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学领悟:最没有智慧的高僧

佛学领悟:最没有智慧的高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633 更新时间:2024/1/3 6:33:59

今天的故事说的是领悟,它来自《杂譬喻经》。

领悟,就是体会,解悟。在艺术中,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对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在外国经有一个叫松寺的寺院,这个松寺的规模可不小,光僧人就有一百多个,松寺在当地非有名望,因为寺里的尚的不仅佛法高深,而且表达能力也好,附近的施主们遇到了大事小事,都会首选去松寺里坐坐,听听和尚说法。

这一年,松寺里来了一位女施主,女施主的状态很不好,来寺院之前,便已经失眠了好些天,原来女施主平时比较多愁善感,遇见事情的时候总会想的很多,而女施主性格又内,喜欢把心事藏着不说出来,长此以往,便得了抑郁症。女施主此次专程来松寺进香便是希望请教寺庙的高僧,看看能不能解开心结。

可是女施主此行却很不顺利,因为一连数天,挨个的请教寺里的僧人,无论大和尚还是小和尚,却没有一个人可以给出女施主满意的答案。

女施主很失望,因为眼见寺里的一百多个和尚就要见完了,女施主还一无所获,对照一下寺院的花名册,除了一个叫摩诃卢的和尚,其它人都已经见过了,女施主心想,见完了摩诃卢和尚,不管有没有成效,都打算回家去了,可是去拜见了几次,却没有见到,因为摩诃卢找出种种理由回绝了她,女施主心中忽然开始感兴趣了,她心想,这么难见,难道这位摩诃卢便是传说中的高僧?

其实女施主并不知道,摩诃卢躲着不见她也是有苦衷的,原来在众多僧人中,摩诃卢的年纪虽然不小,却是出家最晚的一个,也是读经书最少的一个,他平日与来往的香客交流的时候,也很没有自信,随便说上几句,讲话便磕磕巴巴的了。这一次他眼见着师长们一个个都无法解决女施主的困惑,摩诃卢的压力很大,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躲上几天,等女施主走了后再出来,要不贸然出来和女施主交流,只怕把对方的病症越弄越严重了。

可摩诃卢如意算盘落空了,女施主丝毫不气馁,铁了心要见他一面,女施主差不多每隔半个时辰便到摩诃卢的住处转转,害的摩诃卢每次外出都要趴在门缝里观察好一阵子。摩诃卢很无奈,他准备见一下女施主,并打算在见面的时刻,说明自己的情况,然后真诚的向女施主道歉。

过了几天,摩诃卢和女施主在佛堂里见面了,女施主很震撼,因为摩诃卢与前面见过的和尚都不一样,他胖胖的身材,憨厚的笑容,看起特别和善的样子。女施主心头一喜,心想,这个和尚看起来很稳重嘛!一个吃素的和尚都可以长的这么胖,看起来就是不是普通的和尚嘛!

摩诃卢低着头不敢看女施主,然后细声细气地说:“我是一个愚昧的人,所以解不开困惑。”

女施主一愣,她不知道为什么摩诃卢没头没脑的说了这么一句话。她闭上眼睛,慢慢回味着摩诃卢的话。

摩诃卢本来准备继续说的,可是看到女施主忽然这个表现,一时也不知道该不该讲下去了,他小心的观察着女施主的反应。

女施主想了一会,她心中忽然敞亮了,她想,摩大师真不愧是高僧呀,一直以来,我常常纠结于一些小事之中,大师说的很对,一切都是因为我的愚昧,所以,让自己在困惑中越陷越深。

过了许久,女施主睁开眼,想向摩诃卢道谢,却不见了他的人影。

原来摩诃卢见女施主半天没反应,怕她出了什么事,如果上前去把女施主晃醒,很显然是犯戒的,如果用木鱼把女施主敲醒,仿佛也不太礼貌,于是他赶紧出去找人帮忙了。

女施主急忙追了出去,跑去寺庙住持那里。摩诃卢正好在住持的房间里,看见女施主进了门,以为女施主是来找他算帐的,他赶快藏到了床下,想想避避风头。女施主见到了住持,将自己参悟的过程告诉了住持,又把摩诃卢夸了一通。摩诃卢躲在床下,开始很惶恐,后来越听越开心。

女施主说了好长时间之后,开开心心的离开了松寺,从此也不再有心病了。

而女施主走后,摩诃卢从床下爬了出来。自那次以后,摩诃卢不再似从前那样对任事情都没有自信了,数年之后,摩诃卢成为了松寺中最最能开解人的和尚。

在美丽的结局面前,有什么让我们不满足的吗?我们需要说,不是循着正见得到的成果,不足为道吗?如果站在了终点,我们来时的路,即使只是条晦暗的小路有什么重要呢?如果得到了好的结局,还要纠结每一步的瑕疵,那只是自寻烦恼!

