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教故事:傲慢障道--阿难的悟道因缘

佛教故事:傲慢障道--阿难的悟道因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654 更新时间:2023/12/22 16:45:42

佛陀在世时,他带着弟子在一池边坐下来,有一位比丘问道:“佛陀,阿难尊者经年跟随在您身边,他的记忆智慧都很高超,为什么大家都证得罗汉果,偏偏阿难心中还有烦恼,这是什么因?什么果?”

佛陀说:“好,大家听我讲这段因果。过去迦叶佛时代,有一个国家的国,为了让太子能吸收很多经典,知书达理,国王就派人贴出告示,要选一位德学兼优的人做为太子老师,其中有位婆罗门学者的确德学深厚,于是被选为太子之师。

这位太子之师是传统族姓的贵族,他的父亲被选为太子傅,又是贵族,因此,无形中他就有一分骄慢之气。他有一位好朋友,从小感情融洽,这朋友家里贫穷、是手拉坯师傅,但是族姓子这位朋友是一起长大的玩伴,时常在一起,因此,感情很好。

这位手拉坯师傅从小父母双亡,他的手拉坯器物不是做来卖的,而是拿来换取麦和米来生活的,器皿做好之后,只要有人喜欢,他就说:“你把麦和米放着就可以将它拿走。”他淡泊无欲,只要能过活即可,因此,他的心境非常清净。

三度拒绝见佛受教

有一天,他和族姓子在一起时,说:“听说我们城里来了一尊佛,名迦叶佛,他和弟子们生活清净超然,佛的智慧非常高,我们是不是要去拜见佛?”族姓子非常骄傲,他说:“有什么好看?他们只不过理光了头,披上袈裟而已,有什么道可学?”他返身就走,毫不停留。

隔了几天,他们又在一起,手拉坯师傅又对族姓子说:“佛和弟子们在茅蓬结夏讲经,你陪我去,我们一齐去拜见佛。”族姓子回答说:“没什么好看的嘛!只不过是个光头的道人而已,有什么道学可求?”他又返身要走。

手拉坯师傅说:“要不然我们去游泳玩水吧!”于是两人就结伴去玩水了。两人正玩水时,手拉坯师傅就指着不远处的茅蓬说:“那里就是佛和弟子们的精舍,离这里很近,我们赶快去参见佛吧!”

族姓子很不高兴,他闷声不响地走上岸,把衣服穿好后,说:“你一再起这件事,我觉得根本没什么好看的,你要去自己去吧!”他返身就跑。他的朋友却拉住他的衣服不放,说:“今天一定要去,不能让你跑掉。”他干脆把衣服脱掉,又跑。朋友又追,然后拉住族姓子的裤带不放,说:“不管如,我希望你来见见佛,佛的智慧、德性,你一见就会知道他修为有多高,不像你想的那种简单人物!”

族姓子嫌啰嗦,把裤带解下又跑。手拉坯师傅还是后追他,现在没有衣服,也没有裤带可拉了,他只好伸手拉住族姓子的头发。那时,族姓子心里大惊,因为时印度有一条法律:“打人者罪算轻,但若是拉人家的头发就得判死刑。”族姓子心想:我的好朋友甘冒死刑之罪拉我的头发,这必定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他宁可牺牲生命,要我去见佛!

至此,族姓子才深受感动说:“好啦!好啦!你放开手,不要让人家看到,我跟你走就是了。但是,你既然说佛是那么尊贵的人,而我现在衣被你拉得乱糟糟,头发也乱糟糟,我先回家去梳洗干净,穿整齐再跟随你去吧!”

族姓子真的穿得很端庄去见迦叶佛了,这位手拉坯年轻人很虔诚跪拜顶礼,而族姓子却骄仿抬头挺胸地、两手垂下,连问讯都没有。迦叶佛还是很慈祥地招待他们坐下来,然以智慧辩才和内心的德性,折服这位仿慢的年轻人。佛的每一句话所引用的每一个事实,无一不让这位族姓子折服,族姓子不由得五体投地佛求皈依。从此,两人就在迦叶佛座下修行,并且互相鞭策鼓励。”

佛陀讲完故事后说:“你们知道那位手拉坯师博,引导骄傲的族姓子进入佛门的人是谁吗?就是我释迦佛呀!那位骄傲的族姓子是谁?就是现在的阿难尊者。他当时虽有智慧,却因为傲慢而自我障碍,有三次因这种心理障碍,而拖延了见佛闻法的机会。”

诸位,这个故事可以警惕我们不可有傲慢的心态,有骄傲之心就会障住自己往前进步的路。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教故事:刘海戏金蟾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刘海戏金蟾是古老的汉族民间传说故事,来源于道家的典故。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金蟾,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仙。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山林中有只狐狸修炼成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

  • 佛教故事:武则天与开经偈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开经偈指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当我们翻开经典佛书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首偈的由来,据说是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由于武则天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对于华严经非常地爱好。就题了这四句“开经偈”。这四句偈实在做得太好了,以後许许

  • 佛教故事:苦命女念佛往生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事情发生在广东陆丰市甲子镇的一个贫寒小家庭,苦命女孩名叫阿佩,今年15岁。她5岁的那年,在一次玩耍中不幸被火药烧伤。整个右臂、右上半身全部被深度烧伤,下巴烧烂,与胸部粘连,面部严重变形,可谓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样子十分可怕,非常可怜。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当时的治疗也只是简单处理了事。今年6月,阿佩病情

  • 藏传佛教里的度母佛母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西藏,有这样一位名闻遐迩的女神,她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崇拜。无论僧俗,都虔诚地供奉着她的神像。人们呼唤着她的名号,念诵着六字真言“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观想着她那仁慈美好的形象,虔敬地向她顶礼膜拜。困厄灾患中,人们向她呼救;痛苦忧伤时,人们对她倾诉;

  • 唐朝佛教故事:禅者的心境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所谓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佛教的四禅八定(佛陀从古印度喜马拉雅山下的其他学派学来并汇总而成的);中国的禅宗(把中国禅法融入了佛教修行);道家闭关(旨在运气打通经脉);印度各路瑜伽(最早形成系统明确

  • 佛经故事:心无染者名为少欲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 佛教故事:玄琬和尚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贞观年间的某一天,在长安城的皇宫内,正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宫内的大殿里挤满了人,可大殿里的气氛却无比庄严肃穆。这些人中,有身穿黄袍的太子,有头戴王冠的众王爷。另外一些人,却是平时一般不会露面的,这些人身着艳丽的绸缎,头上顶着凤冠,一个个国色天香,远远看去,令人眼花缭乱。不用问,这是皇帝的众嫔妃们

  • 南朝四百八十寺:从南朝至宋朝的佛学热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而佛教的哲理部分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

  • 佛法中常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莫名其妙讨厌一个人,不管他吃饭、说话、走路,做什么都看不惯,这可能也是源于前世的因缘吧。特别提醒大众在修行过程中,当自己遭受违缘时,应该转为道用;当别人遭受违缘时,应该观悲愍心,千万不要幸灾乐祸,这一念心会给自己将来修行接下新的违缘。在生活中学佛者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佛学领悟:最没有智慧的高僧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今天的故事说的是领悟,它来自《杂譬喻经》。 领悟,就是体会,解悟。在艺术中,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对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在外国曾经有一个叫松寺的寺院,这个松寺的规模可不小,光僧人就有一百多个,松寺在当地非常有名望,因为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