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陀往昔求法因缘 为求佛法宁舍其命

佛陀往昔求法因缘 为求佛法宁舍其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864 更新时间:2024/3/26 11:19:10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从定起已,为诸四众演说无上甘露妙法。时有无量百千大众前后围绕,诸根不动听闻法要。

时诸苾刍既见大众身心寂静殷勤听法,咸皆有疑白佛言:“世尊!唯愿慈悲为断疑网;如来大师无上法,今此座中听法诸人,故殷勤身心不动,听闻妙法如饮甘露?”

世尊告曰:“汝等苾刍!我于往昔为求法故,敬心殷重,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说彼因缘。

”乃往古昔,于婆罗痆斯大城中,有王名曰妙色,以法化世,国土丰乐、人民炽盛;无诸斗战、诈伪怨贼,亦无病苦、灾横之事。稻蔗牛羊在处充满,亦无瓦砾荒梗棘刺,恩育兆人如观一子。其王敬信,意乐善,自利利人,发坚固愿,有慈心、希大法,愍人众、爱群官,除去悭贪,为大舍。王之夫人名曰妙容,颜貌端正,威仪详审,众德圆满,人所爱乐。其王唯有一男,名端正子。年虽幼小忠孝仁慈,王所爱念无离左右。

“后于异时,其妙色王心悕胜法,召集群僚而告之曰:‘我于妙法情生渴仰,卿等宜应为我询访。’时诸大臣前白王曰:‘大王当知,大觉世尊出兴世者,方有妙法。‘王报臣曰:’今虽无佛,试为我求。‘时王即便以箱盛妙金宝悬于幢上,鸣鼓宣令普告四方:’若有为我宣胜法者,我以金箱报其恩德,广设音乐而庆赞之。’如是诏召经历多时,竟无一人能为说法,时王渴仰怀忧而住。

”尔时帝释,遍观下界,谁善谁恶?谁于胜因情无懈倦?遂见此王为法忧恼,便作是念:‘此妙色王久悕胜法,我当试之,其事虚实?’遂即化作大药叉,身手足异常,面目可畏,来至众中而白王曰:‘仁求胜法,我能说之。‘王闻法音欢喜踊跃,告药叉曰:’密迹主有妙法者,幸愿为说,我当谛听!‘药叉告曰:’大王今者,生轻法心,谓为易得即令宣说。事不应然,我身饥虚,何能为说?‘王闻语已,寻命膳官,所有上食速宜奉进。药叉告曰:’王厨之食,非我所餐,唯人热血肉是我常食。’王曰:‘人之血肉何可卒求?’药叉曰:‘王之爱子,宜应见与。‘王闻此语,便作是念:’我久辛苦寻求胜法,今闻法音便成无价。‘时端正子在父边立,闻是语已,跪白王曰:’唯愿父王勿生忧恼,父之所望当令满足。可持我身奉密迹主,以充其食。’王曰:‘汝见求法,舍所爱身。善哉,丈夫!随汝所乐。’其端正子即便以身奉上药叉。药叉受已,对王大众分裂其身,啖肉饮血。王虽见此,慕法情深,了无惊惧。

“时密迹主复告王曰:‘我仍未饱,更与汝妻。’时妙容夫人亦在王侧,闻斯语已,亦同其子身奉药叉。药叉受已,啖其血肉,复告王曰:‘然我饥虚尚未充足。‘王便白言:’密迹主!一子已施,妻复重食,尚云饥虚;随意当取,我愿供给,无退转心。‘药叉告曰:’王之自身,宜与我食。’王曰:‘善哉!实不敢吝,然我身死如何闻法?今我先可听其妙法;既受持已,当即舍身。’

”是时药叉共王立要,即于无量百千万亿大众之中,说胜妙伽他曰: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王既闻此胜妙法已,心生庆幸,欢悦无量,告密迹主曰:’我已闻法,如说奉持。今我此身,随意当食。‘

“时天帝释,见王为法,身心不动如妙高山,知其必当证无上觉,舍药叉像,复天帝形,信喜内充怡颜前进,一手携子、一手持妻,而告王曰:’善哉,善哉!是善丈夫,坚装甲胄破烦恼军,济度愚迷出生死海,观斯勇猛,必当不久能成无上正等菩提。汝之妻、子我今相付。‘时王即便白天帝曰:’善哉,善哉!天主憍尸迦!降大慈悲,为善知识,已能满我乐法之心。‘是时天帝于大众中忽然不现。”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于汝意云何?勿生异念,彼时妙色王者,即我身是;端正子者,罗睺罗;妻妙容者,即耶输陀罗是。汝等当知,我往昔时为求法故,舍所爱妻、子及以已身,尚无所吝,何况物。由此缘故,今时所有一切大众从我闻法,专心听受无有疲厌;又由我昔求法忘劳,今于长夜为众说法,亦无疲倦。汝等苾刍,当学于我,恭敬尊重,勤求胜法;既闻法已,如说修行,勿为放逸。”

