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灭夏之战的结果 明灭夏之战有什么影响

明灭夏之战的结果 明灭夏之战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82 更新时间:2024/1/25 15:34:27

洪武三年,明朝的军队北征沙漠,渐渐稳定了北方的形势,紧接着明朝就有意消灭四川夏政权。二十二日,汤和至重庆,明升开城投降,蜀夏政权灭亡。

明灭夏之战的结果

朱元璋获悉前线战报,下诏切责汤和,严令迅速进军以配合北路军,并命永嘉侯朱亮祖为右副将军,率师增援南路军。南路军得此命令并获北路军捷报,遂举兵挺进。初十日,廖永忠率兵攻克夔州,突破瞿塘天险。次日,汤和兵至,决定由汤和率步骑,廖永忠率舟师,分道并进,进趋重庆。廖永忠所率舟师,势如破竹,沿江州县官吏望风归附,十八日,师抵铜锣峡。二十二日,汤和至重庆,明升开城投降,蜀夏政权灭亡。

明灭夏之战有什么影响

此次战争的胜利,仅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朱元璋对作战双方军事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战略部署得当,是一个至为重要的原因。以南路军为正,以北路军为奇,奇正并用,水路分进合击,密切配合,使夏军腹背受敌,疲于奔命,最终被明军各个击破。这是又一个战略计划和战争经过基本吻合的典型战例。蜀地悉平,为朱元璋彻底平定西南奠定了基础。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黄花岗起义简介 黄花岗起义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黄花岗起义又称广州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等,是1911年同盟会发起的一场起义,领导有有黄兴、林觉民等人。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留下了深远的意义。黄花岗起义简介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其中72人的遗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茶叶导致的一场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国的茶叶在中国近代史,甚至世界近代史中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中国近代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与茶叶不无关系,英国人喜欢喝中国的茶,也必须为此付出巨大的金钱代价,但英国不愿意,于是就有了鸦片贸易、鸦片战争。 18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建立了贸易站,可以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于是英国茶叶进口量直线攀升,价格一

  • 丰岛海战方伯谦的争议:逃与战至今无解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丰岛海战中,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逃和战一直备受争议。由于迄今为止,学术界并没有发现有力的证据,所有,“畏敌说”和“血战说”各占半壁江山。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说明这两种说法的来源以及现有的一些历史记载。“畏敌说” 历史课本中“畏敌说”来源于哪里呢?清末姚锡光写了本《东方兵事纪略》,他在书中说:“济远管带方

  • 成欢之战兵力对比 成欢之战伤亡人数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成欢之战作为甲午战争的首场陆战,对于朝鲜战场影响很大,但对于整个甲午战局的影响也不小。所以可能有人对战争的规模伤亡有所误解。其实,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成欢之战规模不大,清军和日军投入兵力也不多,伤亡人数也没有其他战场多。 成欢之战是中日陆军的首次交锋,清军投入3000多人,日军4000多人(步兵四个大

  • 甲午战争著名陆战平壤战役前因后果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提及甲午战争,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黄海海战等海战,而陆战就鲜为人知。其实不仅在民间,学术界对甲午战争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海战,对于陆战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的笔者就对甲午战争中最著名的平壤战役的前因后果进行叙述,以补充人们对甲午陆战相关知识的不足。一、双方战略 朝鲜位于亚欧大陆向南延伸的一个半岛上,纵

  • 小刀会起义的影响: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严重后果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过去的史书文章多从正面积极的方面来定义和评价小刀会起义,认为它是严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从小刀会起义当时的一些史料出发,就会发现,这场起义不仅没能留下什么积极的东西,甚至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对于小刀会起义,先前史书文章往往从阶级斗争的立场出发,都肯定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

  • 刘裕灭后秦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尉刘裕率东晋军攻克长安(今西安西北)灭亡后秦的战争。此战,刘裕善择战机,部署周密,军事政治处置得当;攻长安时以偏师入武关,派水军溯渭水西进,配合主力,水陆夹击,终获胜利。 417年,后秦灭亡,后秦皇帝姚泓被刘裕所俘虏,后被

  • 晋灭谯蜀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晋灭谯蜀之战是发生于中国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的一场战役,由东晋益州刺史朱龄石统率晋军进攻割据蜀地的谯蜀政权。最终朱龄石击破蜀军,谯蜀君主谯纵自杀,谯蜀灭亡。 战争背景 谯蜀因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军队兵变,进攻成都(今四川成都)并杀害晋益州刺史毛璩而建立。其时东晋正在平定桓玄余众,直至义熙

  • 刘裕灭南燕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东晋元兴二年(404),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南燕主慕容超见东晋内乱,从义熙二年(406)起,多次派兵袭扰东晋边境,南下攻掠淮北。彭城(今江苏徐州)以南晋民,纷纷筑堡自卫,抗击南燕军。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役苛重,激起民

  • 刘裕击桓玄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刘裕击桓玄之战,晋元兴三年(404年)三月至五月,东晋将领刘裕追击并击败把持朝政的桓玄的作战。桓玄是晋大司马桓温之子,袭父爵为南郡公,后为义兴太守。玄嫌官小位卑,遂弃官归荆楚。不久,夺取荆、江二州,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便不断要挟朝廷,先为楚王,进而篡夺晋帝位自立,国号楚,改元永始。刘裕最初仕于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