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教故事:鸠摩罗什的奇特遭遇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的奇特遭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149 更新时间:2023/12/12 20:52:33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的译经大师,又是一位经历坎坷的奇僧。

鸠摩罗什早在少年时代就已崭露头角,名噪一时。他是龟兹人(新疆),祖上原是天竺人(印度),出身婆罗门族,在印度世袭高位。他的父亲名叫鸠摩罗炎,青年时弃相位出家,东渡葱岭,远投龟兹,当上了该国的国师。龟兹王有个妹妹年方二十,才思敏捷,读佛经过目不忘。她对鸠摩罗炎一见钟情,矢志非君莫嫁。龟兹王强迫鸠摩罗炎娶她为妻,婚後生鸠摩罗什和弗沙提婆兄弟二人。罗什七岁随他的母亲一同出家。每天能背诵三万二千字经文,号称“日诵千偈。”

罗什十二岁随母亲回龟兹国,途中有一高僧对他母亲说:“这个小沙弥应当好好守护。如果年至三十五岁仍不破戒,将来必定大兴佛法,度人无数。如果破戒,就只能当个有学问的法师罢了。”接着,他随母来到沙勒国停留一年,先拜佛陀耶舍和须利耶苏为师,学了许多大乘经典。鸠摩罗什叹道:“我过去学小乘,好比是蠢人不识金子,错将黄铜当成宝贝。”

二十岁时,他在龟兹国受戒,不久,他的母亲再往印度,临行时勉励他到中国弘传大乘佛教。他毅然应允,表示即使为此受尽苦难也决无怨恨。他留住龟兹二十多年,广习大乘经论。龟兹王为他造了金狮子座,铺上锦褥,请罗什升座说法。罗什说法时,西域各国的国王跪在座边,俯伏在地,让罗什踏在他们的背上,一步步登上法座。

符秦建元十五年,中土僧人悦纯、昙充等游学龟兹归来,向符坚称述龟兹佛教盛况,特别推崇法师鸠摩罗什才智过人,精通大乘佛法。建元十八年符坚遣吕光等出兵西域,并谆谆嘱咐吕光在攻下龟兹後,从速送罗什进关。这是由於政治上的需要,罗什在西域的威信很高,控制鸠摩罗什也就间接控制了西域各国,这与石勒石虎叔侄重视高僧佛图澄是同一道理。

建元十二年,吕光攻陷龟兹,获得了鸠摩罗什,见他年轻,就有点看不起他。恶作剧地强迫他娶龟兹国王的女儿。

罗什苦苦推辞。吕光说:“你父亲原来也是出家人。他可以娶国王的妹妹,你为什麽不能娶国王的女儿、又何必苦苦推辞呢?”吕光将摩什用酒灌醉,将他与龟兹公主一起关在密室里,罗什被逼破戒成亲。

鸠摩罗什来到中国时,後秦的姚苌已继符坚在长安称帝,慕鸠摩罗什的高名,曾经力邀罗什。但吕光父子妒忌罗什足智多谋,能力高强,始终扣住罗什在凉州,不许他东入关内。姚苌死后,他的儿子姚兴即位,再次敦请罗什入关,仍末成功。後来姚兴派遣大军西攻凉州,凉主吕隆兵败投降。罗什方得被迎入关,这时他已五十八岁了。

姚兴对罗什十分敬重、待以国师之礼。弘始四年,鸠摩罗什应姚兴之请,住在逍遥园西明阁,开始译经。他最早译出的是《阿弥陀经》,接著开始翻译《大智度论》、《百论》等大乘经典。他组织和主持译场,邀请有学问的高僧一起参加翻译、重译《大品般若》,後来又译出了《法华经》、《维摩诘经》等重要的大乘经典。据史料所载:他一共译了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佛教典籍。

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当时堪称独步空前。他不仅第─次有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大乘空宗的理论,而且在翻译文体上也一变过去朴拙的古风,创造出─种具有外来语和华语调和之美的新文体。他主持翻译的经论,特别为中国佛教徒所乐诵,而且对产後来的佛教文学发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除了唐朝的玄奘以外,鸠摩罗什的译经成就超过了其他经籍翻译家。

作为佛家信徒,鸠摩罗什晚年的个人生活有其不幸的一面。当时姚兴对鸠摩罗什说道:“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没有第二人可以相比。但一旦去世,法种将要断绝。”於是他将十名歌妓送给罗什,强逼罗什娶她们为妻,对罗什说来,这种第二次破戒并一娶十妻的做法,使他在师友及弟子面前拾不起头来。所以他在讲经说法时,总是用“臭泥中生莲花”自喻。深感有亏於佛门的清规,愧悔不已。《晋书·鸠摩罗什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罗什被逼娶妻後,众僧人纷纷学样娶妻。鸠摩罗什在钵盂中放了满一钵针,召集僧人说:“如果能够学我的样,将这些都吃掉,就可以娶妻。”他举起食匙舀针放进口中,如吃面条一样。众僧愧服。

