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弘一大师的故事:节俭惜福

弘一大师的故事:节俭惜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61 更新时间:2024/1/20 7:43:03

2016年(一九三九)旧历九月二十日,是弘一法师满六十岁诞辰,佛学书局,因为我是他的老友,嘱写此字以为纪念,我就把他的出家的经过加以追叙。他是三十九岁那年夏间披剃的,到现在已整整过了二十一年的僧侣生活。

弘一大师的节俭惜福

弘一大师是当代著名的律宗大师,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弘一大师有一年在厦门南普陀寺给出家人作开示时,劝他们“发大心”,以各人自己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弘一大师认为,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为什么呢?“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弘一大师小时候,看见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录清朝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他哥哥时教他念这句子,念熟了,以后凡穿衣或饮食,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弘一大师的母亲也常常教他,身上所穿的衣服要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他母亲哥哥怕他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他。

弘一大师五岁没了父亲。七岁练习写字,拿整的纸瞎写。他母亲看到,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

弘一大师所受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他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时不爱惜衣食。出家以后,一直还保留着爱惜衣食的习惯。他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1920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他的。他每晚用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他有一把洋伞,是1911年买的。这些生活用具,破烂了,就请人用针线缝缝,当新的一样使用。除了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东西,须五六年一换之外,他的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常有人给弘一大师送好的衣服或珍贵物品,他大半都转送别人。他说:“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古德说:“道高龙虎敬,德重鬼神钦。”这是真实不虚的。老和尚们不但时常上堂为大众师父们讲开示,更在种种生活细节中以实际行动来以身作则,教育大众。看到上面的大德节俭惜福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惭愧万分。所以说善知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后人的榜样啊!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佛学说:印光大师痛斥男带观音女带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男戴观音女戴佛”实际上是民间的一种祈愿,一种民间的风俗。意思就是男性多属阳,需要观音的慈悲形象去柔化男性的戾气和刚硬,女戴笑佛,笑佛大肚容天下,让女性更懂得包容,不要斤斤计较。 又解:男戴观音,女戴佛,念白了就是:男带官印,女带福。男的官运亨通,自然前途无量,女的福如东海,自然衣食无忧。 佛学

  • 达摩祖师介绍:释迦牟尼和达摩祖师是怎样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菩提达摩是南天竺人(印度),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来中国。 达摩祖师,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是中国禅宗的始祖,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 通称达摩,又称初祖达摩或初祖菩提达摩,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 他生于南

  • 佛教故事:纯真念佛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繁华的都市一隅,靠近西园寺的一幢普通居民楼里,住着一位念佛老太太。因为腿脚不好,不能下楼,几年来,除了偶尔到医院看病,平时就一天到晚呆在家里,静静地念佛,吃饭,睡觉,难得有人去看她。我和她女儿以前是同事,在她还没出国前一起念过佛。她出国后,老人要寄钱去寺院办佛事,就找我帮忙,因此一年总要去她家几

  • 佛学文化:佛之十大名号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意。佛之十大名号因开合不同,说法不一,但其意思一致,一般指: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如果加上“佛”,实际为十一号。其它经论中所说的佛之十号,是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将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等

  • 佛教寓言:失望的牧牛人 牧牛人金花供佛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这段经文的譬喻,就好像一个人不小心犯了一点错之后,便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认为自己的慧命已经被污染了,就自甘堕落而一错再错。 佛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譬喻:有一位牧牛人,拥有二百五十头牛。他每天都会到一个水草丰足的旷野放牛,让牛群悠哉游哉吃草、喝水。但是,有一天忽然跑出一头老虎,咬死了一头牛。这二百五十

  • 佛教故事:不孝的果报 儿女不孝的八大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们村有户人家,男人在沙钢集团上班,女人在家务农。虽是个普通人家,但这户人家在赡养老人上还是出了名的。 男人的父母因年纪大了,就由几个儿子轮流赡养。老人来到这个大儿子家,自己洗菜做饭吃。听说,老人要用水,还得摇摇晃晃地走到很远的河里去弄水。因自来水被那儿媳妇关掉了。等到过年的时候,男人给点钱父母,

  • 孙吴与佛教的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建业是三国时期的佛教重镇,孙吴的佛教中心。佛教虽在汉代已传入中国,但东汉、魏朝、蜀汉、孙吴及西晋等政权明令禁止汉人出家为僧,汉至西晋间僧人大都是西域胡人,但是也有汉人不顾禁令出家为僧。 三国时期,高僧支谦、康僧会先后来到孙吴,受到吴大帝孙权的推重。孙权为康僧会建造了建初寺。建初寺亦称佛陀里,为中国

  • 佛门礼仪:藏传佛教10条基本礼仪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人信佛,而烧香拜佛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了。随着拜佛的人越来越多,佛教的礼仪显得至关重要,很多人还不知道进入佛堂或是在礼佛时有什么讲究。 佛家礼仪是佛教弟子信仰生活的重要体现,是它们表达宗教情感的重要手段。佛家礼仪可以分为修持礼节和仪式两

  • 佛教故事:燃烧的六根之火 佛家所说六根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一次佛陀带领一千多位比丘出去游化,他们走到象头山。象头山留有佛陀许多的回忆,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的景象,佛陀在那里向弟子们说:“从这里望去东北边遥远的地方就是伽耶城的城市街道,在东边有尼莲禅河,更远处的地方就是我以前修行、静思,体悟人间宇宙真理的地方。” 佛陀又对弟子说:“从高处向下看——这山河

  • 地藏王菩萨的相关资料 地藏王菩萨的来历说法及供奉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典中专门介绍地藏菩萨的经典共有三部,分别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在这三部经典中均称菩萨为”地藏“菩萨。 地藏是佛教中一位愿力深厚的菩萨,地藏菩萨名,因他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