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墨家思想:中国汉族哲学体系之一 ,为何成为诸子百家中最先消亡的?

墨家思想:中国汉族哲学体系之一 ,为何成为诸子百家中最先消亡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011 更新时间:2024/1/24 20:31:25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

战国时代,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学术文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再加上,士阶层的形成和统治者的提倡,许多学派纷纷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最有影响的,除了儒道二家以外,还有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韩非、商鞅为代表的法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以公孙龙子为代表的名家,以孙膑为代表的兵家,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以张仪、公孙衍、苏秦为代表的纵横家,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等。这里,我们主要来说一下最为神秘的“墨家”。

墨子名翟,他的祖先本是贵族,奈何到了墨子这一代已经没落,再不复从前的光环,出生时已与平民无异的墨子。墨子曾做过牧童,后来,还跟着父亲学习了一些木匠活。正因为其早年的这些经历,墨子也被人们称作“布衣之士”。虽然,家道中落,墨子幼年还是接受了贵族必不可少的知识教育。《史记》曾记载,墨子曾是宋国大夫,可见,其应当是学识渊博之流。加之,其早年的农民经历,墨子称得上是最接近工农阶级的士大夫。

作为一名战国初期的知识分子,墨子早年接受的文化熏陶,大多离不开儒家的“三纲五常”。虽然,他也认同儒学中的“仁政思想”,但是,却对儒家过度敬畏鬼神的态度嗤之以鼻,认为:儒家推崇的丧礼过分奢靡。在这样的思想斗争下,墨子主动辞去了其在宋国的官职,转而周游诸国拜访名师,以寻求更适合自己内心诉求的治国理念。当然,墨子此举并非单纯出于对工农的同情,他更希望通过游学的方式,重建家族昔日的荣光,实现古代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光耀门楣”。

墨子在各地游学的过程中,也曾师从儒者,潜心学习过《书》及《春秋》等儒家学说。但是,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儒家学说中提到的一些内容大多华而不实,根本难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出于这样的考虑,墨子决定“背周道行夏政”,即舍弃儒学,构建新的理论体系。

从价值理念来讲,墨子基本认可儒家推崇的仁、孝、义、慈,两者在仁政层面的追求大抵相同。但是,在具体走向及诠释角度方面,墨子理论与儒学存在较大差距。另立学说之后,墨子便开始在游学的过程中,抨击诸侯国及儒家的暴政。当然,此举也使得墨子直接拥有了一大批下层追随者,墨子学派也随之成为儒家学派的主要反对者。墨家宣扬“仁”政,其与同时期的儒家并列“显”学。随着墨家学派影响力的扩大,民间渐渐有了“非儒即墨”的说法。

墨家学派推崇实用主义,即:他的很多主张和想法都是基于现实世界的缺陷有感而发的。譬如:《墨子•鲁问》提到的墨家十大主张,便是针对儒家丧葬礼乐奢靡的问题提出的。但这十大主张并不需要同时发挥效用,在墨子的理论中,统治者则需要根据本国国情针对性的选择方案,若国家积贫积弱,就选择“节用”;若家国混乱,则选择“尚贤”。

墨家的实用主义虽富理性,但是,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前后矛盾的问题。即:一些理论在提出时能够解决问题,若一旦时过境迁,这种理论便失去了存在价值。墨家提倡的“兼爱”、“非命”理论刚好与儒家的“爱有等差”、“天命”相对立,墨子坚持的“民无终贱”、“饥者得食”等论点,则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这里,我们再来说一说墨子的主要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周朝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而出生于这个时代的墨子,显然,听到了下层贫苦百姓的心声,他提出的“兼爱非攻”理论,表明官绅贵族与平民百姓地位相同,人与人之间应当友好互助,国家之间应当追求和平,统治者自己则要“节用”,如此,才可国泰民安。

墨子思想的另一大特色则是“天志明鬼”,他认为:上天兼爱所有贫苦百姓,若有统治者擅自违逆天意,他便会受到鬼神的惩罚。由此也可推知,墨子是相信鬼神的存在的,这一点与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不太一样。当然,若统治者能够勤政爱民,他便会受到上天的封赏,这种思想与西方君权神授的理论极为相似。

并且,墨子还有着“尚同尚贤”的思想,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在科学技术方面也颇有造诣,他提出的“宇宙同一论”中,则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统一的,而其中的个体,则都是其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墨子对物理及数学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还提出了许多的定义和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鲜为人知的是,才华横溢的墨子还十分擅长机械和兵器制造,相传,他的工匠技术与木匠祖师鲁班不相上下。作为出身工农阶级的思想家,墨子在重视生产实践的同时,极为看重教育。他认为:教育应当量力而行,注重因材施教。

而为人师表者,则应当讲清楚事物的所以然,以实践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墨子看来,“教育”应以“除天下之害”为目的,如此才可“兴天下之利”。墨子所推崇的“人人平等”及“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时至今日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说,他提出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除此之外,墨子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于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他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素丝和染丝为喻,形象地说明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所以,他强调“染不可不慎也”。

