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给孤独长者初见佛陀的故事

给孤独长者初见佛陀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2 更新时间:2024/3/26 11:21:31

我听说是这样子:那时,佛陀住在舍城郊的寒林丘冢间。当时给孤独长者有事情来到王舍城里,住在某长者的家里。晚上看到某长者吩咐他的妻子、仆人、工人说:“你们都起来,早点劈柴烧火、煮饭揉面,烹调各种料理,打扫、布置客厅房舍。”给孤独长者看了之后,心里猜想:今天长者要做什么呢?是要嫁女儿、娶媳妇呢?还是要宴请宾客、国王、大臣呢?心里这么想,就问长者:“您要做什么?要嫁女儿、娶媳妇呢?还是要宴请宾客、国王、大臣呢?”当时那位长者回答给孤独长者说:“我不是要嫁女儿、娶媳妇,也不是要宴请国王、大臣,只是为了迎请佛陀比丘僧,才准备这些供养。”那时给孤独长者听到从未听说过的“佛陀”名字之后,心里非欢喜,身上的每一个孔都充满了怡悦的感受,就问那位长者说:“什么叫做佛陀呢?”长者回答说:“有个出家人名叫瞿昙,是释迦族人,从释迦族中剃除须发,穿上袈裟衣,确实舍离家庭,出家修习正道,得到无上真正的觉悟,因此称为佛陀。”给孤独长者又问:“僧伽又是什么呢?”那位长者回答说:“如果婆罗门(祭司)阶级的族人剃除须发穿上袈裟衣,确实舍离家庭而追随佛陀出家,或是刹利(贵族、武士)阶级的族人;或是毗舍(平民)阶级的族人;或是首陀罗(奴隶)阶级的族人中的善男子等,剃除须发,穿上袈裟衣,确实舍离家庭,追随佛陀出家,就是僧伽。今天我就是要迎请佛陀和伴随佛陀身边的僧伽而准备各种供养的。”给孤独长者问那位长者说:“我现在可以去看世尊吗?”那位长者回答说:“您就住在这儿,我会迎请世尊到我家里来的,您会在这儿见到世尊的。”

当天晚上,给孤独长者就在全心全意想念着佛陀之中睡着了。天还没亮,忽然看到了天色已亮的样子,以为已经破晓了,就走出他的房间,走城门去。来到城门下,夜才二更,城门未开。王家的惯例,为了等待远方的传令使节来往,都要等到初夜结束的时候才关城门;中夜结束了,又再打开城门,好让行人早点上路。当时,给孤独长者看城门开了,心想:一定是夜晚已经过去了,天色破晓了,城门开了,趁着天色已亮出城去,等到出了城门之后,天亮立刻消失了,又回到黑暗里。给孤独长者立即心生恐怖,身上的汗毛都竖起来了,莫非是人、非人或是奸诈狡猾的人要来恐吓我?就想要立刻转回去。那时,城门边有个天神住在那儿,那位天神就放出身上的光明,从那城门直到寒林丘冢间,一片光明普照。天神告诉给孤独长者说:“你要继续前进,将可得到殊胜的利益,千万不要退回去!”天神那时就以韵语说道:

“良马百匹,黄金百斤,骡车马车,各有百辆,种种奇珍重宝载在车上,宿生种了善根而得到这样的福报。如果有人怀着敬重之心,向着佛陀走一步,这一步的功德就远超过前述的福报之上了。所以长者你应当继续前进,千万不要退回去!”接着又再以韵语说道:

“雪山稀有的大白象,以纯金打造的金网做装饰,庞大的身躯配着长大的象牙。如果用这样名贵的大象来布施给别人,这样还是远不及心向佛陀的福德。所以长者应当快点前进,将会得到大利益,不要退回去了。”接着又再以韵语说道:

“一百个金菩闇国的女人,以种种妙宝、璎珞予以妆饰,把她们布施给别人,还是远不及向着佛陀前进一步的功德。所以长者应当快点前进,将会得到殊胜的利益,不要退回去了。”

当时给孤独长者就问天神说:“贤者,您是什么人?”天神回答说:“我是摩头息健大摩那婆,是你以前的好朋友。我在尊者舍利弗、大目揵连那儿对三宝生起了信敬之心,由于这个功德,现在得以生为天神,负责掌管这城门一带。因此才告诉长者应当前进,千万不要退回去,前进得利益,不要退回去。”

那时给孤独长者心里这么想着:佛陀出现在世间,这不是小事情。能够听到正法,这也不是小事情。所以天神劝我前进,前往谒见世尊。于是给孤独长者就顺着天身所放出的光明,一直走到寒林丘冢间。那时,世尊正巧走出房舍,在室外经行。给孤独长者远远就看到世尊,于是走到世尊面前,用世俗的礼节方式,恭敬地问候:“世尊您睡得还好吗?”世尊以韵语回答说:“净居于涅槃,因此常安乐,爱欲所不能染着,解脱之境不再有束缚。断绝一切希望,调伏炽燃的心火,内心得到寂静的止息,止息之下睡眠自然很安隐。”

