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金积堡之战最后是由哪一方大获全胜呢?

金积堡之战最后是由哪一方大获全胜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654 更新时间:2023/12/28 0:18:25

金积堡之战是陕甘回族叛乱军在金积堡地区对抗清军的一次重要战斗。这场战役的重要指挥官是左宗棠、马化龙等人,战役的结果以清军获胜,陕甘回民叛乱失败而告终。那么金积堡之战过程是怎样的呢?左宗棠是如领导取得了胜利?

1869年,北路清军刘松山部进抵灵州,在9月8日攻占郭家桥。中路清军由固原、平凉北进,左宗棠进驻平凉,从而形成对金积堡的大包围态势。北路刘松山部在中路清军的争夺下,夺取了灵州城,打通了后路,完成了对金积堡地区的包围。从12月起,清军在金积堡外围与起义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清军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方针,相继攻占。而回族乱军也主动出击,忽东忽西,不断的袭击敌人。

1870年2月9日晚上,回民乱军从金积堡东南突然进到秦渠南,占领了石家庄和马五寨几个村堡,抢修防御工事。于是清军的进攻受挫,士气低下,回民乱军也趁机反攻,这一形式对回民十分有利。但是,由于回民乱军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指挥,都各自行动,不能有效地配合,所以有利形势也逐渐丧失。

在这一形势下,给了清军调整部署的时间,于是左宗棠即使调整策略,虽然回民乱军也顽强抵抗,但还是不能阻拦清军,最后在清军的严密包围下,回族农民叛乱军派出的两支援军被阻截,金积堡起义军的防御形势恶化。最后清军大获全胜。

金积堡之战起因

金积堡之战是发生在清同治八年到十年之间,也就是1869年到1871年之间,陕甘回族叛乱军在金积堡地区对抗清军的一次著名的战斗。这也是左宗棠平定西北回民暴乱过程中重大的转折性战役。那么金积堡之战起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次战役呢?

19世纪中叶,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各地农民起义、少数民族反清起义不断的发生。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在1862年,西北爆发了以陕西回民发起、甘肃回民跟进的回族反清事件,这场起义时间长达12年之久,又称为同治回乱。

陕西回族农民起义开始后,甘肃回民便纷纷响应。1864年初,陕西回民陆续进入甘肃,回族农民起义军声势也逐渐壮大。在和清军的斗争中,甘肃地区形成了四个反清斗争中心在回族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清朝在甘肃的统治位置也动摇不定。陕甘总督岳斌等人在回族农民起义军和进入陕西的西捻军联合打击下,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由于杨岳斌对于镇压陕甘回族农民起义没有办法,所以清政府就派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等职位来进行作战,左宗棠确定了“先秦后陇”的作战方针。刘松山率部西进,直指金积堡,是为北路;吴士迈等人率部趋秦州,为南路;左宗棠等人率军赴泾州,为中路。金积堡是回族农民起义军的军事核心。左宗棠在作好一切准备之后,于是甘肃回族农民叛乱军进攻。就这样,金积堡之战拉开了序幕。

金积堡之战结果

金积堡之战是陕甘回族叛乱军在金积堡地区与清军的一次著名战斗。这场战役发生在1869年至1871年之间,同时也是左宗棠平定西北回民暴乱过程中重大的转折性战役。那么金积堡之战结果如何呢?最后是由哪一方大获全胜呢?

这场战争最后的结局是清军在左宗棠的带领大获全胜,而陕甘回民失败了。在1870年12月31日,金积堡内回族农民叛乱军粮用完,没有援助,陈林率领部分起义军叛变逃走。6天之后,马化龙放弃投到黄营,自缚出金积堡进刘锦棠大营,请以一家八门三百多条性命,赎金积一带回民死罪。刘锦棠为了想要报刘松山之仇,上书朝廷将马化龙家族全部处死,金积堡之战最后以回族农民叛乱军的悲惨失败而告结束。那么为什么回族农民叛乱军会失败被?

