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北魏统一北方之战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之战的结局

北魏统一北方之战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之战的结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91 更新时间:2024/1/1 19:55:43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发生了北魏统一北方之战。经过一系列征战,最终北魏完成统一北方大业。

北魏统一北方之战背景介绍

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原居于今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后逐渐南移,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乎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一带建立代国,代拓跋什翼犍。后被前秦攻灭。淝水之战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拓跋圭于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重建代国,同年迁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改国号魏,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

拓跋圭称魏王后,一面务农息民,一面著手进行统一大漠(即大沙漠,东起兴安岭西麓,西尽天山东端)诸部的征战。东破库莫奚,西击高车,灭亡匈奴别部刘卫辰,相继征服北方一些游牧部落,俘获大批人众和牲畜,使拓跋部迅速强大起来。

北魏统一北方之战的结局

魏太延五年(439年)五月,拓跋焘治兵于平城西郊。六月,率兵西讨北凉,以永昌王健等督诸军与常山王素二道并进,为前锋,乐平王不等另督军为后继。魏军进展顺利,北凉军望尘退却。八月,拓跋焘率魏军进抵姑臧城下,牧犍兄子祖皕城降魏,魏军即展开围城之战。九月,沮渠牧犍率左右文武5000人面缚降于北魏军前,魏军占领姑臧,又分兵追击北凉残余势力于张掖、酒泉等地,北凉亡。

至此,北魏统一了北方,西晋末年以来135年的十六国分裂局面宣告结束。从而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而太延五年即公元439年魏灭北凉这一年, 被认为是南北朝的开始年代。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中法战争简介 中法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

  • 石亭之战简介 石亭之战的影响与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石亭之战发生于公元228年的曹魏和孙吴之间,当时魏军十万、吴军九万兵力,双方旗鼓相当,最终吴军获得了胜利,魏军阵亡、被俘万余人。石亭之战简介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

  • 什么是延州之战:宋夏两国百年恩怨的开端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王朝,党项族原本定居四川松潘高原一带。公元881年因平夏部拓跋思恭平黄巢之乱有功,被封为夏州节度使,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并且取得辽帝的册封。李继迁采取连

  • 明朝与葡萄牙之间的战役:西草湾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西草湾之战,对明军来说取胜得比较顺利,正史中不但写明了战争经过,而且还有战果。寇犯新会西草湾的是葡萄牙人麦罗·哥丁霍(Mello Coutinho)率领下援助屯门的武装船队,中国人称其为别都卢,隶属于葡萄牙驻印度总督。船队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寇犯中国前已经"恃其巨铳利兵,劫掠满剌加诸国,横行海外,至率

  • 湘西会战:中日最后一次大战 日军一败涂地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湘西会战是中日最后一次大战,此战充分显示了中国官兵高尚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湘西会战也让国际声誉有所提高。 庆祝胜利的爆竹灰至少两尺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湖南省芷江县也沉浸在狂欢中。晚上,航空第9总站无线电区台报务员刘道民与另外3名战友结束芷江机场的值班任务后,便急不可耐地冲

  • 抗日战争主要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主要战役 1931-1936年:九一八事变 黑龙江战役 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 淞沪抗战 绥靖满州国 热河战役 长城战役

  • 明灭夏之战的结果 明灭夏之战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洪武三年,明朝的军队北征沙漠,渐渐稳定了北方的形势,紧接着明朝就有意消灭四川夏政权。二十二日,汤和至重庆,明升开城投降,蜀夏政权灭亡。明灭夏之战的结果 朱元璋获悉前线战报,下诏切责汤和,严令迅速进军以配合北路军,并命永嘉侯朱亮祖为右副将军,率师增援南路军。南路军得此命令并获北路军捷报,遂举兵挺进。

  • 黄花岗起义简介 黄花岗起义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黄花岗起义又称广州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等,是1911年同盟会发起的一场起义,领导有有黄兴、林觉民等人。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留下了深远的意义。黄花岗起义简介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其中72人的遗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茶叶导致的一场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国的茶叶在中国近代史,甚至世界近代史中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中国近代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与茶叶不无关系,英国人喜欢喝中国的茶,也必须为此付出巨大的金钱代价,但英国不愿意,于是就有了鸦片贸易、鸦片战争。 18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建立了贸易站,可以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于是英国茶叶进口量直线攀升,价格一

  • 丰岛海战方伯谦的争议:逃与战至今无解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丰岛海战中,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逃和战一直备受争议。由于迄今为止,学术界并没有发现有力的证据,所有,“畏敌说”和“血战说”各占半壁江山。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说明这两种说法的来源以及现有的一些历史记载。“畏敌说” 历史课本中“畏敌说”来源于哪里呢?清末姚锡光写了本《东方兵事纪略》,他在书中说:“济远管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