尔时诸苾刍及人天众闻佛说已,欢喜奉行。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民国高僧四次燃指供佛 被尊称为“六指长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民国祗园大师,名淳镜,俗姓王,贵州普定县人。从小就不爱讲话,喜欢安静,不娶妻室,有空常常诵念法华经。当他父母亲双双过世后,便往云南鸡足山慧灯庵,顶礼月池禅师,求请出家。 清德宗光绪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春天,往云南姚州佛陀山至德禅院受出家具足比丘戒。随后发心到处参学,天下名山,都走遍了。后来行

  • 世尊和舍利弗前世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锦尽手长者。至舍利弗所。讽诵经法。还归其家。厌所居处。下其须发。而为沙门。未得罗汉。一切所造。皆已备足。时诸比丘。往见世尊。今我等察锦尽手。稽首面见。闻说法律。寻时出家。而为沙门。博闻多智。讲若干法。言谈雅丽。庠序无犷。兴起禅思。故复还家。世

  • 史纯印老人布施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老人一生以平等心广行布施,从不冷眼旁观别人的苦难,总是将别人的苦难播种在自己那无垠的悲田上。为父母解忧、为妹妹解苦而舍婚龄;因刘家老小亟需照顾而离富投贫;对孤苦贫病者舍米施衣,连从娘家带来的金银手饰也舍出去让人换玉米面充饥——足见其周济众生从不吝啬。 老人心善手散,不把东西放在心上,伪满时她听说

  • 关于第十一世班禅的十个特别“标签”!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拿我来说,刚出生以后,甚至在娘胎里边就受到(念佛经)的影响。后来我也听到他们念莲花生大师颂,还有西藏一些高僧,翻译的佛经我都听到他们念。” 这是坚赞诺布15岁时回忆自己对于佛教的最早记忆时说的话,这个男孩就是十世班禅的转世灵童: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如今已经25岁的班禅,即将迎来自己坐

  • 一心念佛的神奇僧人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无名僧,居住在湖广黄州,专门持念阿弥陀佛,昼夜从不停止。无论见到什么,都念阿弥陀佛。明思宗崇祯十六年(西元一六四三年),黄州总兵黄鼎,守护黄州城,无名僧大声念佛扰乱黄鼎带兵,因此命令人把他捉起来。正好张献忠攻打黄州城,无名僧被捉坐在城上,半夜里高声地念佛,吵得官兵不得睡眠,众人恨之,把他绑起来从城上

  • 明学长老是出家人的楷模!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明学长老体型瘦削,风范淡定。2012年5月19日到20日,两天里曾几次见到老和尚,或讲话,或洒净,或主法,乃至跟大家一起慢慢用午膳,可除了会议和法会上的简短讲话,很少看到老和尚开口说话。这个印象非常深刻。慈悲于相,何须言说;淡定示人,尽是佛法。老和尚道心坚固,以印祖为模范,长住灵岩山寺,继承并发展印

  • 九华山慧深法师对国土弘法无尽的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1940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慧深法师的俗名为苏茂和。1982年,慧深法师到九华山出家,潜心苦修,研习佛法。拜上仁下德大和尚为师。 1982年至1983年慧深法师在南京栖霞山佛学培训班进修,回山后,先后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办公室主任,拜经台,慧居寺住持。1989年至今,慧深法师任旃檀林住持。现在,慧深

  • 第十一世班禅的成长历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是一个吉祥殊胜的日子,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大昭寺,经“金瓶掣签”认定,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灵童诞生了。此后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在拉萨班禅行宫雪林多吉颇章隆重举行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册立典礼。 这天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第十一世班禅。6岁的班禅活佛在众多的大人中,显得那么小,

  • 神会六问六祖慧能六答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神会在广东韶州曹溪六祖慧能处住了几年,颇受慧能的器重。为了增广见闻,不久他又北上参学。先到江西青原山参拜行思禅师,然后又到河南洛阳受戒。唐景龙年中,神会又到了曹溪。他认真阅读佛教经典,但有六处感到困惑不解,于是他便去请教六祖慧能。神会的六问和六祖的六答是: 第—问:“在戒(戒律)、定(禅定)、慧(

  • 佛门的传奇人物—大兴和尚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大兴(1894-1985),姓朱,字了维,名万全,俗名毛和。牛镇镇禅源村(原大明村)朱家岭人。生于1894年10月24日。 大兴和尚7岁时被坏人拐带外出,两年后被家人找回。民国7年(1918),随祖父朱汉臣到屯溪莲花塘学佛。不久,南北军阀混战,被招为北伐军某部号兵,历时6年。民国14年,逃到九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