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教故事:禅经故事

佛教故事:禅经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06 更新时间:2024/4/15 4:35:20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

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心净国土净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们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份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的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感谢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博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古德说:“热闹场中作道场”,宁静,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抛开杂念,那里不可宁静呢!深山古寺,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持,禅者重视“当下”,何必明天呢?“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即此之谓也。

卑微不可战胜

曾读过一则民间故事,说是从前,在澜沧江边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寨子。许多年来,寨子里的百姓一直过着衣食无忧,幸福吉祥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寨子里突然来了一位巨人。这位巨人力大无比,脾气暴戾,每天要吃掉一只羊,每三天要吃掉一头牛,而且只要稍不如意就拔树毁屋,寨子里的百姓是苦不堪言。

在巨人的折腾下.不几年的功夫,苍翠的山岗都光秃了,碧绿的田野都荒芜了,原先那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富跷而美丽景象,是再也见不到了。老百姓们对这个巨人是恨之入骨,连做梦都想将它除掉。可是,整个寨子谁都不是巨人的对手,便只好年复一年地忍受着巨人的欺辱和折磨。

后来,寨子里来了一位游方的僧人。这位僧人是个智者,曾帮助山那边的百姓制服了一个经常危害百姓的妖精。寨子里的百姓悄悄找到这位僧人,希望他也能帮助大家制服巨人,永远除去这个祸害。

僧人爽快地答应了乡亲们的请求,他带上寨子里的几位长老来到巨人栖息的山洞,心平气和地对巨人说:“人们都说你力大无比,本领高强,可是我不相信,你能不能露一手让我看看呢?”巨人一听便大声吼道:“你竟然敢不相信我的能力,那我就露一手让你瞧瞧。”巨人于是走向一棵大树,稍一用力,大树便被连根拔起。巨人又走向一块巨石,双手轻轻一擎,上百吨重的巨石便被举过了头顶。巨人随手一抛,地上便砸出了一个一丈多深的大坑。就在巨人正得意洋洋的时候,一头大象突然走了过来,于是巨人伸手一抓,然后又向外轻松地一摔,一头活生生的大象瞬间便被摔得血肉模糊。

看到巨人竟有如此的蛮力,僧人不免也大吃了一惊。但他很快便镇静了下来,故意装出一付轻蔑的神情走到巨人跟前,对巨人说:“你虽然力大无穷,但你却战胜不了一只小小的蚂蚁。如果不信,咱俩可以打赌。不过得有一个条件,如果你赌输了,你要远远地离开这个地方,并且永远不许再踏进这个地方半步。如果是我输了,那我就让寨子里的百姓除了按惯例每年给你送四百只羊外,再加一百头牛。”巨人听了僧人的话,觉得非常可笑。便轻蔑地说:“赌就赌,而且说话算话。为了防止双方反悔,我们最好一同到天神面前去定下誓约。”巨人心下揣想:我能一把推倒一棵大树,一脚揣翻一间房子,一拳砸扁一头大象,怎么可能战胜不了一只小小的蚂蚁呢?

巨人怕僧人反悔,马上拉起僧人来到天神庙中,当着天神的面订立了誓约。

随后,僧人捉来了一只蚂蚁,小心翼翼地交给了巨人。巨人双手接过蚂蚁就狠狠地往地下一摔,结果小蚂蚁不但安然无恙,而且还继续在地上欢快地爬来爬去。巨人恼羞成怒,又抬起他茸茸的大脚,对着小蚂蚁使劲地踩了下去,结果小蚂蚁又从他宽大的脚趾间爬了出来。巨人用尽了各种办法,直到把自己折腾得筋疲力尽,却依旧奈何不了这只小小的蚂蚁。巨人输了,只好无可奈何地仰天长叹一声,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寨子。

在巨人的眼里,小蚂蚁不过是一种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生命,他甚至根本就不曾意识到过它们的存在。但就是这么一个与那些飘荡的尘埃没有多少区别的,卑微而又弱小的生命,却毫不费力地击败了他这个力大无穷的巨人。

巨人当然不会明白:卑微的生命,也是不可战胜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也不乏这种鲜活的事例。东南沿海有一个靠近内陆的小岛,由于一直未受过台风的袭击,岛上巨树苍天,灌木成林,绿草如茵,景色非常的迷人,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可就在不久以前,一场罕见的台风,却突然席卷了整个小岛。台风过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那些参天大树有的已经被连根拔起,有的已经被拦腰折断。甚至连小岛上那些用钢筋水泥浇铸的旅游设施,也被肆虐的台风弄得一片狼藉。但那些

