倚柱及墙壁。

三三、或浣衣濯足,及澡浴等事,先白师令知,所作无令见。

三四、又复于师名,不应辄称举,设有固问者,当示之一字。

三五、师或令干集,当伺其遗使,于彼所作事,忆持常不忘。

三六、或笑嗽伸呿,则以手遮口,若有事启闻,当曲躬软语。

三七、若在家女人,净心来听法,合掌具威仪,专视于师面。

三八、闻已当奉持,舍离于憍慢,常如初适嫁,低颜甚惭赧。

三九、于彼严身具,无复生爱乐,与善非相应,皆思惟远离。

四十、常慕于师德,不应窥小过,随顺获成就,求过当自损。

四一、说法度弟子,曼拏罗护摩,城邑同师居,无旨不应作。

四二、或说法所得,净施诸财物,悉以奉其师,随得而可用。

四三、同学及法裔,不应为弟子,亦不于师前,受承事礼敬。

四四、若以物上师,二手持奉献,师或有所施,常恭敬顶受。

四五、自专修正行,常忆持不忘,他或非律仪,爱语相教示。

四六、若师所教敕,或病缘不作,常作礼咨陈,斯则无其咎。

四七、常令师欢喜,离诸烦恼事,当勤而行之,恐繁故不述。

四八、彼金刚如来,亲如是宣说,及教所明,依师获成就。

四九、若弟子清净,能皈依三宝,设使命将终,亦为宣法要。

五十、及授秘密教,令作正法器,若现相诵持,当获根本罪。

若能随顺师行学,则成一切诸功德。

以我所集斯善因,愿与众生速成佛。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宽霖法师以佛家忍辱的精神坚持讲经弘法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宽霖法师仍驻锡文殊院,先后担任知客 、监院等职务,协助老方丈道悟禅师管理寺务。1953年,老方丈道悟为他传法授记,由他接受衣钵,出任文殊院住持。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宽霖法师多次被批斗、殴打,戴高帽、罚劳动,受到了种种精神上的虐待。这时法师已年逾花甲,他以佛家忍辱的精神,忍受种

  • 大乘佛教创始人——龙树菩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龙树是公元一世纪左右的人,他是大乘佛教的创始人,在小乘佛教向大乘过渡时期,他继承了佛陀的缘起思想,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种种社会思潮,对于澄清佛教思想,统一佛教内部思想,有着深刻和意义。而且沿着龙树的中观般若思想,大乘佛教建立了起来,并且延续了近二千年,他对后来的社会文化和大乘佛教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净慧长老修行证道,弘法济世的一生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静慧法师(1916-2001),现代高僧大德。单字宽,俗名楼明达,小名根发,浙江象山石浦镇人。从1932年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起,从此在寺内共修持70年,任维那。 法师出生于一个虔信佛教的家庭。母亲怀他的时候,就不吃荤腥,是“胎里素”。法师小时候就深具慧根,自幼随母茹素烧香礼佛,敬信三宝,怀出世

  • 玉琳国师赞叹药师法门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清朝时候,顺治皇帝的国师——玉琳国师,他就很赞叹药师法门。他作了一个《药师经》题语,题在《药师经》的前面,就赞叹《药师经》: 「大凡修持,须量己量法,直心直行。」也就是说:你要修某一个法门,一定要量己量法:一个要看自己的根机;再一个看你的根机与那个法是不是相应,不要自欺欺人。 「诚能厌恶三界,坚

  • 丁福保居士:百科全书式学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学者”的丁福保(1874-1952)先生,江苏无锡人,宇仲祜,号畴隐居士,又号济阳破衲。他在医学、佛学、文字学、钱币学等学科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一生中所撰写和主持编纂的关于算学、医学、佛学和文史类书刊等有两百余种,其中最有名的包括《内经通论》、《说文解字诂林》、《佛学大辞典》

  • 弘一大师的“前世今生”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这么一个富二代:从小家财万贯;年少时风流不羁,和名妓上演一出爱恋戏码;中年时当演员、搞音乐,轻断食;晚年却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前半生浪迹燕市,厮磨金粉;后半生晨钟暮鼓,青灯古佛度流年。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别人的好几辈子。 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故居李宅,李家世代经商,到李叔同已经是名门

  • 弘一法师寂灭的最后时光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 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还保持着几十年来一贯轻微、沉重的腔调。可是更苍凉了。在那秋夜般萧寂的脸上,可以嗅出丝丝

  • 节俭惜福的虚云老和尚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修行的人,环境越是艰苦,道心越是坚固。虚云老和尚常说:“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当时,已是117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

  • 禅宗五祖将衣钵传于惠能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众僧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了,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

  • 莲花生大师生平与佛经授记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应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入藏弘法,他以密宗法术一一收服藏地凶神邪崇,使之立誓拥佛法,并与堪布菩提萨埵建立桑耶寺。他还教导藏族弟子学习译经,从印度迎请无垢友等大德入藏,将重要显密经论译成藏文,创建显密经院及密宗道场,发展在家、出家两种僧团制,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础。大士生平据多罗那他于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