从“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出发,墨子主张以“兼士”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等等。

墨家学说是诸子百家之中非常重要的学说,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基础,认为天下兼相爱,可以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同,尚贤和非攻。这种理念在当时可以说非常超前,可是,最后却成为各种学说里最先消亡呢,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首先,从墨家的学术思想角度来说,不为统治者接受,从某方面讲,是代表大多数小生产者的利益,跟后世儒家董仲舒积极迎合统治者的需求不一样。

第二,从他的组织构成来说,墨家组织制度深严,一切行动听巨子指挥,说明白一点就是独断独行的家长制度。没有一个王朝能接受像墨家这样游离于政府之外的组织存在。平民百姓也不会接受这样制度深严的组织,规矩太多太严,老百姓们大多喜爱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所以墨家也不受大众的欢迎。

三。最后再加上历朝历代独尊儒术,用儒家治国更符合统治者的利益,而墨家由于一直处于被打压的境地,自然发展不起来,最后只能消亡了!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墨子非攻的思想解析 《墨子》和《墨经》是一回事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非攻”是墨子理论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他代表墨子的思想理念,思想精华,以及对待人事的态度。非攻,其含义是,不要去攻打别人。墨子很早就看出了战争的残酷性,他认为战争是令很多家庭支离破碎的,战争中会有很多牺牲品,比如老弱妇孺,她们失去依靠,最终苦苦熬过一生。墨子在《非攻》一篇中,讲到了战争。他说杀人以万,

  • 儒家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董仲舒让汉武帝独尊儒术功不可没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在当代中国,儒家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可当年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仅仅是诸多学派的里的一家,并没有坐到独大的地位,那么儒家是怎么有这么大影响力的哪?董仲舒在这

  • 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什么人才会有?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物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什么人才会有?舍利为梵语,即遗骨之意。舍利可分为全身舍利及碎身舍利,前者如广东省南华寺之六祖慧能大师肉身舍利;后者如陕西省法门寺之佛指舍利。碎身舍利之形成乃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圆寂后火化,所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

  • 为人处事的六戒、八慎 古人的智慧总结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六戒、八慎体现古人为人处事的智慧,六戒出自曾国藩,而八慎是儒家文化的总结,这2个古训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像六戒中有戒独利,八慎中有慎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不戒独利,那只有自己获利的事,永远是不长久的。一戒:戒久利,戒众争“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人生没有一本万利的事情,

  • 文史百科 皇帝的女婿为啥叫作驸马?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驸马”是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那么,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为什么称为“驸马”呢?其实,“驸马”最初并不是公主的丈夫,更不是帝王的女婿,“驸马”只是驸马都尉的简称,是两汉时期的官职名称。“驸马”一词的原始义是:古代几匹马共同驾一辆车,辕马之外的马都称之为“附”。《说文•马部

  • 古代考试作弊的处罚 有官员死于高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考试作弊自古以来都是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的。在我国古代,为了防止作弊行为,采用“朱墨不符”的政策,就是在科举考试时的两套卷子,一套是考生本人在场内用墨笔缮写的答卷。为了防止考官认识考生的笔迹徇私作弊,再由誊录人用朱笔将应试人的原卷誊抄一遍交给考官批阅。我国“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就要来临了,从去年1

  • 中国历史上那些最著名的四大叛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1、英布先来说说英布,英布是秦末汉出的名将,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被称为黥布。英布出身寒微,曾和郦山的一货囚徒出来在江泽作强盗。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聚众上千人也开始起义,投靠项梁,拥立楚怀王。项梁被秦将章邯杀了后,项羽杀宋义夺得楚军的指挥权,以英布为先锋,击败围困巨鹿的秦军,后杀二十万秦降兵。项羽军

  • 古代女子避孕奇招 砒霜都用上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相信很多人会纳闷:古代女人们是怎么采取避孕措施的呢?小编同样也好奇这个问题。她们不像现在科技那么发达,避孕也不用那么难堪。其实,不论哪个年代,哪个国度,都有自己一套避孕方法,一起来看看古代女子避孕奇招。1、古代女子避孕奇招 用砒霜等毒性药物避孕在中国古代,青楼女子是用中药里的某些毒性药物来避孕的。比

  • 中国四大名醋排行榜,山西老陈醋被誉为天下第一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醋,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传统的调味品,根据文献记载显示东方醋的起源是在中国,其酿醋历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据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酒作为发酵剂来发酵酿制食醋。在现代社会中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保宁醋、永春老醋也被称为是中国四大名醋。1、山西老陈醋山西老陈醋是山

  • 中国古代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犹如沙漠中的美术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石窟源于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我国的石窟大多都是魏唐之间或宋朝前期作品,其中有着举世闻名的四大石窟,分别为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接下来排行榜123来带你详细了解一下这四大石窟。1、莫高窟:沙漠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