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正义女仙九天玄女的传说

正义女仙九天玄女的传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978 更新时间:2024/3/25 19:06:40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言者论也,论者必怀学识也,这是立身立世不败恒准之道。华夏名族是正义的民族,华夏名族建立起来的国家也是正义的国家。据学者考证和历史记载,在五千年前,我国有三大部落集团,一个是华夏集团,一个是东夷集团,一个是苗蛮部落集团。由华夏集团为主导的通过正义战争,统一并同化了另外两个部落集团,因而中国人自称为华夏名族,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为轩辕黄帝,所以中国人又以炎黄子孙自居,据古书记载,再决定华夏民族未来重要走向的“涿鹿之战”中,正义女仙九天玄女帮助黄帝立下了不朽的奇功,因此九天玄女赢得了华夏民族的崇祀。

九天玄女最初的形象是一只神鸟,名叫玄鸟,天帝曾命令其生下商的始祖契,后来,演变成半人半禽的“人首鸟形”的神,最后变成了人格化的美丽女神仙。后世托其名所做的《玄女经》,其中有许多生育、养生的方法,所以常把她当成送子娘娘来崇祀,在民间的知名度很高,使她经常以正义战神的形象出现,是一位保佑人间英雄、铲恶除暴的女神仙,所以在道教的神系地位中,九天玄女是仅次于女娲和西王母的最高女神仙之一。

赵普《烟波钓叟赋》曰:“轩辕黄帝蚩尤,涿鹿经年苦未休。偶梦天神授符诀,登坛致祭谨虔修。神龙负图出洛水,彩凤衔书碧云里。因命风后演成文,遁甲奇门从此始。一千八十当时制,太公删成七十二。逮于汉代张子房,一十八局为精艺。”黄帝与蚩尤之战,估计已经把八卦理论应用到了战争中,蚩尤部落当时是一个极其发达的母系氏族,从现有文献中可以看出,当时蚩尤部落已经有了冶金业。《龙鱼河图》曰:“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威震天下,诛杀无道。”后学者考证“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不过是一种作战时的盔甲。《太白阳金》曰:“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黄帝成为众氏族盟主后所使用的兵器仍然不过是“以玉(坚石)做兵器”,史实证明黄帝“九战九败”,确实很难打败蚩尤的,据说是九天玄女和西王母帮助了黄帝,传授了天书,于是屡战屡败的黄帝制造了指南车才打败蚩尤。这部天书除了记载兵器的制造方法外,还记载了很多军队打仗遣兵调将的兵法。于是,黄帝命其宰相风后把天书演绎成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后来经过周朝姜太公、汉代黄石公,在传给张子房,张子房把它精简之后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奇门遁甲》,此后九天玄女就已正义战神的形象,载入了道教的神仙班列,保佑人间英雄。

并非人人可得正义女神仙的护佑,必须是有道之士、行善之士方可得到,九天玄女的信仰奠定了华夏民族正义之民族的理论基础,华夏民族历来就崇文尚武、武治文宣,华夏民族崇尚正义战争,通过正义的战争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道教宣扬九天玄女正义战神的精神,有助于弘扬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正气,发扬道教爱国爱教的精神。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李冰升仙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2500多年以前,秦蜀郡太守李冰,带领其子和蜀民在灌口(今都江堰市),日夜奋战,终于降服了作恶多端的孽龙,治好了水患。忽然感到浑身疲劳不堪,眼前一黑,昏倒在伏龙观前。半响,才慢慢苏醒过来。 这时,一个头戴斗笠,身着蓝衫,脚登草鞋,风尘仆仆的干瘦老汉,两眼淌泪,双膝跪在地上慢慢地向李冰陈述:“禀太

  • 道教人物:文始真人尹喜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尹喜,字文公,号文始先生,又称文始真人,他在道教中的地位较高。一说他是周至县龙乡闻仙里(今陕西周至县)人。或说他是天水(今甘肃天水市)人。周昭王时为函谷关令尹喜,先秦时圭阝县(今天水市人),母鲁氏,生喜。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坟(三皇之书)、索(八卦之书,书名)、素(《太公素书》)、易(《易经》)

  • 道教人物:神功妙济真君旌阳祖师感天大帝许逊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许逊(239年-374年),字敬之,晋代著名道士,南昌县(今属江西)长定乡益塘坡人,道教净明道、闾山派尊奉的祖师,许逊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今属四川)令,人称许九郎、许旌阳、旌阳祖师、感天大帝,又称许天师、许真君。江西民间十分敬仰与崇拜他,全省各地均建有万寿宫或 其相关建筑与殿祠(大都焚

  • 道教人物:第四代天师张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第四代天师盛字元宗,系师第三子。汉末弃官自汉中还居龙虎山。《元史·释老志》云∶“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曰盛,来居信之龙虎山。”初居南郑,父命嗣教,克志精修。魏世祖封“奉车都尉、散骑侍郎、加都亭侯”,不受。携印、剑、经籙自汉中还鄱阳入龙虎山,修治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故址,遂以其地为居,每年以三

  • 道教人物:崂山道教开山始祖张廉夫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今江西省高安县)人。生于汉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公元前171年),于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7年)参加科举,文学茂才一等,官至上大夫,时年22岁。后因得罪权要,弃职精研玄学,入终南山数载,并遨游天涯。张廉夫来崂山后,在今太清宫一带筑茅庵而居,开山垦田

  • 道教人物:神仙太守鲍靓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鲍靓,亦名静,晋代道教徒,字太玄, “禀性清慧,学通经史,修身养性,学兼内外,明天文河图洛书”。原籍东海人(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人)约生于公元260年。多次奉命争战,升官至黄门侍郎,南海郡太守,(当时广东广西两省分为三个郡:南海郡、苍梧郡、象郡)。带他的独生女潜光 (世称鲍姑)赴任。据《广州府志》等

  • 道教人物:致虚观妙真君列子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列子名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或称列圄寇、列圉寇,《列子新书目录》中刘向认为列子是郑国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也记述列子是郑国人,居住在郑国四十年,无人知其是何人。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封为“冲虚真人”,所

  • 道教人物:南华真人庄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鲁迅先生对庄子文章的评价极高,说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 道教人物: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孙恩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孙恩(?~402)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和起义军首领。字灵秀。 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其叔父孙泰(字敬 远)奉吴郡钱塘五斗米道首领杜子恭为师。杜子恭死后,孙泰继传杜子恭道法,受人敬信。 东晋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谘议周勰等皆敬事孙泰。东晋隆安二年(39

  • 道教人物:南朝齐梁著名道士大孟孟景翼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孟景翼为南朝齐梁著名道士。佛道辩论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字辅明(或曰字道辅),平昌安丘(今属江苏)人。一说吴兴人。性至孝。在南齐(479~ 502)时,应文惠太子“召入玄圃,众僧大会”,竟陵王子良“使景翼礼佛 ,景翼不肯。 子良送《十地经》与之,景翼造《正一论》。”大略云: “《宝积》云’佛以一音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