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攻百越之战简介 秦攻百越之战的结局

秦攻百越之战简介 秦攻百越之战的结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815 更新时间:2024/1/15 11:39:33

东南沿海一带被称为百越之地,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也开始征服百越之旅。双方经历三次大战后,秦始皇成功灭掉百越,从此,东至海南,北至向户,皆归于秦朝版图。

秦攻百越之战简介

秦统一六国后国后,开始征服南越,越是指当时长江下游至南海交州湾沿海居民的泛称,因其种姓繁多,故称之为“百越”。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战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之战,该战使百越之地纳入了秦的版图,极大增南地强了岭区人民与中原的交流,始皇在百越之地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秦将赵佗攻瓯骆之战,历史学家一般称这次是第二战争的延续而已。总之这三次统称为“秦始皇三征岭南”。

秦攻百越之战结局

但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且不说秦军在三次战争中前后了损失了30多万人马,两广地区的老百姓也遭到惨重的损失,在历史资料中记载秦军在第二次战争后的部队全部留在两广,这些秦人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了现在的两广老百姓祖先的一支。这留下的近30万秦军士兵为两广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是根据历史学家考证,在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期间,两广并不是战场,此时的两广几乎已经算是独立出秦朝,但是在《中国各朝人口》一书中却记载着在秦末战争刚结束的时候,两广人口只有40多万人,这里如果扣除那些留下的近30万秦军士兵,也就是说这时两广的原百越民族从秦瓯战争前的50万锐减到10万人这样,而这期间两广并没有什么瘟疫流行的献资料,当然也不排除秦人在战争结束后还是不适应南方的气候从而造成水土不服而人口下降,但战争造成人口减少的原因应该是最主要的,在战争中,起码有近40万百越人或死或逃亡到东南亚。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已经在两广建立的南越国虽然说在建国初期有号称“百万带甲”,但是根据历史学家分析,南越国总人口最多的时候(大致是汉高祖以后的吕后当政时期)也不会超过80万人,士兵最多也就在10万人左右,“百万带甲”系为夸张而显示国威的说法,在最后投降汉朝的时候,南越人口在册投降的只有40多万人,如果算上那些不在册记录内的人口估计也不会超过60万人。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东汉统一战争简介 东汉统一战争的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公元25年至公元36年,是东汉统一战争发生的时期,经过扫平关东、平定东海、统一燕蓟、镇压赤眉、并吞陇西、灭蜀之战,刘秀消灭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建立东汉王朝。东汉统一战争简介 东汉统一战争是指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光武帝刘秀削平关东、关中、陇右等地的割据势力,再次

  • 金门炮战简介 金门炮战的时间是何时?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参与的战争并不多,和国民党军队的交手则更少。金门炮战是其中的典型一战。我们来看看此战的概况。 金门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为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炮战由中

  • 崤底之战简介 崤底之战的历史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崤底之战发生于东汉建武三年(27年)闰正月的赤眉军和刘秀军之间,最终,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大败赤眉军于崤底。那么此次的崤底之战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崤底之战简介 建武三年正月,弃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东归的赤眉军在湖县(今陕西潼关东) 一带击败东汉大司徒邓禹军及救助邓禹的冯异军(参见湖县之战)。

  • 隋与突厥之战简介 隋与突厥之战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隋与突厥之战 公元581年-602年,隋朝与突厥在北方长城一带(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与内蒙古等地)交战,史称“隋与突厥之战”,最终突厥分裂东西,分别归降隋朝。隋与突厥之战简介 隋与突厥之战是突厥与隋朝的长期战争。这场战争自581年突厥侵隋开始,到607年东突厥臣服为止,共经历26年的时间。突厥

  • 北魏统一北方之战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之战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发生了北魏统一北方之战。经过一系列征战,最终北魏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北魏统一北方之战背景介绍 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原居于今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后逐渐南移,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乎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一带建

  • 中法战争简介 中法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

  • 石亭之战简介 石亭之战的影响与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石亭之战发生于公元228年的曹魏和孙吴之间,当时魏军十万、吴军九万兵力,双方旗鼓相当,最终吴军获得了胜利,魏军阵亡、被俘万余人。石亭之战简介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

  • 什么是延州之战:宋夏两国百年恩怨的开端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王朝,党项族原本定居四川松潘高原一带。公元881年因平夏部拓跋思恭平黄巢之乱有功,被封为夏州节度使,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并且取得辽帝的册封。李继迁采取连

  • 明朝与葡萄牙之间的战役:西草湾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西草湾之战,对明军来说取胜得比较顺利,正史中不但写明了战争经过,而且还有战果。寇犯新会西草湾的是葡萄牙人麦罗·哥丁霍(Mello Coutinho)率领下援助屯门的武装船队,中国人称其为别都卢,隶属于葡萄牙驻印度总督。船队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寇犯中国前已经"恃其巨铳利兵,劫掠满剌加诸国,横行海外,至率

  • 湘西会战:中日最后一次大战 日军一败涂地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湘西会战是中日最后一次大战,此战充分显示了中国官兵高尚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湘西会战也让国际声誉有所提高。 庆祝胜利的爆竹灰至少两尺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湖南省芷江县也沉浸在狂欢中。晚上,航空第9总站无线电区台报务员刘道民与另外3名战友结束芷江机场的值班任务后,便急不可耐地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