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北宋葛繁日行一善,不但以高寿坐化,连幽冥都尊重他

北宋葛繁日行一善,不但以高寿坐化,连幽冥都尊重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7 更新时间:2024/3/26 11:18:46

葛繁,北时人,他的事迹给我们很大的示。葛繁坚持每天做好事,后来官至太守。“日行一善”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于他。

葛繁出名还是来自于不可思议的一个缘起,民间传来的一个消息。北宋大观年间,即宋徽宗时期,有一位读书人在京师的市场上买靴子。他见到一双靴子,仔细一看,很像是他父亲去世时陪葬的靴子。

这位读书人就觉得非惊奇,思忖自己亡父的靴子怎么会在这里啊!就问那个商家:“你是从哪里得到这双靴子的?”(这要问清楚,怕是盗墓来的)。

商家说:“是昨天有个官员拿来让我修理的。”读书人就继续问道:“这个人什么时候会来取靴子?”商家说应该一会就到。

这位读书人就伫立在那里等候,果然不久就见到他的父亲骑着马过来了,他下马留下了修鞋的钱,准备取了靴子就走。

做儿子的一看,果然是自己的父亲,赶紧去礼拜。但是他的父亲不理睬他,上马就走了。这个做儿子的就追,追了大概二三里的时候,由于亡父走得比较快,儿子赶不上,就高声呼喊:“我与父亲生前为父子一场,现在我们见面了(这就是冥阳两界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见面了),你怎么忍心不留下一句话来教诲我呢?”

这位父亲一听,就对他讲了一句话,叫他做人要学葛繁。儿子就继续问:“葛繁是什么人?”亡父说:“是镇江太守。冥司都设他的像焚香礼拜。”说完了这话亡父就走得很快不见了。

这位读书人谨记亡父的话,前往镇江,去拜见葛繁。一见面,就谈到来拜见的因缘,是由于遇到了亡父叫我来你学习。读书人恭敬地向葛繁请教:“您到底有什么好的善行,能够让幽冥的人都这么尊重?”

葛繁很谦虚地说:“也没什么特别的了,我每天行善事,或四五条,或至一二十条。到现在为止四十年,无一日虚度。”读书人又问道:“怎么来做善事呢?”

葛繁就指着踏脚凳说:“比如这里有条踏脚凳,摆得不正妨碍人走路,我就弯腰把它摆正,即是一善;如果有人渴了,给他倒一杯水。这些很小的语言动作,都可以利益到他人。上至卿相,下至乞丐,都可以这样去做。久而久之,利益他人的力量就很大了。”

后来葛繁以高寿坐化,子孙富贵不绝。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给孤独长者初见佛陀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听说是这样子:那时,佛陀住在王舍城郊的寒林丘冢间。当时给孤独长者有事情来到王舍城里,住在某长者的家里。晚上看到某长者吩咐他的妻子、仆人、工人说:“你们都起来,早点劈柴烧火、煮饭揉面,烹调各种料理,打扫、布置客厅房舍。”给孤独长者看了之后,心里猜想:今天长者要做什么呢?是要嫁女儿、娶媳妇呢?还是要宴

  • 月船禅师:钱,是丑陋的。心,是清净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坚持购买者先行付款,否则决不动笔,对于这种作风,社会人士经常有微词。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你要多少就付多少!”那女子回答道:“但我要你到我家去当众挥毫。”月船禅师允诺跟着前去。 原来那女子家中

  • 韦陀菩萨被赶出九华山的缘由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宋代有一则民间流传的故事:一位秀才的母亲到地藏菩萨前许愿,没想到竟然心想事成,儿子高中了状元。但是这位状元郎却并不信佛,而且鬼心眼特别多,他得知母亲要带他来九华还愿,便翻阅了一些史书,知道地藏菩萨是在唐代时期示寂的,于是心生一计:母亲跪拜藏菩萨时,就把母亲的金钗拨下往地藏菩萨真身的脚上插。 这

  • 诵经驱虎的苦行僧:明得法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 1620年),有一位苦行僧,他白天总是不辞功苦,为寺庙里挑水打柴,烧火煮饭,伺侯大法师和其他师兄弟,真可谓无微不至,他却依然欢洽愉悦,从无怨怼之情。到了晚上,他却一点儿也不感到劳累,换了一个人似的,静坐室中,伴随着古佛青灯,修研佛法。 一天,这位苦行僧偶尔从树木茂

  • 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相隔“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素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千百年来,两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促进彼此之间的传统友谊。一千二百三十九年前,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以特殊使者的身份,为这种传统友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随父

  • 陶师与迦叶佛的屋顶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南传巴利文陶师经和北传中阿含鞞婆陵耆经,讲述了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陶师,名字叫难提波罗,住在鞞婆陵耆村。 那个时代非常遥远,释迦牟尼佛还没有来到我们这个世界,还是迦叶佛时期。难提波罗陶师对迦叶佛非常尊敬,有不坏的净信。难提波罗之所以没有出家修道,不是因为他喜爱自己做的种种陶制玩具,也不

  • “死而复生”的达摩祖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五乳峰山洞中面壁九年,取得正果后把法衣、法器和四卷《椤伽经》传给他的弟子慧可以,之后就离开少林寺,开始他回归西天天竺的行程。一天,达摩走到千圣寺,夜宿禅堂,当夜身得重病卒然寂世。他的弟子们破例保留了尸体,将其葬在熊耳山,起塔定林寺以作纪念。达摩的死,是当时人所共知的事。

  • 站着入灭往生:禅宗三祖僧璨禅师的悟道因缘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三祖僧璨禅师,姓氏及籍贯均不详。史料只记载,他最初以白衣的身份拜谒了北方前来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店前镇)避难的二祖慧可祖师,并得到祖师的点拨、印可和传法,成为禅宗的三祖。 关于三祖悟道的因缘,灯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初祖达磨传法给二祖之后,自于少林托化西归,二祖慧可于是一边随宜传法,度化众

  • 维摩诘居士的布施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维摩诘居士生病那段时间,佛陀想派几位弟子去探病,但是,很多人都不敢去,因为维摩诘居士辩才无碍,许多小乘行者都不敢去探望他。 那时,有位在家居士善慧,他很发心也很虔诚。有一天,他正好去听法,佛陀就希望他能自告奋勇去探病,因为他既年轻又有智慧。 但是善慧也不敢去,佛陀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因为维摩诘

  • 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观音菩萨念佛在念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时,途中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 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形不解地问:“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这要问你自己。” 苏东坡:“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念谁?” 佛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