其实在整个自然界中,无论是小蚂蚁也好,小草小灌木也好,可以说它们都是卑微的,弱小的,但就是这种被我们司空见惯的、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卑微与弱小,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反倒显现出了一种巨大的力量。

我们有许多人在平时都会犯这种错误:只对高贵和强大崇仰有加,而对卑微和弱小不屑一顾。其实,每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高贵和强大反而往往会成为一种致命的“短处”,而卑微和弱小呢,反而常常能够成为保障白己得以平安生存的“长处”。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玄奘法师生命最后的日子是这样度过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的历史记载中,玄奘法师对译场的助手和弟子们这样说:“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 在玄奘法师的一生中,他第一次发出了担忧之辞。不久,他又对弟子们说的一段话几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遗言:“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可以蘧

  • 佛陀自述延迟了六年才成道的因缘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陀虽已成佛,但在示现人间的过程中,也曾碰到九种困难让他困扰。当佛陀还是太子时,为了修行,离开皇宫,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这些都只不过是现八种相于人间,用以引导弟子如法修行就可以成佛的方法。在修行中,太子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延迟了六年才成道。六年的苦行,让他受尽了折磨,也碰到很多魔眷来扰乱。

  • 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出家的深层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对历史上的高僧,人们关注的是他们的佛学修为,但对弘一法师,人们更关注他出家的动因。破产说、遁世说、幻灭说、政界失意说,不一而足。而事实上,这些解释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因素,背后的深层因素,还在他儿时接受的儒家思想。弘一法师:出家的儒者郁达夫说,杭州的特产有两样,一是夏天的蚊子,一是庙里的和尚。据郁达夫在

  • 长耳和尚衣着破烂坐首席 殊不知竟是燃灯古佛化身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永明延寿大师不仅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而且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在那个时期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的灭佛运动之后,呈现衰微的现象,已经见不到盛唐时期的八宗共荣的兴盛景象,永明延寿大师就是在佛法衰败等待重建的时代兴出于世。 大师在当时深受吴越

  • 北宋葛繁日行一善,不但以高寿坐化,连幽冥都尊重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葛繁,北宋时人,他的事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葛繁坚持每天做好事,后来官至太守。“日行一善”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于他。 葛繁出名还是来自于不可思议的一个缘起,民间传来的一个消息。北宋大观年间,即宋徽宗时期,有一位读书人在京师的市场上买靴子。他见到一双靴子,仔细一看,很像是他父亲去世时陪葬的靴子。 这位

  • 给孤独长者初见佛陀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听说是这样子:那时,佛陀住在王舍城郊的寒林丘冢间。当时给孤独长者有事情来到王舍城里,住在某长者的家里。晚上看到某长者吩咐他的妻子、仆人、工人说:“你们都起来,早点劈柴烧火、煮饭揉面,烹调各种料理,打扫、布置客厅房舍。”给孤独长者看了之后,心里猜想:今天长者要做什么呢?是要嫁女儿、娶媳妇呢?还是要宴

  • 月船禅师:钱,是丑陋的。心,是清净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坚持购买者先行付款,否则决不动笔,对于这种作风,社会人士经常有微词。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你要多少就付多少!”那女子回答道:“但我要你到我家去当众挥毫。”月船禅师允诺跟着前去。 原来那女子家中

  • 韦陀菩萨被赶出九华山的缘由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宋代有一则民间流传的故事:一位秀才的母亲到地藏菩萨前许愿,没想到竟然心想事成,儿子高中了状元。但是这位状元郎却并不信佛,而且鬼心眼特别多,他得知母亲要带他来九华还愿,便翻阅了一些史书,知道地藏菩萨是在唐代时期示寂的,于是心生一计:母亲跪拜藏菩萨时,就把母亲的金钗拨下往地藏菩萨真身的脚上插。 这

  • 诵经驱虎的苦行僧:明得法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 1620年),有一位苦行僧,他白天总是不辞功苦,为寺庙里挑水打柴,烧火煮饭,伺侯大法师和其他师兄弟,真可谓无微不至,他却依然欢洽愉悦,从无怨怼之情。到了晚上,他却一点儿也不感到劳累,换了一个人似的,静坐室中,伴随着古佛青灯,修研佛法。 一天,这位苦行僧偶尔从树木茂

  • 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相隔“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素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千百年来,两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促进彼此之间的传统友谊。一千二百三十九年前,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以特殊使者的身份,为这种传统友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随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