这是因为叛军失策而导致的。叛军给了清军调整部队的时间,于是左宗棠一边调整士兵截击进入陕回族农民起义军,一边又命令刘锦棠接统老湘军,重新组织军队并对金积堡的进攻。为了从南面进攻金积堡,左宗棠命令雷正绾等人率领中路军夺取峡口,并攻占金积堡西面的叛军营垒,直逼金积堡西南的洪乐堡。

在清军的大举进攻前,回族农民起义军毫不畏惧,顽强抗战。清军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才攻下了金积堡周围各堡寨。最后在清军的严密包围下,回族农民叛乱军派出的两支援军被阻截,金积堡起义军的防御形势也日趋恶化。最后陕甘回民失败。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垓下之战过程:垓下之战最终哪一方战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一场战役,战役的双方楚军和汉军,这场战役是楚军和汉军的战略决战,也对后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而且还攻下了楚国的许多地区。淮南王英布也进入了九江地区,之后和灌婴会合一起进攻城父。与此同时,刘邦从固陵向东进军,一

  • 柏举之战: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柏举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战役,这场战役是吴王阖闾所带的兵马深入楚国的一场战役。吴国是春秋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一个国家,在寿梦继位之后吴国才开始崛起。当时楚国和晋国正在争霸,晋国采取的战略就是联合吴国来牵制楚国。晋国人教会了楚国人用战车,御射等,所以吴国就逐渐强大了起来,寿梦就自己自称吴王

  • 东京汴梁城破时 宋朝的80多万禁军都去哪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沿用了后周世宗柴荣的禁军制度,将全国精锐士兵调入京师,编入禁军。宋朝建国的初期,全国军队数量也不足30万,其中禁军只有10万余人。但宋太祖不愧是职业军人出身,就依靠这么点家底,收两湖、入蜀川、复岭南、并江南,基本上统一了南部地区。 到了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之时,宋朝军队的数

  • 东晋北伐的评价:东晋收复失地的典型案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自从东晋建立之后中原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胡人的手中,尽管有许多人对这种情况不以为意,只想着安心在江南地区平安的生活,然而却总是有一些爱国的人想要北伐中原,夺回哪些失去的领土。所以东晋时期历代总会发生北伐方面的战争。尽管这些战争大部分都是失败了,但是依旧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东晋北伐比较有名的

  • 官渡之战结果:一个出乎于所有人预料之外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名者可为其主,经过时间的演变,空间的转换,形成三国鼎立态势。 既然称它为三国,那么肯定是有三个国家的,那么在三国中资格最老的是魏国,其次是孙吴,势力最为薄弱者为蜀国。而在三国之前,就不可不提出一个人的名字,袁绍,他的实力不容小觑

  •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取得事前所未有的巨大果实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鄱阳湖之战可以说是明朝时期整个国家更甚者是整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水上作战,而最终这场战争以朱元璋的胜利作为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朱元璋在其中享受了优厚的胜利果实,而且一举还将陈友谅攻打的毫无还手的能力。那么当初鄱阳湖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呢? 鄱阳湖之战的背景还要从元朝末期开始说起,那个时候因为国家朝政十

  • 柘皋之战导致宋军先胜后败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柘皋之战是发生在南宋军队与金军之间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141年,战役的发生地点是柘皋一带,因此历史上称之为柘皋之战。柘皋之战南宋军队打败了金军,但是后来由于统帅张俊抢夺战役胜利的功劳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与指令,造成了宋军被金军打败,战役之后金军撤走,宋军也各回驻地。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柘皋之战结

  • 后周攻南唐之战:加快了国家的统一步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后周攻南唐之战的背景是五代十国的后期,当时已经到了五代中最后一个朝代后周,后周的柴世宗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准备统一整个国家。后周的策略是先南后北,准备先讨伐蜀国和南唐,再北伐契丹。 后周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南唐是南方的大国,后周想要统一南方,就要先讨伐南唐。南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就联合后

  • 涿鹿之战的历史影响:为中华民族奠定基调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华民族一向自称是炎黄后人,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底蕴,但是在距离现在大约5000年前,有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在这场涿鹿之战中,我们的祖先战胜了蚩尤部落,因此才有了炎黄子孙的说法,那么这场涿鹿之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是在阪泉之战以后,黄帝部落是各大氏族部落的首领,进入到了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时期,

  • 对西陵之战的评价: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西陵之战发生在公元272年,这个时候东吴战略家鲁肃一直倡议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荡然无存,这个时候曹魏的王国已经成为了司马氏的囊中之物,放眼整个中国阻碍晋国统一全国的只剩下了位于长江之南的东吴,晋国想要统一天下的心思昭然若揭,而东吴也怀揣着想要灭掉晋国一统天下的梦想。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西陵之战背景