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教故事:邋遢道人的传奇故事

道教故事:邋遢道人的传奇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525 更新时间:2024/1/24 6:24:05

三丰,明代道人。名全一,或名君宝,号元元子。因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史书上说他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裁,寒暑只有一衲一蓑。张三丰曾游栖于武当山,明太祖明成祖屡次遣使求之,均不遇。英宗时,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有关他的传说民间很多,现录一二于下:

一日,张三丰道人游于贵阳北部的三江河,望河两岸,看着碧幽幽的河水,三丰情不自禁地弯下身子,捧了一口清凉之水,细细饮之。就在张道人正忘顾于山水画卷之中时,耳边却传来声声争执之音。原来不远处有三人脸红脖粗,张道人呵呵一笑,心中暗道,又有无量功德要做了,随即飘然而至。

那三人正吵得欢,突见一身脏相的道人来到面前,不觉一愣!心想,哪钻出来的啊!一身臭气,跑到这来耍什么宝啊?

张三丰不在意三人的疑样眼神,微微一笑,手拈长髯,说道:“几位兄弟,为事而争吵不休啊?”

三人一看,呵,来了个多管闲事的,转眼一想,反正我们也吵不清楚了,还不如让这脏老头来评评理吧!

原来这三人是造桥的匠人,这三江河两岸一直以来都是悬崖陡壁,不能通行。县太爷悬赏如有能架桥通路者赏纹银50两。这三人是同门师兄弟,又是造桥的行家,就领了这个差事,一同修桥。三人上山下石,做了一些石墩放人河两旁当基石,这样忙忙碌碌地修了几个月,今日终于完工,并领得了赏银50两。本想可以好好的喝两杯的,谁知这钱分来分去就是分不均匀,三位虽是同门师兄弟,但都自认为在这次造桥的工程中都出尽了全力,因而没有一个愿意吃亏的,互相争执不休,就差要拉下兄弟的脸面大打出手了!

三丰道人一听,呵呵一笑,说道:“像你们这样争下去,总没有个完了的时候,这样吧!让我这个臭道人来给你们分分看吧!”

三人互视了一下,想这道人可能有那么两下子吧!就把50两纹银递了过去。

张三丰开心地一乐:“来来来,每人先拿好这15两纹银。”然后转身后走去,这三个怕落了后似地赶紧跟了过去。一看脏道人来到一块长像奇特的断岩边停了下来。

只见那脏道人,手拿着剩下的五两银子,口中念念有词,对着它吹了一口气,那五两银子就如长了翅膀一样地飞向了断岩,并牢固地镶在了断岩的缺口中间。

三人一看知道遇见了活神仙,吓得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张三丰幽幽一笑:“尔等三人,同为师兄弟,为世人架桥修德本是一件功德之事,现如今却为这白亮亮的劳什子,伤了兄弟的气,损伤了功德,实属不该啊!如今我把这分不清、划不匀的劳什子放在了断岩的口中,如果你们三人有谁能拿得到,这锭银子就归他所有了,你们去试试吧!”

三人一听,忙从地上爬起来跑了过去,伸手要拿。他们一会从上往下伸手,一会又从左向右伸手,一会儿又从下往上伸手,手也伸痛了,脚也蹬酸了,脖子也扭痛了,就是连银子的边都模不到,每次都差那么一点点。三个人想尽了办法,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只得连面都不敢抬灰溜溜地向远处跑去了。

后来,听老人们说这银子放了不知多少年,就是没有人能模到它,特别是那些贪心的人,不仅摸不到银子,回家后还会全身疼痛三天三夜。

再说那邋遢道人张三丰一路风尘来到了贵阳的永乐堡。他正顺着山路朝前走,忽然看见前方有老两口,正嘿哟、嘿哟地拿着两个水桶,拄着拐棍,到山那头的圣泉抬水。张三丰看那老两口七老八十的还那么操劳,心中恻隐之心顿起,就奔了过去:“您老俩口都这把岁数了,还在忙个啥啊?”

老俩口一看是个邋遢道人回道:“道长啊!我们两老就靠那圣泉的水来酿酒过活了,路再远,山再陡,我们也要去啊!要不拿什么来换钱买粮食糊口啊?”

张三丰一听,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看你们老俩口,年纪那么一大把了,腿脚也不利落了,还干这重活,让我来帮帮你们吧!”

“来来来,我告诉你们一个好法子,你们家房子前头不是有块堆石磨的空地吗?你们朝那石磨下面深挖下去,就会有圣泉之水流过来了,你们老俩也就用不着翻山越岭地去担水了。”

两老口半信半疑地往家返回,照张道人指的地方挖下去,就在挖到三尺之处时,忽见一股清爽之泉从地下冒了出来。老汉颤颤巍巍地拿瓢舀了一瓢,引颈一饮,顿时哈哈地大笑起来,原来这冒上来的清泉居然不是水,而是香甜可口的米酒。自从有了这口酒泉,老俩口的日子过得富裕起来,不仅丰衣足食,而且还把那间烂草房翻新成了几间泥水房。喂起了猪,养起了鸡,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一日,老俩口正喝着米酒,望着圈里的猪,眯着眼数着鸡下的蛋时,突发奇想,我们的生活应该还要过得再好一点啊!这老道说我们这空地下面有圣泉之水,结果挖出来的是香美可口的甜酒,说不定我们这地下,还有更好的宝贝呢!

