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教故事:陈抟老祖的睡经

道教故事:陈抟老祖的睡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43 更新时间:2023/12/24 5:03:41

陈抟,字图南,生于唐末。五代时,天下大乱,陈抟隐居于武当山,修炼神仙炼气之术。曾跟四川道士何昌一学习“锁鼻术”—即不让气从口鼻进出的高深气功术,所以精于睡功,睡下去少则一月,多则半年,有时甚至熟三年。后来隐于华山,常和关西逸人吕洞宾等来往。陈抟虽然隐居,但也关心世事。五代时,朝代更替有如走马灯,每一新朝登台,陈抟听说后都紧皱眉头。唯独听说赵匡胤做了皇帝,拍手大笑道:“这回天下定了。”从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闻说陈抟名声,召他出山,但他很快又坚辞回华山,高卧修真。一次宋太宗又派人带着亲笔信去请陈抟,陈抟却回信说:“数行丹诏,徒烦彩凤唧来;一片闲心,已被白云留住。”又说自己“精神超乎物外,肌体浮乎云烟”,就此长住华山,直至一百十六岁时仙化,遗骨也葬在山中。

且说有位文人金砺,漫游到华山脚下,拜访陈抟的朋友崔古,想请他引见陈先生。崔古说道:“先生正睡呢,等他醒来再见吧。”金砺问:“他什么时候醒呢?”崔古说道:“或者过半年,或者三个月,最少也要月余。你不如先到别处去,过些时再来。”一年之后金砺再访崔古,适陈抟也来到,金砺于是恭敬礼拜,向陈抟请教睡道,陈抟于是侃侃而论,说出一番睡经来:

“现在一般人,汲汲担心衣食不足,饿了吃,困了睡,鼾声轰响,四周都可听到,一夜当中几回醒来,那是因为被名利扰乱了意识,被美酒和佳肴弄昏了心志,这是世俗的睡相。至于那仙家的睡法,留藏着直气内息,漱饮着甘泉玉液,肺气出纳的门户牢不可开,精神活动停止不可动。然后召苍龙守住东宫,让白虎把牢西室,真气在丹田中运转,神水在五脏中循环。然后元神脱出泥丸九宫,恣意游行在碧霄,踩着虚空,如履实地,—卜升天际,如走平地。冉冉徐行,与祥风一起遨游;飘飘荡荡,和闲散的云朵一起出没。因此经历昆仑山的紫府仙宫,周行洞天福地,咀吸口月的精华,赏玩烟霞变幻的绝景,访问真人,讨论仙家的真谛,和仙子相约,到人世外去旅行,回看沧海扬起灰尘,指点阴阳,长啸以舒散形神。游兴尽,便足蹑清风,身体浮驾着落日的余晖回来。所以,这一睡,不知道岁月迁移。哪里还愁什么陵谷变迁?”

陈抟这——番话说得金砺如醉方醒,方知高人一睡与俗人睡相有如此大的差别。陈抟又送他几首吟睡诗,更深入地阐释厂睡中真谛。其中一首写道:“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真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烟里长存乐,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玄。”原来,陈抟高卧,实际是在修仙家内功,他睡梦的底细,便在这最高深的玄功呢。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教故事:丘处机昆嵛山寻师记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位于文登市境内的昆崙山,又名姑余山,俗有 “仙山之祖”的美称。按《仙经》云:姑余山因麻姑曾于此山修道升天,有余址尚存,因以得名。所以人们都说昆崙山是神仙聚会的地方。究竟此山如何美丽,仙气如何盛旺,十九岁的邱处机暗暗下了决心,非去不可。 公元1167年秋天,他告别故乡,奔宁海而来了。一路上,人们告诉

  • 道教故事:黄帝问道广成子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崆峒驾鹤游,鼎湖乘龙去。”这是悬挂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山管理所翰谱堂的一副书联。寥寥十个字,却含容着一篇黄帝问道广成子,得道后乘龙上天的动人神话故事。 远古仙人广成子驾玄鹤来到崆峒山,只见林木葱茏,幽谷滴翠,泾河与胭脂河如两条素练环山而流,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便想住下来养神化气。但美中不足的是,崆

