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门礼仪:藏传佛教10条基本礼仪

佛门礼仪:藏传佛教10条基本礼仪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64 更新时间:2024/1/22 9:55:18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人信佛,而烧香拜佛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了。随着拜佛的人越来越多,佛教的礼仪显得至关重要,很多人还不知道进入佛堂或是在礼佛时有什么讲究。

佛家礼仪是佛教弟子信仰生活的重要体现,是它们表达宗教情感的重要手段。佛家礼仪可以分为修持礼节仪式两大方面:礼节是佛教信众日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各种规矩,包括行、住、坐、卧、食、睡等各个方面,有着与一般人生活方式不同的特点;仪式通常则指寺院中举行的各种法事、法会、典礼。佛教仪式通常也叫“做佛事”,广义地说,一个人凡是做与佛教有关的事如求佛、拜佛、诵经等等都叫“做佛事”。狭义的佛事则指佛教寺院中举行的各种法会、仪式。

那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从佛教化的角度去看看藏传佛教的基本礼仪

1、进入檀城(佛堂),或拜谒仁波切时,应先上师及诸佛菩萨行三礼拜,要离开时则不宜跪拜,合掌(如扎西底类;吉祥如意)或问讯(如仁波切森加南;仁波切晚安)即可。

2、参加法会或拜谒仁波切,不宜迟到应提前到达。

3、不论时,弟子的座位不宜高过仁波切,若仁波切席地而坐,为接受加持,或献哈达(放在哈达上的物品如红包等是供养仁波切的,哈达下的物品如念珠天珠等物品是请仁波切加持的),或敬送礼物,应一鞠躬以跪姿趋前,请示时,应保持一定礼仪距离,不宜贴身近前,退后时应面向上师后退,不宜马上转身。

4、仁波切之法像、佛像或法本不可直接置于地面,不可由其上跨越,应置于桌面或高处。

5、在佛堂听法、拜谒仁波切或在圣迹圣物前,不宜伸腿将脚掌朝向之。

6、会或闻法结束时,弟子可将供养金或小礼物奉上,代表感谢。当仁波切下座时,弟子应起立合掌表示欢喜尊敬。

7、供养仁波切喇嘛,或护持道场,是为自已种下福田,功德迥向法界众生,我们自己亦受加被,所获福报不因金钱多少,而是依清净的菩提心而定,然“所谓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若以三轮体空的发心供养更为殊胜。

8、仁波切经过身边时应起身致意,避免路过仁波切的影子,法衣,座位等用具。

9、为上师做事或长期亲近仁波切,不可自恃骄宠,视之为一般朋友应时时检点身口意。

10、法会与修法大体上来讲都会有主法者(如仁波切、堪布或喇嘛)、带头喇嘛、喇嘛及参与者或共修信众。参与者或共修信众切记于共修时修法之音量不可大过仁波切与带头喇嘛的音量。带头喇嘛为声音低沉带头修法之喇嘛。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佛教故事:燃烧的六根之火 佛家所说六根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一次佛陀带领一千多位比丘出去游化,他们走到象头山。象头山留有佛陀许多的回忆,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的景象,佛陀在那里向弟子们说:“从这里望去东北边遥远的地方就是伽耶城的城市街道,在东边有尼莲禅河,更远处的地方就是我以前修行、静思,体悟人间宇宙真理的地方。” 佛陀又对弟子说:“从高处向下看——这山河

  • 地藏王菩萨的相关资料 地藏王菩萨的来历说法及供奉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典中专门介绍地藏菩萨的经典共有三部,分别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在这三部经典中均称菩萨为”地藏“菩萨。 地藏是佛教中一位愿力深厚的菩萨,地藏菩萨名,因他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

  • 佛教故事:学做「平凡人」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他比我职位高、比我更有财富和资源,比我得到更多的关注,而我只是平凡的不起眼的蝼蚁……有人说,这个社会竞争激烈,平凡是一种缺点,一种需要跨越的障碍。那么,让你烦恼的平凡,到底是什么样子,你所期望的不凡,又是什么呢? 平凡,是碌碌无为、浑浑噩噩?不凡,是万众瞩目、长袖善舞?觉得平凡,是因为在做平凡的事

  • 普及佛门知识:北传佛教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北传佛教,又称北方佛教,是指由西北印度途经中亚地区往东传人中国、朝鲜、日本等地的佛教,包括由尼泊尔传人西藏、蒙古地区的佛教。由于这类佛教是由印度向北传播,所以被称为北传佛教。从教义而言,北传佛教多以大乘佛教为主,流行梵文及汉藏文经典。 北传佛教传入中亚,中亚是指印度西北、里海以东直至中国新疆的广大

  • 释迦牟尼佛究竟有没有后代?罗睺罗是不是佛陀的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后世又称佛陀,释迦牟尼佛在未出家这前,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悉达多,父亲是净饭王,即迦毗罗卫国的国君,母亲是摩耶夫人,具有很高的智慧,她具备所有的美德,且才华横溢,性情温和,纯洁无瑕,据传悉达多是母亲由右胁所生,悉达多出生不久,王后摩耶夫人便离开人世,升入天界。 悉达多自

  • 佛教的故事:“西天”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公元627年的一天,一位僧人离开了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许多的僧徒和百姓来到城外为他送别,保佑他一路上顺利平安。有人仍担心地劝他回心转意,放弃旅行还来得及。他坚定地回答,虽然路途遥远,但他一定会克服艰难险阻,取回“真经”。 这位僧人就是当时著名的高僧玄奘,也就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形。他此行

  • 悟佛:生活为什么苦?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一次,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来到一个叫做「优楼频螺」的村落,住在附近的树林里。 当地的驴姓村长,听说佛陀来了,想到佛陀常教导人知苦、灭苦,心中有着几分的仰慕,也向往能亲自听个究竟,就前往拜见请益。 驴姓村长礼见佛陀后,问佛陀说: 「世尊!听说您能为人解说苦的成因,以及如何灭除,这真

  • 佛教故事:只是‘知恩、报恩’四字而已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庙里的法师救回了一个轻生的年轻人,背到寮房后回禀了老和尚。过了一会,那人悠悠醒转,看到老和尚,说道:“谢谢法师。您不必费力气救我,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了。今天不死,明天也还是要走这步的。” 老和尚问:你为什么看不开? 为情,年轻人答道。 老和尚叹了口气:“我确实制止不了你。可是我想问问,在了结自

  • 佛教故事:财神的契约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天宫有位卷帘侍者,跟财神关系非常好,二人经常一起喝酒、下棋。 一天,侍者突然心血来潮,想去体验一下红尘的滋味,看和仙界的逍遥安逸比起来,哪个更快活。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财神。 财神爷一听,惊异的看了他半天,然后淡淡地说:“你做神仙久了,是不是脑袋闲出毛病了?你不知道人间百姓每日为生计奔波劳作,衣

  • 佛教故事:忍辱获福报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忍受是很重要的,但各人有各人的性情习气,习气真的没那么好改。与人共事时,每一个人都要去了解对方的习气,我们要互相忍受对方的习气,若无法忍受,常常为了一点小事,两个人就争得脸红脖子粗,这样结果得到什么呢?如果演变成双方痛苦难过或懊悔不已,这又何必呢?因此遇事多忍辱,多思惟是必要的。 忍辱是成就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