要知道:错手打开的天窗,一样可以投射进照亮阴暗房间的阳光。如果曲解可以让人不再困惑,那么曲解便是正解。欣喜的接受任何一种方式的领悟吧!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佛法里所说的“我见”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见”,是佛法里的一种状态。又称“身见”。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存在,但吾人都在此非我法上,妄执为我,叫做我见。 又称“身见”。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存在,但吾人都在此非我法上,妄执为我,叫做我见。 从佛法三乘菩提共通的内涵来看,可以看见

  • 弘一大师的故事:节俭惜福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2016年(一九三九)旧历九月二十日,是弘一法师满六十岁诞辰,佛学书局,因为我是他的老友,嘱写此文字以为纪念,我就把他的出家的经过加以追叙。他是三十九岁那年夏间披剃的,到现在已整整过了二十一年的僧侣生活。 弘一大师的节俭惜福 弘一大师是当代著名的律宗大师,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

  • 佛学说:印光大师痛斥男带观音女带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男戴观音女戴佛”实际上是民间的一种祈愿,一种民间的风俗。意思就是男性多属阳,需要观音的慈悲形象去柔化男性的戾气和刚硬,女戴笑佛,笑佛大肚容天下,让女性更懂得包容,不要斤斤计较。 又解:男戴观音,女戴佛,念白了就是:男带官印,女带福。男的官运亨通,自然前途无量,女的福如东海,自然衣食无忧。 佛学

  • 达摩祖师介绍:释迦牟尼和达摩祖师是怎样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菩提达摩是南天竺人(印度),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来中国。 达摩祖师,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是中国禅宗的始祖,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 通称达摩,又称初祖达摩或初祖菩提达摩,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 他生于南

  • 佛教故事:纯真念佛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繁华的都市一隅,靠近西园寺的一幢普通居民楼里,住着一位念佛老太太。因为腿脚不好,不能下楼,几年来,除了偶尔到医院看病,平时就一天到晚呆在家里,静静地念佛,吃饭,睡觉,难得有人去看她。我和她女儿以前是同事,在她还没出国前一起念过佛。她出国后,老人要寄钱去寺院办佛事,就找我帮忙,因此一年总要去她家几

  • 佛学文化:佛之十大名号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意。佛之十大名号因开合不同,说法不一,但其意思一致,一般指: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如果加上“佛”,实际为十一号。其它经论中所说的佛之十号,是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将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等

  • 佛教寓言:失望的牧牛人 牧牛人金花供佛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这段经文的譬喻,就好像一个人不小心犯了一点错之后,便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认为自己的慧命已经被污染了,就自甘堕落而一错再错。 佛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譬喻:有一位牧牛人,拥有二百五十头牛。他每天都会到一个水草丰足的旷野放牛,让牛群悠哉游哉吃草、喝水。但是,有一天忽然跑出一头老虎,咬死了一头牛。这二百五十

  • 佛教故事:不孝的果报 儿女不孝的八大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们村有户人家,男人在沙钢集团上班,女人在家务农。虽是个普通人家,但这户人家在赡养老人上还是出了名的。 男人的父母因年纪大了,就由几个儿子轮流赡养。老人来到这个大儿子家,自己洗菜做饭吃。听说,老人要用水,还得摇摇晃晃地走到很远的河里去弄水。因自来水被那儿媳妇关掉了。等到过年的时候,男人给点钱父母,

  • 孙吴与佛教的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建业是三国时期的佛教重镇,孙吴的佛教中心。佛教虽在汉代已传入中国,但东汉、魏朝、蜀汉、孙吴及西晋等政权明令禁止汉人出家为僧,汉至西晋间僧人大都是西域胡人,但是也有汉人不顾禁令出家为僧。 三国时期,高僧支谦、康僧会先后来到孙吴,受到吴大帝孙权的推重。孙权为康僧会建造了建初寺。建初寺亦称佛陀里,为中国

  • 佛门礼仪:藏传佛教10条基本礼仪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人信佛,而烧香拜佛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了。随着拜佛的人越来越多,佛教的礼仪显得至关重要,很多人还不知道进入佛堂或是在礼佛时有什么讲究。 佛家礼仪是佛教弟子信仰生活的重要体现,是它们表达宗教情感的重要手段。佛家礼仪可以分为修持礼节和仪式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