  • 道教故事:林屋洞天探符书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传说有部天书,叫做《灵宝五符经》,帝喾时由天真降授。帝喾不识天文,只好将它宝藏在石柜中。以后大禹治水有功,天真又将此书传他。大禹依书修炼仙去,又将天书抄录几份,一份藏在太湖中的包山——即今苏州市太湖中的西山——石洞中,这洞就是著名的林屋洞天。春秋末,吴王阖闾听到这一传说,极想得到符书,想尽办法请来

  • 道教故事:太虚观的木井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只要一提到“井”字,大伙都会联想到吃水。可是,在长春真人的故乡——栖霞县滨都里,偏偏保留着一口叫作“木井”的井。从金朝明昌二年到现在,整整八百年了,善男信女们还是这般称呼它。 原来,这木井的来历,同丘真人当年“以故居为观”有关系。据说,他老人家从祖庭刚刚回到滨都里,并决定要建一座供奉三清神的殿堂以

  • 道教故事:钟离权智度吕洞宾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时的长安,是个非常繁华的都市,在通往长安的大道上,总是人来车往,川流不息,既有推着独轮车吱吱嘎嘎行进在大道上的行商贾旅,也有肩上挑着货物、柴草,汗水淋漓的苦力、樵夫;既有身后跟着书童进京赶考的书生,又有骑着高头大马,扬鞭奔驰的显贵。人声嘈杂,尘土飞扬。 有一天,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赶路的好天

  • 道教故事:土地庙为什么遍布九州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玉皇大帝属下的神灵,庙堂最多的,恐怕要算土地爷了。你看这神州世界,有老百姓住的地方,就有他的办公厅。土地堂遍布城乡。这有个缘故。 原来,这土地爷虽然在神界的位置不高,来头倒是不小,他原无极化身。什么叫无极呢?便是天地未成前的宇宙。天开地辟之后,无极化为一神,正是土地老儿。 话说那一日,土地忽然

  • 道教故事:老君赐煤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岳嵩山之阳的逍遥谷里,有一座老君庙。据史记载,庙为唐代调露元年 (679年)高宗为道士潘师正所建的道院,名为隆唐观。观内雕有一尊2.8米高的白玉石坐像,称老君像。这里广泛地流传着老君赐煤的传说故事。 老君,就是道教尊奉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亦称老聃,春秋战国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

  • 道教故事:玉帝怎样坐上凌霄殿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地上有皇帝,天上有玉帝。”天界的神仙,为首的就是玉皇大帝。那么这玉帝是怎样坐上凌霄殿的呢? 传说不知多少劫以前,有一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叫净,王后名叫宝月光。国王年纪很大仍没有子嗣,心忧念:“我眼看已将年迈,没有子嗣,死了之后将社稷托付给谁呢?”思来想去,只有祈求道祖了。于是他召集国中道士在宫中普

  • 道教故事:李铁拐还魂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话说西周时有个叫真碭山的地方,地处穷乡僻壤,遇到灾荒年景,黎民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生活困苦到了极点,只好离乡背井,外出乞讨。因这里出外要饭的人特别多,成了闻名的“乞丐乡”。 “乞丐乡”有一个叫张拐子的人,本是一条壮汉,膀宽腰圆,巨眼如环,手脚粗壮,膂力过人;后因上山打柴,崴破了脚,故人称张拐子

  • 道教故事:天地的根由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世界上的东西,没有永远不变的。它们有生成,也有毁灭,毁灭下还可以再生成。天地也一样。对天地的根由,道书上是这样写的:天地有生成也有毁坏。成坏一次,称做一劫。一劫结束,那天地都合在一起,整个世界是片混沌。要待下一劫开始,天地和日月列星才重新出现。劫要经历多长时间,只有神仙知道,因为像元始天尊等等大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