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雅克萨战役中的“特种兵”:藤牌兵

雅克萨战役中的“特种兵”:藤牌兵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999 更新时间:2023/12/19 0:56:44

在中俄雅克萨战役中除了战场厮杀的清兵外,还有一支秘的队伍,叫做“藤牌兵”,当于现在的“特种兵”了。这支藤牌兵在雅克萨战役中立下了汗功劳。 康熙二十四年(元1685年)清政府就决定调福建藤牌兵500人,由台湾人佐都督佑率领前往雅克萨。《平定罗刹方略卷三》记载:“康熙二十五年二月甲午,命发藤牌兵及炮具(俱)到黑龙江军前。”“止率所部二千人攻取雅克萨城,并量选候补员,及现在八旗汉军内福建藤牌兵四百人,令林兴珠率往。”水军藤牌兵的组成,有一部分是祖籍大陆的台湾人,但藤牌兵教练、下级军官力士兵多是谙熟藤牌的高山族人。

林兴珠率领的水军藤牌兵,裸身入水,将藤牌顶在头,持扁刀敌人发起攻击。萨克见了,惊骇不已,不知这是什么军队,高呼:“大帽鞑来了!”有藤牌遮蔽头部,俄军的枪弹虽然厉害,却不能射入。敌人射击时,藤牌兵就用藤牌护在头上,敌人射击的间隙,藤牌兵就冲向敌人的筏子。结果增援的俄军不但没能解救城里的哥萨克,反而自己被杀伤大半,只得溃逃。而林兴珠的部下一个人都没有损失。这是一次漂亮的水上歼灭战,林兴珠所部水军为收复雅克萨立下了赫赫战功。

雅克萨之战林兴珠所率的藤牌兵,在当时是一支特种兵。虽然内地也有过藤牌这种兵器,也有过藤牌战法,但是在战争中从来没有起过主导作用。宝岛台湾处于热带、亚热带交处,岛上遍地生野藤,世世代代生活在台湾岛上的高山族,就利用岛上资源制作出了特有的兵器。

这种藤牌有几个优点:一是轻便,较之其他材质的盾牌更便于携带;二是入水不湿,既可防刀箭,也可以当渡水工具;三是坚韧,刀枪不入,当时的子弹穿过藤牌后,已经没有伤人的力量了。台湾土著居民高山人还创造出特殊的战法。进攻时,人人顶着藤牌,就等于是有了一道可以前进的移动长城;当敌人来攻时,他们就将藤牌朝外,围成一个圆圈,让敌人射击,当敌人子弹或箭用尽时,便呼啸出击。哥萨克骑兵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对付,他们还以为那藤牌是水兵的帽子,大呼“今败于帽子兵”。

雅克萨战后,这批水兵移驻齐齐哈尔,成为齐齐哈尔水师营的主力,也是齐齐哈尔城最早的移民之一。魏毓兰《龙城旧闻》中说:“水师营兵,皆调自福建。今道署附近之土著,其先世皆福建人。若莆田林姓、同安陈姓,在福建本巨族,徙塞上仍大姓也。雅克萨之役,建义侯林兴珠平罗刹,为人立功塞外之祖。故当日水师之权势,虽不得比于满洲,以视屯、站汉人,殊为优越。”从《龙城旧闻》看,因为这些水兵在抵御沙俄时立了大功,所以得到清政府的特殊待遇,在齐齐哈尔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清朝时台湾属于福建省,故曰“皆调自福建”,当时,人们习惯以原籍称,所以称莆田、同安,其实,这些人多是出生于台湾的。那些世世代代生于台湾的高山族人,也跟从汉族习惯取用了汉族姓氏,因长期居住在北方,台湾高山族的俗也随了内地北方风俗。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中印战争简介 中印战争的时间是何时?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战争不过数次。其中,1962年的中印战争是国际知名度很高的一战。此战的概况和时间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中印战争是1962年6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在藏南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因为解放军在进入西藏后,与印度领土接壤而产

  • 秦攻百越之战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公元前219年,秦朝对百越发动三次战争,统称为“秦始皇三征岭南”。这场战役,秦始皇将岭南之地纳入秦国版图,然而主帅屠雎也最终战死。那么这场秦攻百越之战背景是什么?影响又如何?秦攻百越之战历史背景 秦时,东南沿海一带被称为百越之地,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 越人 ,因其分部众多,故称为

  • 秦攻百越之战简介 秦攻百越之战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东南沿海一带被称为百越之地,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也开始征服百越之旅。双方经历三次大战后,秦始皇成功灭掉百越,从此,东至海南,北至向户,皆归于秦朝版图。秦攻百越之战简介 秦统一六国后国后,开始征服南越,越是指当时长江下游至南海交州湾沿海居民的泛称,因其种姓繁多,故称之为“百越”。始皇二十八年(前219

  • 东汉统一战争简介 东汉统一战争的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公元25年至公元36年,是东汉统一战争发生的时期,经过扫平关东、平定东海、统一燕蓟、镇压赤眉、并吞陇西、灭蜀之战,刘秀消灭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建立东汉王朝。东汉统一战争简介 东汉统一战争是指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光武帝刘秀削平关东、关中、陇右等地的割据势力,再次

  • 金门炮战简介 金门炮战的时间是何时?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参与的战争并不多,和国民党军队的交手则更少。金门炮战是其中的典型一战。我们来看看此战的概况。 金门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为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炮战由中

  • 崤底之战简介 崤底之战的历史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崤底之战发生于东汉建武三年(27年)闰正月的赤眉军和刘秀军之间,最终,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大败赤眉军于崤底。那么此次的崤底之战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崤底之战简介 建武三年正月,弃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东归的赤眉军在湖县(今陕西潼关东) 一带击败东汉大司徒邓禹军及救助邓禹的冯异军(参见湖县之战)。

  • 隋与突厥之战简介 隋与突厥之战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隋与突厥之战 公元581年-602年,隋朝与突厥在北方长城一带(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与内蒙古等地)交战,史称“隋与突厥之战”,最终突厥分裂东西,分别归降隋朝。隋与突厥之战简介 隋与突厥之战是突厥与隋朝的长期战争。这场战争自581年突厥侵隋开始,到607年东突厥臣服为止,共经历26年的时间。突厥

  • 北魏统一北方之战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之战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发生了北魏统一北方之战。经过一系列征战,最终北魏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北魏统一北方之战背景介绍 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原居于今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后逐渐南移,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乎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一带建

  • 中法战争简介 中法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

  • 石亭之战简介 石亭之战的影响与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石亭之战发生于公元228年的曹魏和孙吴之间,当时魏军十万、吴军九万兵力,双方旗鼓相当,最终吴军获得了胜利,魏军阵亡、被俘万余人。石亭之战简介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