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教故事:空杯与禅

佛教故事:空杯与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60 更新时间:2024/2/19 15:04:49

盛满水的杯中不可能再装入茶水,一个人头脑中充满了无知的妄见,也会斥任新思想的进入。可见,要想领悟真理,求得真知灼见,必须先排除内心的种种杂念、妄想、偏见、成见。南隐禅师与学者说禅的故事就生动地诠释了述道理。

一天,有一位大学者来南隐问禅。双方坐下之后,南隐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一味地请学者喝茶。

南隐提起茶壶为他沏水,茶水不断泻下,很快就注满了杯,但南隐却视若无睹,继续往下倒茶,以至于茶水溢出了杯子,流到桌上。

大学者望茶水不断地溢出杯外,搞不清禅师究竟在捣什么鬼,就急切地阻止禅师:“大师,茶水已经漫出杯子,请不要再倒了!”

南隐听到这一句话,顿时放下茶壶,注视着学者说:“你的头脑就像这只杯子,里面装满了各种看法念头。你不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佛教故事:愚行不自知的“双头鸟”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生活中,我们都是两头鸟,心底里也埋藏着善和恶。我们经常都会徘徊在善恶的边缘,是善还是恶,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佛本行集经》记载这样一则故事,佛陀以此告诫弟子,瞋恚即是愚行,以自己的生死来逞一时的仇快,必定走入无可挽回的境地。 从前在雪山下,住着一只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只有一副身躯;一个头叫“迦喽

  • 念佛一声得一文钱:乞丐为何不肯?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一个人能接受佛的教导,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善根所致。印光祖师说,能够死心塌地地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第一等聪明人。但世间却有很多人,只因与佛无缘,不得度,实属可悲!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领略了关外的冰雪世界。次年返回北京,住圆

  • 佛教故事:机关算尽的渔夫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贪”为万恶之源,世人为了贪求财富、名声、美色……往往蒙蔽了良知与智慧,造下种种恶事,最终不免承受苦果。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不时刻照顾好自己的心,贪念就会逐渐增强,恶业日积月累,使人生愈来愈混乱黯淡,甚至不自觉地犯下大错,后悔莫及。可谓是“机关算尽巧设计,空欢一场伤自己。” 有个村庄座落在海边,村

  • 佛教故事:高僧显灵 劝止滥杀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上天有好生之德。自然界的弱肉强食,食物链的杀业,多是为了生存需要不可避免。而人类可以为了自己的欲望去杀生,高僧显灵劝止杀戮,是唤起我们内心的慈悯之心。当今时代,放生重在护生,以方便救护为行动,智慧放生、合理放生才是真正利人利己的菩萨行。 《北周书·儒林传》记载,卢光跟随北周皇帝到檀台山打猎,准备捕

  • 佛经中的战争与和平:一国之君自刎救国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从前波罗奈国有个国王,名叫波耶。他当政时以仁慈之心治理国家,从不用武力,老百姓也都遵纪守法,国内太平无事。武器、监狱等全部废除了,大家丰衣足食,连天神也赞叹波耶王的善行。 邻国的国王,听说这个国家如此繁荣富足,便与大臣们商量:“那个国家如此富足,我要占领它,我一定要得到它。” 大臣及王妃们都表示

  • 佛教故事:佛陀指月启发众比丘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样,在树林中徐徐经行。当他走到那条小河边时,忽然听到了一阵争论声。原来,有几个年轻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株大树下,热烈讨论着什么。他们太专心了,没有察觉到佛陀的到来,继续争执着: “我还是认为,‘白骨观’在佛陀教授的修行方法中最为重要。” “不对,不对!”一位文质彬彬的比丘说道:

  •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的奇特遭遇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的译经大师,又是一位经历坎坷的奇僧。 鸠摩罗什早在少年时代就已崭露头角,名噪一时。他是龟兹人(新疆),祖上原是天竺人(印度),出身婆罗门族,在印度世袭高位。他的父亲名叫鸠摩罗炎,青年时弃相位出家,东渡葱岭,远投龟兹,当上了该国的国师。龟兹王有个妹妹年方二十,才思敏

  • 佛教故事:小沙弥“三进三退” 因何心生惭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小沙弥走着走着,心想:“难得人身,但短短几十年生命,却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受六道轮回之苦,真苦啊!不过,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当菩萨救度众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

  • 剧情反转:反对佛教的将军却成为峨眉山一代高僧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淡然大师,俗姓林,名时茂,原为东魏孝静帝时渤海王高欢部将,封镇南将军,因与高欢之子高澄不睦,避祸到泽州析成山问月庵出家,法名太空,号淡然。后到南朝,梁武帝封为妙相寺副住持、普真卫法禅师,因与住持钟守净不和,晚年辗转到峨眉山中峰寺修住,并扩建中峰寺。据明清溪道人撰《禅真逸史》:淡然大师生于北魏孝文帝太

  • 佛教故事:济公智斗官二代 最后却蹲在房梁上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济公是南宋名僧,俗姓李,名心远,法名道济,台州(今浙江临海)人。他为人豪放,善良正直,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聪敏过人,善于以巧妙手法为百姓打抱不平,老百姓把他看成是活佛、罗汉降生。济公的经历不寻常,塑像也很奇怪。在罗汉堂中,济公不大遵守“纪律”,并不排列在罗汉们的队伍中。如北京碧云寺中的罗汉堂,你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