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门的传奇人物—大兴和尚

佛门的传奇人物—大兴和尚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149 更新时间:2024/1/15 13:20:04

大兴(1894-1985),姓朱,字了维,名万全,俗名和。牛镇镇禅源村(原大明村)朱家岭人。生于1894年10月24日。

大兴和尚7岁时被坏人拐带外出,两年后被家人找回。民国7年(1918),随祖父朱汉臣到屯溪莲花塘学佛。不久,南北军阀混战,被招为北伐军某部号兵,历时6年。民国14年,逃到九华山百岁宫出家,拜常法和尚为师,由其剃度,后在寺内做一些挑水、担粮等杂活。民国20年,到南京古林万寿寺求授果慧大和尚具足戒,随后参礼五台、峨眉、普陀三佛山。民国25年,返回百岁宫,除注重禅净修持外,每日领众挑水供全寺饮用。民国36年,到青阳县城东火焰寺居住。1958年又来到九华山双溪寺,直到85岁圆寂。

大兴和尚除静心修行外,还酷爱劳动。常年挑水、担粮、放牛、砍柴、种菜、摘茶,从不厌倦。他善医诸病,常用气功和草药给人治病,凡经他医治的大人、小孩,病情都立即好转。他看病从不收费,人们为感激他,送给他一些瓜果、蔬菜,他为不拂人们的真情实意,有时也随缘收下。他旷达乐观,逍遥自在,把一切置之度外,从不知烦恼为物。他行居坐卧喜念“空、空、空……”,并常言:“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他问不穷,驳不倒,众人尊称他为济公活佛。

1984年秋,突然转念阿弥陀佛。同年12月将5斤红白糖交双溪寺厨房供众,并当家师释海量千假言之要走,寺内众曾不知何故。1985年农历二月上旬,不慎跌伤,后终日坐卧念弥陀。一天,大兴对妙桓说:“我是百岁老人,圆寂不火化。”妙桓说:“那里火化不火化,只由我们就由不得你了。”他连说两声:“我不火化!我不火化!”妙恒说:“假如你身子不腐,不但不火化,还要给你装金哩。”他满意无语。农历二月二十五日停止进食,二十七日零时五分,大叫三声后圆寂。

圆寂后,众僧尼念佛三天。二月二十七日,由妙恒指点,几位僧人和杂工按佛规处理遗体,给其抹澡、穿衣、打坐、装缸,并用木炭堆围全身,然后堵闭,抬置山上。原定7日后火化,未料开缸后缸内发出一股清香,故烧香者派代表到双溪寺要求不要火化,当家师只好遵从众议。7日后当地群众在缸外搭一稻草围棚,出奇的是,许多放牧在山上的牛来到棚边,既不吃棚上的稻草,也不触棚擦痒。

1986年,群众自愿出工捐资,拆去围棚,修一圆形砖塔护缸。1988年农历冬月十五日拆开缸,人们惊奇地发现:大兴和尚所穿衣袜全朽,触之皆为碎片;颈项上所挂罗汉豆念珠,因铁丝锈断散落于木炭上。但大兴颜面如生,喉节可辩,筋骨显现,毛发尚存。肉身不腐。见此妙像稀有,众僧尼将其肉身抬回寺内保藏。后经请示和验证,九华山佛教协会决定将其装金供奉,以偿善男信女之愿。1988年12月,上海居士正有来到九华山后山朝香,后山分会向他谈了欲为大兴建造安灵堂的打算,他返沪后与章景贤居士商量,共施资1万元资助后山分会。1989年1月,安灵堂开始兴建,同年10月竣工。1990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在安灵堂隆重举行大兴和尚肉身就位仪式。中外七八家著名电视台和几十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前来采访,在社会上影响极大,流传甚广,大兴和尚因此被九华山佛教界誉为第三代地藏转世菩萨。

大兴和尚是九华山佛教史上第九尊肉身,是建国以来中国佛教界第一尊肉身。自供奉以后,进山顶礼膜拜者络绎不绝。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马鸣菩萨与事师五十法颂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约二千一百年前,古印度有一位著名外道论师,他拥有超凡智慧,辩才无量,知识广博,堪称当代大智者。他曾经与其他外道进行很多激烈辩论,每一次他都得到胜利。最后没有任何外道,敢接受他的挑战。为对真理的一份执著,最后他还是向当时盛极一时的佛法作最后一战。心想一旦连佛法也击破,当世之中便无人能敌。有了这股推动力

  • 宽霖法师以佛家忍辱的精神坚持讲经弘法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宽霖法师仍驻锡文殊院,先后担任知客 、监院等职务,协助老方丈道悟禅师管理寺务。1953年,老方丈道悟为他传法授记,由他接受衣钵,出任文殊院住持。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宽霖法师多次被批斗、殴打,戴高帽、罚劳动,受到了种种精神上的虐待。这时法师已年逾花甲,他以佛家忍辱的精神,忍受种

  • 大乘佛教创始人——龙树菩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龙树是公元一世纪左右的人,他是大乘佛教的创始人,在小乘佛教向大乘过渡时期,他继承了佛陀的缘起思想,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种种社会思潮,对于澄清佛教思想,统一佛教内部思想,有着深刻和意义。而且沿着龙树的中观般若思想,大乘佛教建立了起来,并且延续了近二千年,他对后来的社会文化和大乘佛教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净慧长老修行证道,弘法济世的一生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静慧法师(1916-2001),现代高僧大德。单字宽,俗名楼明达,小名根发,浙江象山石浦镇人。从1932年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起,从此在寺内共修持70年,任维那。 法师出生于一个虔信佛教的家庭。母亲怀他的时候,就不吃荤腥,是“胎里素”。法师小时候就深具慧根,自幼随母茹素烧香礼佛,敬信三宝,怀出世

  • 玉琳国师赞叹药师法门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清朝时候,顺治皇帝的国师——玉琳国师,他就很赞叹药师法门。他作了一个《药师经》题语,题在《药师经》的前面,就赞叹《药师经》: 「大凡修持,须量己量法,直心直行。」也就是说:你要修某一个法门,一定要量己量法:一个要看自己的根机;再一个看你的根机与那个法是不是相应,不要自欺欺人。 「诚能厌恶三界,坚

  • 丁福保居士:百科全书式学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学者”的丁福保(1874-1952)先生,江苏无锡人,宇仲祜,号畴隐居士,又号济阳破衲。他在医学、佛学、文字学、钱币学等学科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一生中所撰写和主持编纂的关于算学、医学、佛学和文史类书刊等有两百余种,其中最有名的包括《内经通论》、《说文解字诂林》、《佛学大辞典》

  • 弘一大师的“前世今生”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这么一个富二代:从小家财万贯;年少时风流不羁,和名妓上演一出爱恋戏码;中年时当演员、搞音乐,轻断食;晚年却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前半生浪迹燕市,厮磨金粉;后半生晨钟暮鼓,青灯古佛度流年。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别人的好几辈子。 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故居李宅,李家世代经商,到李叔同已经是名门

  • 弘一法师寂灭的最后时光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 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还保持着几十年来一贯轻微、沉重的腔调。可是更苍凉了。在那秋夜般萧寂的脸上,可以嗅出丝丝

  • 节俭惜福的虚云老和尚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修行的人,环境越是艰苦,道心越是坚固。虚云老和尚常说:“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当时,已是117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

  • 禅宗五祖将衣钵传于惠能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众僧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了,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