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隋与突厥之战简介 隋与突厥之战的结局

隋与突厥之战简介 隋与突厥之战的结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95 更新时间:2024/1/16 10:41:19

隋与突厥之战 公元581年-602年,隋朝与突厥在北方长城一带(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与内蒙古等地)交战,史称“隋与突厥之战”,最终突厥分裂东西,分别归降隋朝。

隋与突厥之战简介

隋与突厥之战是突厥与隋朝的长期战争。这场战争自581年突厥侵隋开始,到607年东突厥臣服为止,共经历26年的时间。突厥经此战争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分别在607年与611年臣服隋朝。由于隋朝因此战争获的较大优势,得以发动隋灭陈之战,统一中国;最后与突厥的战争胜利后,得以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隋朝派兵防守边境,主动出兵反击,最后采纳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为方针,分化离间突厥各部。而突厥只以掠夺物资、逞罚战争等无战略方针的方式作战,诸汗又不能紧密团结,最后瓦解。隋对突厥战争的胜利,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

隋与突厥之战结局

达头可汗经历第三次突厥攻隋之战後无力再发动战争,他所统合的突厥汗国完全崩溃。603年突厥所属的铁勒、仆骨等10馀部落都投奔民可汗,达头可汗西逃吐谷浑,启民可汗仅领有隋境内的河套区域,都定襄。

604年隋朝杨广继任为帝,即隋炀帝。606年,启民可汗入朝晋见隋炀帝,隋炀帝招集全国乐人招待他。隔年,隋炀帝又亲自巡视北方。隋炀帝到榆林後,令宇文恺作大帐,邀请启民可汗及契丹、奚、霫族族长参加大宴并看散乐,还赠送大量丝织品。隋炀帝又命宇文恺临时造出大殿,称「观风行殿」。当地外族以为是神功,每望见御营,十里外就跪伏叩头,走路不敢骑马。东突厥启民可汗在河套地区隋朝的保护下稳固可汗的宝座,隋朝也为可汗筑两座城,隋朝因此获得北方的安定,直到615年雁门之围为止。

西突厥方面,在阿波可汗被东突厥莫何可汗生擒後,西突厥立泥利可汗为主;泥利死,其子处罗可汗立。处罗可汗部多在乌孙地游牧。隋炀帝时,裴矩经营西域,设计分裂西突厥。当时,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处罗可汗居地的西面。隋炀帝利用射匮可汗向隋求婚的机会,要他灭处罗可汗才可以。611年射匮可汗击败处罗可汗,处罗可汗向东逃走,被迫归附隋,至此射匮继为西突厥的可汗,领有西突厥全境。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北魏统一北方之战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之战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发生了北魏统一北方之战。经过一系列征战,最终北魏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北魏统一北方之战背景介绍 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原居于今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后逐渐南移,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乎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一带建

  • 中法战争简介 中法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

  • 石亭之战简介 石亭之战的影响与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石亭之战发生于公元228年的曹魏和孙吴之间,当时魏军十万、吴军九万兵力,双方旗鼓相当,最终吴军获得了胜利,魏军阵亡、被俘万余人。石亭之战简介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

  • 什么是延州之战:宋夏两国百年恩怨的开端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王朝,党项族原本定居四川松潘高原一带。公元881年因平夏部拓跋思恭平黄巢之乱有功,被封为夏州节度使,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并且取得辽帝的册封。李继迁采取连

  • 明朝与葡萄牙之间的战役:西草湾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西草湾之战,对明军来说取胜得比较顺利,正史中不但写明了战争经过,而且还有战果。寇犯新会西草湾的是葡萄牙人麦罗·哥丁霍(Mello Coutinho)率领下援助屯门的武装船队,中国人称其为别都卢,隶属于葡萄牙驻印度总督。船队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寇犯中国前已经"恃其巨铳利兵,劫掠满剌加诸国,横行海外,至率

  • 湘西会战:中日最后一次大战 日军一败涂地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湘西会战是中日最后一次大战,此战充分显示了中国官兵高尚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湘西会战也让国际声誉有所提高。 庆祝胜利的爆竹灰至少两尺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湖南省芷江县也沉浸在狂欢中。晚上,航空第9总站无线电区台报务员刘道民与另外3名战友结束芷江机场的值班任务后,便急不可耐地冲

  • 抗日战争主要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主要战役 1931-1936年:九一八事变 黑龙江战役 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 淞沪抗战 绥靖满州国 热河战役 长城战役

  • 明灭夏之战的结果 明灭夏之战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洪武三年,明朝的军队北征沙漠,渐渐稳定了北方的形势,紧接着明朝就有意消灭四川夏政权。二十二日,汤和至重庆,明升开城投降,蜀夏政权灭亡。明灭夏之战的结果 朱元璋获悉前线战报,下诏切责汤和,严令迅速进军以配合北路军,并命永嘉侯朱亮祖为右副将军,率师增援南路军。南路军得此命令并获北路军捷报,遂举兵挺进。

  • 黄花岗起义简介 黄花岗起义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黄花岗起义又称广州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等,是1911年同盟会发起的一场起义,领导有有黄兴、林觉民等人。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留下了深远的意义。黄花岗起义简介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其中72人的遗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茶叶导致的一场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国的茶叶在中国近代史,甚至世界近代史中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中国近代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与茶叶不无关系,英国人喜欢喝中国的茶,也必须为此付出巨大的金钱代价,但英国不愿意,于是就有了鸦片贸易、鸦片战争。 18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建立了贸易站,可以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于是英国茶叶进口量直线攀升,价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