弘始十五年,七十岁的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寺突然去世,他结束了他那坎坷而奇特的一生。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漫长岁月中,有记载的佛教翻译家有二百余名,其中鸠摩罗什与真谛、玄奘、不空作为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佛教故事:小沙弥“三进三退” 因何心生惭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小沙弥走着走着,心想:“难得人身,但短短几十年生命,却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受六道轮回之苦,真苦啊!不过,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当菩萨救度众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

  • 剧情反转:反对佛教的将军却成为峨眉山一代高僧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淡然大师,俗姓林,名时茂,原为东魏孝静帝时渤海王高欢部将,封镇南将军,因与高欢之子高澄不睦,避祸到泽州析成山问月庵出家,法名太空,号淡然。后到南朝,梁武帝封为妙相寺副住持、普真卫法禅师,因与住持钟守净不和,晚年辗转到峨眉山中峰寺修住,并扩建中峰寺。据明清溪道人撰《禅真逸史》:淡然大师生于北魏孝文帝太

  • 佛教故事:济公智斗官二代 最后却蹲在房梁上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济公是南宋名僧,俗姓李,名心远,法名道济,台州(今浙江临海)人。他为人豪放,善良正直,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聪敏过人,善于以巧妙手法为百姓打抱不平,老百姓把他看成是活佛、罗汉降生。济公的经历不寻常,塑像也很奇怪。在罗汉堂中,济公不大遵守“纪律”,并不排列在罗汉们的队伍中。如北京碧云寺中的罗汉堂,你不注

  • 春有百花秋有月:无门慧开禅师禅意的一生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平常心即是自自然然,一无造作,了无是非取舍,只管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这首诗出自黄龙慧开禅师的名著《无门关》的第十九则,琅琅上口,最为佛弟子所爱颂。 黄龙慧开世称为无门和尚,传记散见於《续传灯录

  •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的传说——“杨柳观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观音菩萨脱去凡胎,一路上脚踏浮云,一直飞到南海普陀落迦山紫竹林。 此处真是人间圣境,不同凡俗。四周长满奇花异草,开满白莲花的池塘飘出缕缕清香。紫林中有一座莲台,观音菩萨便趺坐上莲台,这一天正好是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和龙女、善财童子居于紫竹林中。 一天,观音菩萨听说中州地区民风很不好,下层民众愚昧

  • 佛教故事:你以为只是救了一只小鸟?也许你在救自己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国汉地的放生活动古已有之。狭义单指人命;广义则指一切人命与禽兽。《孟子》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道家曰天道好生、天人合一。都体现了古人保护自然、爱护生命的精神。早在鲁国时期,中国汉地即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说法,甚至已出现了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情况。被放生的生灵知恩图报的事例举不胜数,下面这则就是讲黄雀

  • 佛教故事:看完这个人的遭遇你还敢和禅师聊天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禅门的人生观,好像皮箱一样,有时候你要提得起,有时候你要放得下,当提起的时候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没有禅慧的人生,当提起的时候不提起,当放下的时候不放下;当放下的时候反而提起,当提起的时候反而放下。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的回答经常不从正面说明,总会要你从另一方面去体

  • 佛教故事:与残忍无关 为救众生你舍得割掉自己的肉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代有位尸毗王,发誓救护一切众生,证菩萨道。帝释天得知后,想要试试王的诚心,就命令毗首羯摩天变成一只鸽子,帝释天自己变成一只饿鹰,追逐鸽子直至尸毗王前。故事结局如何?那就一起来读由浙江上虞多宝讲寺据《贤愚经》卷一《梵天请法六事品》、《六度集经》卷一《萨波达王本生》改编的割肉贸鸽的故事吧。 很久很久

  • 一位禅师独自闯贼营 巧用计谋拯救全镇百姓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这篇故事摘自《星云禅话•禅即生活》,原标题为“快活烈汉”,主人公是宋代性空妙普禅师。性空禅师除去文中这段惊人经历,另有一桩神奇事迹:禅师晚年当众宣布要坐在水盆中逐波而化,他人坐在盆中,盆底留一个洞,口中吹着竹笛,在悠扬笛声中,随波逐流而化,成就一段佳话。他临终留下一首偈:“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

  • 佛教故事:野鸡取水灭火 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很多,其中有一则叫“精卫填海”,不知道感动过多少华夏儿女。佛教经论中精彩故事也很多,下面这则节选自《大智度论》的故事与“精卫填海”相比,其动人处毫不逊色。 从前,有一片森林被野火烧着。 森林中有一只野鸡,看见森林发生火灾,竭尽全力,飞到水里,取水灭火,这样往返不停,不知疲劳,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