想着,说着,这老俩口马上就操起家伙开挖了,这一路挖下来呀,搞得是鸡飞猪叫,但半点宝贝的迹象都没有。老俩口累得瘫座在地上擦拭着满头大汗,突然眼睛一惊,看着那酒泉之水正慢慢往下跌落而去,最后渐渐空干了。两老口一见抱头嚎啕大哭起来,后悔莫及。最后,他们又重新拿着扁担到对面山去挑泉水去了。

当他们回来之时,只见屋门口的石磨上留下了两行字:

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人心贪不足,圣泉水倒流。

再一看落款:邋遢道人张三丰。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教故事:老君点化六诏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唐代,在云南省大理洱海地区有六个诏,传说这六个诏的诏王是六个彝族亲兄弟,他们的发祥地在现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南的道教名山巍宝山。巍宝山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山泉流淌,百鸟争鸣,奇兽嘻戏,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区。六个诏王的家就在巍宝山下的一个彝族山寨里,这山寨名叫前新村。六诏王的父母亲祖师爷和祖师娘是

  • 道教故事:“城隍爷取妻”与合阳仙宫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过去,各县都有城隍庙,而且建筑格局大致 相同。大殿里城隍爷泥塑金身,端坐中间,两旁排列着小鬼判官。可合阳县城隍庙大殿里的 布局与众不同。一边用糊门木格子门隔开,放一张大竹床,上架罗帐,胆大的撩开帐子 看一下,就会发现床上有木刻的城隍爷和一个女人。这女人不是别人,就是城隍爷的妻子 ——二娘。梁山脚下

  • 道教故事:财神虫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财神虫的出处与文财神李诡祖有关。 传说淄川五松山天齐岭北端有个山头叫嬷嬷幢,嬷嬷幢下有天界的金库一座,由天齐嬷嬷掌管。尽管凡间都知道这里有金库,可不管采用什么办法,谁也找不到金库的大门。李诡祖自幼生长在五松山下,立志要找到金库的大门,为老百姓谋福利。后来,他在嬷嬷幢的山谷中发现了一个洞口,洞口有一

  • 道教故事: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相传他原住在郁 悦金映云台那林天中西娄无量玉国的浩明元山峰上,名叫元庆。在这个地方,他力求升仙, 广建功德,从不懈怠。就在仙籍已记上他的姓名,马上就要升仙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国中有 很多美女,心思也就不放在仙道上,另有他图了。上天察知了他的心思,就从仙籍上勾

  • 道教故事:道教神仙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其中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天宝君”,全称“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原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称原始天王,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他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生于

  • 道教故事:赐福镇宅圣君——钟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钟馗,是中国 民间传说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山人(据古籍记载及考证,钟馗故 里为陕西省秦岭中段终南山户县钟馗故里欢乐谷下),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 ;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风流人物,平素为人刚直,不惧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 年(唐先天元年八月初四,712年9月9日

  • 道家的神仙和佛教的佛菩萨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首先必须明确, 大罗金仙不落轮回——道教的仙道并非佛教的天人道。要想知道道家修行能否超 脱三界六道,首先,我们要确认一点:什么是仙?一些顽愚的佛教徒为了标榜佛教的高明, 经常自说自话,比如“道家的果位最高是也只是仙,不能脱离生死轮回”这种话 他们说得很是顺口,然而说这话的人显然并不理解“仙”的概念,

  • 道教二十八星宿和四大神兽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释义】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 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 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 道教故事:魏伯阳丹成仙去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东汉末年,江南有个叫魏伯阳的,本来是富贵人家的公子,但他生性喜爱道,不慕名利地位。他到处访师问道,寻求烧炼金丹的法门,终于如愿以偿,得到高人的指点,获取炼丹术最奇妙的经书。后来,魏伯阳与三个弟子自己的故乡会稽郡上虞县的山里隐居炼神丹。 这一天,神丹炼成了,但是魏伯阳知道弟子对俗世还有留恋,于是试探

  • 道教故事:玉清演法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据《元洞玉历记》载:到五帝时期,既为上天龙汉二劫。凡尘世界滔滔洪水刚刚退却,人民始得以休养生息。但是当世之主正是那淫心失道,矫侮上天的殷纣王。黎民百姓此时虽衣食有足,但心中还没有正道。而殷纣每天都造下伤天害理罪孽,致使冤魂恶毒之气恣意横流,又使得六天魔王招引众多恶鬼,伤害众生。令怨毒之气聚集不散,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