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戚继光和姚北慈溪大豆的故事

戚继光和姚北慈溪大豆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65 更新时间:2024/1/24 9:17:37

阳春三月,姚和慈溪北部大片的农田里,绿油油的蚕豆长得格外惹人喜爱,竞相怒放的蚕豆花犹如展翅飞翔的黑蝴蝶,豆花的芳香飘荡在广阔的大地上,沁人心脾。到了五月初立夏时节,蚕豆已长出粗壮的果实,剥掉厚厚的豆荚儿,里边是绿澄澄又大又嫩的青蚕豆,多的三四颗,少的一二颗。慈溪人爱吃青蚕豆,或煮或炒,香喷喷甜滋滋,小孩子们则喜欢把煮熟的青蚕豆串成一圈,像条项链似的挂在脖子上,互相约了到田野里嘻闹,边玩边吃,非开心。六月底,蚕豆成熟,农民们开始收摘蚕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野。农民们还喜欢把蚕豆晒在路上,让行人从上面踩过,使蚕豆从豆荚中脱出。每当此时,满地皆蚕豆,人踩在上面,一片哗啦啦响,别有一番情趣。

余姚北部和慈北所产大白蚕豆,为浙江省五大名豆之一,也是全国着名的蚕豆良种。大白蚕豆粒大质优,光滑结实,含有丰富的蚕白质和脂肪。大白蚕豆俗称大豆、罗汉豆、当地人多称其为“倭豆”。据说,当年戚继光率兵在余姚沿海抗击倭寇,戚家军奋勇杀敌,所披靡.将士门每杀一倭寇,便摘一颗蚕豆代之,用线串了挂在胸前,到时以豆数多寡记功论赏,这样,“倭豆”之名逐渐叫开了。

蚕豆浑身皆是宝。除食用外,工业和医药都少不了它。即使豆壳和豆杆,也是上好的饲料和燃料。夏秋之夜,燃上一堆豆壳,其散发出的烟具有强烈的驱蚊杀菌之效。

大豆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用蚕豆制作成粉丝,蚕豆粉丝白亮细长,柔软但煮不烂,是粉丝中的极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对大白蚕豆的几种加工方法:

一、油沸豆:又分为去壳的油沸豆瓣和不去壳的兰花豆两种,均色香味俱佳,是家常佐餐佳品,近年来,产油沸豆还出口海外。

二、茴香豆:鲁迅小说《孔乙已》中曾写到孔乙已吃茴香豆之情节,这茴香豆就是用蚕豆加工而成的。茴香豆加工方法简便,味道却好。

三、炒蚕豆:这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吃法。炒蚕豆有很多的花样,味道各不相同。有直接把硬豆下锅炒的,也有孵出豆芽后再炒的。观城一带所出的“盐炒豆”松脆香美,老少都爱吃。还有一种炒豆坚硬但特香,称“石板豆”,年轻人喜欢吃,大多藏在口袋里,一颗一颗往嘴里塞,“吱崩吱崩”咬着,有滋有味。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药王孙思邈救龙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野史秘闻

    孙思邈,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七岁上学,每天能背诵几千字。长大后,善于谈论老、庄及百家的学说。后周宣帝时,因为政治扰乱,隐居在太白山,学道炼气,将养身体,寻求超脱凡俗的仙术。他洞晓天文历及观天占验的术数,尤其精于医病用药,而且为人仁慈,做事处世,务求积累阴德,一方面专心培育自己本原,一方面

  • 关羽出生的传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野史秘闻

    《三国演义》这本书对关公的出生没交代清楚。关于他的出生,这里有个传说。 河东解县附近,一座山下有个大湖,直通南海。湖旁有一座寺院,住持寺院的老和尚爱下棋,不管南来的北往的,生人还是熟人,谁要跟他下棋,他宁肯赔上茶饭。他棋艺高,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胜过他。 这天,来了个红脸大汉,找老和尚下棋。老和尚也

  •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野史秘闻

    唐伯虎,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世人素闻其玩世不恭、才华横溢,对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韵事耳熟能详,却不知其一生坎坷,仕途失意,曾写“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抒发愤懑,更不知其晚年凄凉,最终客死他乡。从出生到死亡,唐伯虎历经54年的传奇一生,且让我们慢慢道来。 唐寅(

  • 小酥肉的由来,小酥肉与苏妲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野史秘闻

    在民间,提起小酥肉,世人皆知它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百姓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做法:将肉剁碎,以面裹肉,再用油炸,然后用锅蒸。味道鲜美,嫩脆可口,香而不腻,全国闻名。但若问起它的来历,多数人则笑而不知,或答非所问了。却不知道它与朝歌有关,发源于现在的马村区一带。有关故事,不可不信。 相传,

  • 关于玉门关的传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野史秘闻

    说起玉门关大家一定会想起唐朝王之涣脍炙人口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曾是汉代最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故址在今甘肃西北小方盘城。 甘肃小方盘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城西面的地形十分复杂,沟壑纵横,杂草丛生。每当严热的夏天到来时,运

  • 望夫石的传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野史秘闻

    望夫石,首推涂山望夫石,“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不过,如果不是仔细考量,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故事的发生地不是黄河故地,而是在淮河岸边。涂山便是这个故事4000多年来的见证者。 历史传说故事 相传在4000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水。黄河改道南流,夺取了淮河

  • 阿诗玛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野史秘闻

    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叫阿诗玛。她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她绣花、织麻样样能干

  • 郑板桥巧断家务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野史秘闻

    郑板桥在山东范县任县令时,为官清正廉明,口碑极好。 一天,有一个老妇击鼓喊冤,状告她的儿子不孝,请大人为她做主,严惩逆子。 衙役们深感奇怪,人常说“虎毒不食子”,这对母子不和是家务事,也能扯到公堂上来,不知郑大人如何裁决。 只见郑板桥端坐堂上。细听老妇人哭诉。这才知道老妇的儿子叫朱其林,三岁丧

  • 狗咬吕洞宾的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野史秘闻

    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其实是唐朝末年一个科场失意、弃儒取道的儒生。 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苟杳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吕洞宾见他度日困难,就和他结拜成兄弟,并请到自己家居住。他希望苟杳苦心读书。将来好有个出头之日。苟杳十分感激,牢记吕洞宾的话,整日刻苦读书。 有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

  •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野史秘闻

    在福建武夷山顶上,有一块很高很大的岩石,叫望女石。在台湾阿里山中,有一棵很高的红桧树,叫思母树。关于它们,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东南沿海高大的武夷山,是和台湾的阿里山紧紧连在一起的。那时山上山下,一年四季树木长青,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各种果子,果树下是一丛丛盛开的鲜花。山间,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