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茶叶导致的一场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茶叶导致的一场战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62 更新时间:2024/1/22 4:06:26

中国的茶叶在中国近代史,甚至世界近代史中都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中国近代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与茶叶不无关系,英国人喜欢喝中国的茶,也必须为此付出巨大的金钱代价,但英国不愿意,于是就有了鸦片贸易、鸦片战争。 18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建立了贸易站,可以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于是英国茶叶进口量直线攀升,价格一路下跌,为茶叶走近更广大的民众创造了必要条件。于是乎,茶叶逐渐成为英国从中国进口的支柱商品,造成了两国贸易的巨大逆差。为保证中国的茶叶供应,消除这种贸易逆差,英国政府出台了以鸦片换茶叶的政策,大量出口危害中国的鸦片。 那两年,福建武夷茶叶的出口达到了顶峰。但茶叶换回的不是白银,而是鸦片。长期的鸦片换茶叶的贸易,造成清朝国内白银大量外流,国库空虚,银价上涨,国穷民困,当时中国的一些城镇,烟馆林立,成千上万吸食鸦片的大烟鬼,引起清廷的高度重视。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委任林则为钦差大臣,到广州负责清查鸦片来源,最终共查处鸦片2万多箱,并在虎门实行销毁,历时22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 此举遭到了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其他英国商人的强烈抵制,他们联合对英政府施压,要求扩大贸易开放、增加通商口岸,希望以自由贸易的原则来保护茶叶贸易,并以此为由发动了战争。 在第一场春雨后,当武夷山的茶农们正忙不迭地将最鲜嫩的茶叶摘下,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手中小小的茶叶却会将引发一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战争开始后,广大官兵英勇抗战,积极开展反侵略斗争。但由于清廷和战不定,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呆板,加之武器装备落后,终为英军所败。 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同时也翻开了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

总而言之, 第一次鸦片战争,实际上是中英茶叶的贸易引起的战争。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也是清朝对外茶叶贸易兴衰的转折点,一片小小的茶叶竟然不知不觉的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茶叶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深远影响,也值得人们深思。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丰岛海战方伯谦的争议:逃与战至今无解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丰岛海战中,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逃和战一直备受争议。由于迄今为止,学术界并没有发现有力的证据,所有,“畏敌说”和“血战说”各占半壁江山。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说明这两种说法的来源以及现有的一些历史记载。“畏敌说” 历史课本中“畏敌说”来源于哪里呢?清末姚锡光写了本《东方兵事纪略》,他在书中说:“济远管带方

  • 成欢之战兵力对比 成欢之战伤亡人数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成欢之战作为甲午战争的首场陆战,对于朝鲜战场影响很大,但对于整个甲午战局的影响也不小。所以可能有人对战争的规模伤亡有所误解。其实,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成欢之战规模不大,清军和日军投入兵力也不多,伤亡人数也没有其他战场多。 成欢之战是中日陆军的首次交锋,清军投入3000多人,日军4000多人(步兵四个大

  • 甲午战争著名陆战平壤战役前因后果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提及甲午战争,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黄海海战等海战,而陆战就鲜为人知。其实不仅在民间,学术界对甲午战争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海战,对于陆战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的笔者就对甲午战争中最著名的平壤战役的前因后果进行叙述,以补充人们对甲午陆战相关知识的不足。一、双方战略 朝鲜位于亚欧大陆向南延伸的一个半岛上,纵

  • 小刀会起义的影响: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严重后果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过去的史书文章多从正面积极的方面来定义和评价小刀会起义,认为它是严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从小刀会起义当时的一些史料出发,就会发现,这场起义不仅没能留下什么积极的东西,甚至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对于小刀会起义,先前史书文章往往从阶级斗争的立场出发,都肯定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

  • 刘裕灭后秦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尉刘裕率东晋军攻克长安(今西安西北)灭亡后秦的战争。此战,刘裕善择战机,部署周密,军事政治处置得当;攻长安时以偏师入武关,派水军溯渭水西进,配合主力,水陆夹击,终获胜利。 417年,后秦灭亡,后秦皇帝姚泓被刘裕所俘虏,后被

  • 晋灭谯蜀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晋灭谯蜀之战是发生于中国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的一场战役,由东晋益州刺史朱龄石统率晋军进攻割据蜀地的谯蜀政权。最终朱龄石击破蜀军,谯蜀君主谯纵自杀,谯蜀灭亡。 战争背景 谯蜀因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军队兵变,进攻成都(今四川成都)并杀害晋益州刺史毛璩而建立。其时东晋正在平定桓玄余众,直至义熙

  • 刘裕灭南燕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东晋元兴二年(404),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南燕主慕容超见东晋内乱,从义熙二年(406)起,多次派兵袭扰东晋边境,南下攻掠淮北。彭城(今江苏徐州)以南晋民,纷纷筑堡自卫,抗击南燕军。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役苛重,激起民

  • 刘裕击桓玄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刘裕击桓玄之战,晋元兴三年(404年)三月至五月,东晋将领刘裕追击并击败把持朝政的桓玄的作战。桓玄是晋大司马桓温之子,袭父爵为南郡公,后为义兴太守。玄嫌官小位卑,遂弃官归荆楚。不久,夺取荆、江二州,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便不断要挟朝廷,先为楚王,进而篡夺晋帝位自立,国号楚,改元永始。刘裕最初仕于晋,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蒙古中统元年至二年(1260年一1261年),忽必烈为巩固汗位,讨伐其弟阿里不哥的作战。 蒙古帝国大汗九年(1259年),蒙哥汗卒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戍守都城哈拉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刺和林)的阿里不哥(忽必烈幼弟),欲乘长兄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参见鄂州之战),次兄旭烈兀率军攻

  • 白江口之战:打掉了日本千年野心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朝鲜半岛在公元1世纪左右进入三国时代,分成高句丽(又称高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公元6世纪时,和中国接壤的高句丽因为中国隋唐王朝的入侵,为抗衡中国,高句丽便与突厥、百济、以及与百济关系密切的日本结成同盟,而中国则与受到高句丽、百济威胁的新罗国结盟。 公元660年(唐显庆五年)3月,百济国在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