那时,世尊带着给孤独长者进入房舍之中,就座而坐,端身专注于心念。当时,世尊为他说法,予以开示教导,发鼓励。世尊说世间诸法无常,应当力行布施、持戒等有利于生天的福德事业。又解说欲贪的染着,欲贪的过患,以及远离欲贪的福利。给孤独长者听闻正法,当下见法、得法、入法、解法,超越了疑惑,不必再藉助其他的信仰、度化,就直接进入了正法律,内心毫无畏惧犹豫。于是从座位上站起来,整理衣服,敬礼佛陀,右膝着地,双手合掌禀告佛陀说:“世尊,我已经超越了世间的疑惑;善逝,我已经超越了一般世俗的信仰。我从今天起直到寿命终了,终生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做一个在家居士。请为我作鉴证!”这时,世尊才问给孤独长者:“你叫什么名字?”长者禀告佛陀:“名叫须达多。因为常常供给孤贫辛苦的人,大家都叫我给孤独。”世尊又问:“你住在那里?”长者禀告佛陀说:“世尊,我住在拘萨罗国境内的舍卫城里。但愿世尊能到舍卫城来,我当终生供养衣被、饮食、房舍、床卧、随病药。”佛陀问长者:“舍卫城有精舍吗?”长者禀告佛陀:“没有,世尊!”佛陀告诉长者:“你可在那里建立精舍,让比丘们往来时可以住宿。”长者禀告佛陀:“只要世尊肯到舍卫城来,我一定会建造精舍、僧房,让比丘们来往时可以住宿。”这时,世尊默然接受他的请求,那时长者知道世尊默然接受了他的请求,就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而后离去。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月船禅师:钱,是丑陋的。心,是清净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坚持购买者先行付款,否则决不动笔,对于这种作风,社会人士经常有微词。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你要多少就付多少!”那女子回答道:“但我要你到我家去当众挥毫。”月船禅师允诺跟着前去。 原来那女子家中

  • 韦陀菩萨被赶出九华山的缘由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宋代有一则民间流传的故事:一位秀才的母亲到地藏菩萨前许愿,没想到竟然心想事成,儿子高中了状元。但是这位状元郎却并不信佛,而且鬼心眼特别多,他得知母亲要带他来九华还愿,便翻阅了一些史书,知道地藏菩萨是在唐代时期示寂的,于是心生一计:母亲跪拜藏菩萨时,就把母亲的金钗拨下往地藏菩萨真身的脚上插。 这

  • 诵经驱虎的苦行僧:明得法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 1620年),有一位苦行僧,他白天总是不辞功苦,为寺庙里挑水打柴,烧火煮饭,伺侯大法师和其他师兄弟,真可谓无微不至,他却依然欢洽愉悦,从无怨怼之情。到了晚上,他却一点儿也不感到劳累,换了一个人似的,静坐室中,伴随着古佛青灯,修研佛法。 一天,这位苦行僧偶尔从树木茂

  • 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相隔“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素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千百年来,两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促进彼此之间的传统友谊。一千二百三十九年前,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以特殊使者的身份,为这种传统友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随父

  • 陶师与迦叶佛的屋顶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南传巴利文陶师经和北传中阿含鞞婆陵耆经,讲述了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陶师,名字叫难提波罗,住在鞞婆陵耆村。 那个时代非常遥远,释迦牟尼佛还没有来到我们这个世界,还是迦叶佛时期。难提波罗陶师对迦叶佛非常尊敬,有不坏的净信。难提波罗之所以没有出家修道,不是因为他喜爱自己做的种种陶制玩具,也不

  • “死而复生”的达摩祖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五乳峰山洞中面壁九年,取得正果后把法衣、法器和四卷《椤伽经》传给他的弟子慧可以,之后就离开少林寺,开始他回归西天天竺的行程。一天,达摩走到千圣寺,夜宿禅堂,当夜身得重病卒然寂世。他的弟子们破例保留了尸体,将其葬在熊耳山,起塔定林寺以作纪念。达摩的死,是当时人所共知的事。

  • 站着入灭往生:禅宗三祖僧璨禅师的悟道因缘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三祖僧璨禅师,姓氏及籍贯均不详。史料只记载,他最初以白衣的身份拜谒了北方前来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店前镇)避难的二祖慧可祖师,并得到祖师的点拨、印可和传法,成为禅宗的三祖。 关于三祖悟道的因缘,灯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初祖达磨传法给二祖之后,自于少林托化西归,二祖慧可于是一边随宜传法,度化众

  • 维摩诘居士的布施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维摩诘居士生病那段时间,佛陀想派几位弟子去探病,但是,很多人都不敢去,因为维摩诘居士辩才无碍,许多小乘行者都不敢去探望他。 那时,有位在家居士善慧,他很发心也很虔诚。有一天,他正好去听法,佛陀就希望他能自告奋勇去探病,因为他既年轻又有智慧。 但是善慧也不敢去,佛陀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因为维摩诘

  • 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观音菩萨念佛在念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时,途中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 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形不解地问:“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这要问你自己。” 苏东坡:“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念谁?” 佛印:“

  • 世尊与燃灯佛的因缘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以前有个提和卫国,国王名叫灯盛,他有一位神奇的儿子,出生之时身边一切光明照彻,犹如明灯,因此被称为燃灯太子(锭光太子)。国王灯盛在临终之时将政务托付给了锭光太子,太子明白世事无常的道理,根本无心政务,就将国家授与自己的弟弟,当即就出家了,直到修行圆满,证得佛果。锭光太子成佛之后号燃灯佛、普光佛、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